市民為遇難者點上蠟燭祈禱。京華時報記者陶冉攝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灘陳毅廣場上人頭攢動。23時35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但是36個年輕的生命,卻停留在了2014年的最後時刻。
17歲男孩陳昌勝
本希望自己能「跨進2015年」的他,怎麼也沒想到,提前買好的那張火車票,永遠無法把他帶回父親的身邊。
17歲的陳昌勝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再也跨不過這個新年。2014年12月31日,距離新年已不到半個小時。依據往年的慣例,陳毅廣場觀景臺是觀看「燈光秀」的最佳場地。
當晚,上海市公安局發布微博提醒市民:外灘人數已經飽和,請擇地跨年。
吵鬧聲,歡呼聲,黃浦江上的汽笛聲……在嘈雜的人群裡,每一位慕名而來的觀眾,都是滄海一粟,在擁擠人潮中摩肩接踵,隨波而動。最終,連接陳毅廣場和上方觀景臺的17級臺階處,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兩股人流的強烈對衝,導致中間觀眾受到強烈的擠壓。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夾在人群當中的陳昌勝,沒能如願看到新年倒計時,也沒能跨到2015年。
陳昌勝出生沒多久,母親便因生他大出血去世,他和爺爺、父親相依為命,一家三口只種著2畝薄田。除此之外,家中所有的經濟來源只有父親陳剛的打工錢。70多歲的爺爺,還身患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疾病。
初中畢業以後,陳昌勝便在山東老家的技校裡學汽修,希望能早一點進入社會,給拮据的家裡出點力。然而,只學了不到一年,由於交不起高額的學費,陳昌勝只得前往上海,靠在同鄉店裡幫忙度日。
2014年的最後一天,上海彰顯了其「魔都」的氣勢,但氣溫並不像節日氣氛那樣「狂熱」。陳昌勝這天只穿了一件紅色的棉背心,同鄉怕他感冒,勸他別出門,他卻說,想去外灘感受跨年的氣氛。
元旦前,陳剛曾打電話給兒子,希望他能回趟家。「他說元旦就不回家了,過年再回來,然後回學校繼續學汽修。」陳剛說,孩子已經買好了臘月二十六回家的火車票。此後,父子倆再沒通過電話。
「帶著對2014年的不舍,一起跨進2015年。」「願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新年快樂。」這是跨年倒計時前,陳昌勝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出的最後兩條消息。本希望自己能「跨進2015年」的他,怎麼也沒想到,提前買好的那張火車票,永遠無法把他帶回父親的身邊。
同鄉聽到踩踏事故發生的消息,趕到觀景臺石梯處,看到倒在地上的陳昌勝,嚇得說不出話來。
1日凌晨,陳剛接到兒子出事的電話,卻不知道兒子是生是死。當他趕到上海第一人民醫院時,醫院已經被封鎖,得不到任何信息。下午4點,陳剛和親戚們才被允許進入大廳等待消息。
等待辨認兒子的過程中,陳剛或站或坐,沉默不語,眼睛一直盯著地面,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其他家屬等得著急,或來回踱步,或與民警爭辯,陳剛只是抬起頭看上一眼,依舊沉默不語。他手中的煙,一支接著一支地燃燒著。
晚上11點左右,工作組把陳剛一家帶到醫院食堂,通知了陳昌勝死訊。香菸上忘了彈掉的菸灰瞬間掉了一地,等了一晚的陳剛,眼淚奪眶而出,如同散落在地板上的菸灰。最終,他也沒有去殯儀館看兒子最後一眼。
陳剛10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兒子的事情發生後,只有自己的幾個堂兄弟陪他趕到了上海。遠在山東滕州老家的老父親,一人獨自在家。喪子之痛的心情難以平復,陳剛卻不敢把這一噩耗告訴父親,他們一家人都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目前,他們仍住在工作組安排的賓館內,一分一秒地消耗著時間。
21歲女孩曉雪
讓蔡先生沒料到的是,曉雪的人生竟會如此短暫。3天之後,上海外灘一場「並不存在」的燈光秀表演,使她花一樣的人生就此凋零。
「她就想當一個律師,沒想到還沒工作就已經沒了。」舅舅蔡先生提起陳毅廣場踩踏致死的曉雪(化名),淚水在紅紅的眼眶裡打著轉,最終還是沒能忍住。
21歲的曉雪,是上海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的大四學生。在舅舅的眼中,出身農村家庭的曉雪學習一直很勤奮。去年上半年,曉雪作為交換生到荷蘭留學,並在去年年底參加了2015年的研究生考試。
研究生考試之前,曉雪拿到了律師從業資格證書。曉雪曾經告訴舅舅,她準備在考研結束,找一個律師事務所當律師。「她很喜歡從事法律行業,想挑戰一下自己。」
考研結束的當天晚上,曉雪還與舅舅聯繫,擔心自己考的成績不好。蔡先生一再安慰她,考研只是人生的一個選擇,考不上也是自己的一份經歷,畢業以後找工作也能給自己增加很多的人生閱歷,希望曉雪能夠和同學多出去玩一玩,放鬆一下自己。但是,讓蔡先生沒料到的是,曉雪的人生竟會如此短暫。3天之後,上海外灘一場並不存在的燈光秀表演,使曉雪花一樣的人生就此凋零。
1月1日早晨,朋友圈一片新年的祝福中,蔡先生得知上海外灘發生了踩踏事故,並有多人傷亡由於擔心曉雪的安全,他多次撥打電話,但是始終無人接聽。與學校聯繫以後,蔡先生得知,學校正在統計學生情況,暫時沒有曉雪的消息,與其同行的女生也處於失聯狀態。蔡先生無法承受在家中等待的壓力,決定帶著曉雪的父母親自到上海尋找她的下落。輾轉多家醫院,蔡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看到了一張照片,但是由於面目變形嚴重,他不敢確認那就是曉雪的照片。「其實我們心裡也很清楚,那些都是死者的照片」。當工作人員說讓家屬準備後事時,曉雪的父母癱坐在了地上。當天晚上,工作人員通知家屬前往殯儀館認領屍體,曉雪的父母才得以看她一眼。
回憶起曉雪生前的故事,蔡先生幾次抹淚。在他的眼中,外甥女一直很乖巧懂事,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從農村考到上海的學校讀書,近一年來,她幾乎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用功複習,離家鄉很近,卻很少能回去。作為親戚中年紀最大的孩子,曉雪學習努力又聰明懂事,是所有弟弟妹妹的榜樣。得知姐姐在上海出事以後,蔡先生的女兒每天打好幾個電話,詢問姐姐的情況,蔡先生卻一直都沒敢告訴女兒真相,「她們兩個關係特別好,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講」。蔡先生一直擔心,女兒不知道能否承受住姐姐去世的消息。
蔡先生明白,孩子已經離去,他不得不和家人一起面對這個令所有人都難以接受的事實。在上海市政府工作人員的安排下,他和家人住進了臨時安置點,
等待著相關部門進行善後處理工作。「我們只想有人能告訴我們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孩子的善後工作怎麼安排。」但是,除了臨時安置點的幾名工作人員負責勸慰他們,善後工作卻一點消息都沒有。考慮到老家地方的風俗,蔡先生希望能夠再看孩子一眼「把她帶回家」。
京華時報記者施志軍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