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了特展《京都之刀——精工技藝與雅致匠心》,展示了京都自古傳承的刀劍工藝。
謝田
「三日月宗近」刀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刀劍的起源是中國刀劍,中國自漢代出現百鍊鋼之後,刀劍工藝冠絕東亞,擊敗匈奴也是因為有百鍊鋼刀。在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刀劍和制刀工藝開始傳入日本。在唐代,中國的唐刀及先進的包鋼技術隨遣唐使傳入日本,在奈良正倉院裡還有華麗的唐刀存世。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也就是今天的京都,開啟了漫長的平安時代(794-1185)。在平安時代的前期和中期,日本的國家勢力向本州島的東北部大幅推進,當地的蝦夷人(今天日本北海道的少數民族阿依努人)奮力抵抗,但最終不敵。在長期的戰鬥中,日本在唐代直刀的基礎上,學習了蝦夷刀劍的特點,在九世紀時候出現了有弧度的刀劍。到了十世紀,日本受蝦夷蕨手刀的啟發,製作了「毛拔形太刀」,刀身極長,刀柄和刀身一體渾鑄,弧度明顯,刀柄中間鏤空,形同鑷子(日語稱毛拔)。
真正日本刀的出現是在平安時代的末期,當時由於皇位的繼承問題和朝廷的派系爭鬥,京都的貴族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大家都需要武裝力量來保證自己並打擊政敵。在這個背景下,武士階級的勢力逐漸壯大,對武器的改良也變得十分重要。為了在斬擊時擴散衝擊力並增強握力,鑷子型渾鑄的柄被改回了唐代的木柄,用和刀身渾鑄的刀莖插在柄中固定,刀身的弧度依然保留,這就是日本刀的基本形態了。現存日本刀上最早的銘文來自於平治元年(1159年),更早的資料極為少見,所以學界推測,日本刀的成型應該是在公元12世紀左右,而且可能是短期內迅速發展出來的。
在日本刀剛剛出現的時候,工藝就已經非常高了。在古稱山城國的京都,名刀匠三條宗近開創了「山城鍛冶」,為綿延八百年的京都刀劍鍛造史拉開了大幕。京都國立博物館的「京都之刀」特展上展出了三條宗近製作的名刀「三日月宗近」(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這把來自12世紀平安末期的古刀是日本國寶,也是江戶時期歷代統治者的珍藏之物,在18世紀的《享保名物帳》裡被稱為「天下五劍」之一,後來甚至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刀」,頗有點類似於幹將莫邪或者倚天劍屠龍刀。這把寶刀在日本極為出名,粉絲眾多,要見上一面頗為不易,在京都國立博物館門外買好票,要排兩個多小時的隊才能進入館內參觀,入館後居然還要排40分鐘到一個小時才能近距離看到這把刀。
日本刀的正式名稱來自於其銘文和形態,三日月宗近是一把太刀(大長刀),刀長80釐米,刀身反弧(刀身的彎曲深度)2.7釐米,刀莖上有銘文「三條」,所以它的學名叫做「太刀銘三條」。其刀刃上有一條條小小的彎曲線,在光線的照射之下,宛如月牙浮現在刀身之上,因此得了「三日月宗近」的雅號,也被認為是天下五劍中最美的一把。
日本刀的鋒利和精工,來自於對唐代包鋼法的繼承與發揚。其具體工藝步驟很繁瑣,首先是找一塊鋼材,打成平板後再切割成一個個小鋼塊。這些小鋼塊被仔細區分成比較硬的鋼塊和比較軟的鋼塊,然後用1300度的爐溫分別鍛冶。都是把一個個小鋼塊打成一塊平板,然後將平板一切為二,摞在一起,再將其打扁,重新變成一個平板,之後再重複這個過程。經過十次左右的鍛打,一塊鋼板內部的層數可以有1024層之多。包鋼法做出來的刀,鋒利堅韌,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高昂,日本的武士階級掌握資源,可以全力以赴的製作,而中國在進入宋代以後,武士地位很低,包鋼法也就衰落了。後來元朝出徵日本,中國士兵的武器遇到日本刀,馬上就會被砍斷,這就是工藝退步的結果。
日本武士建立的鎌倉幕府時代(1185-1333),是日本刀的全盛期。在鎌倉初期,日本的傳國神器「天叢雲劍」在戰亂中墜海遺失,新登基的後鳥羽天皇對此耿耿於懷,於是他從日本各地招刀匠來京都鑄刀,甚至親自掄錘鍛冶,但最後也沒能做出一把能當傳國神器的刀。不過,後鳥羽天皇的努力,將日本刀的推向了極盛時代。曾協助後鳥羽天皇鑄刀的粟田口派,成了京都頂尖的鑄刀門派。粟田口派,成了京都頂尖的鑄刀門派。慄田口派的名工久國、則國等人,都留下了國寶級的名刀作品。京都的鑄刀傳統在日本的室町時代走向衰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治動蕩和反覆的戰亂導致了京都本身的衰落。 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日本古刀由實用的武器變成了藝術欣賞的對象,藝術領域的專家開始鑑定古代刀劍並書寫收藏著錄,就和鑑定收藏書畫一樣。到了16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和17-19世紀的江戶時代,京都的古代名刀更加成了珍貴古董,各個名門望族紛紛收藏寶刀作為傳家寶,還有很多在寺廟裡被香火供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近代,日本的軍國主義部隊大量使用佩刀,但這些刀都是沒有經過人工鍛造,只注重實用性的工業批量製品,和承載古代工匠技藝的日本刀不可同日而語,外形也不一樣。二戰以後,盟軍曾下令沒收日本全部大型刀具,一些美術史的研究學者指出,古代日本刀是傳統悠久的美術鑑賞品,是應該保護的文物。此後,古代日本刀作為冷兵器時代技術和藝術的載體,成了博物館的珍藏,此次京都國立博物館的「京都之刀」特展,就是一次系統性的集中展示。
(原標題:唐代制刀技藝的東瀛傳承)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