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冠宏:我就是江湖傳聞中那個為富士康搶來蘋果訂單的人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製造界網

來源/製造界(ID:baixiu01)

作者/謝冠宏

萬魔聲學創始人兼董事長謝冠宏,曾是郭臺銘身邊最年輕的事業群級總經理,在富士康主導過Apple iPod、Amazon Kindle等名品的設計生產,是的,他就是江湖傳聞中的那個為富士康搶到蘋果訂單的人。

謝冠宏2013年創立中國音頻界民族品牌萬魔聲學(1MORE),萬魔是國內唯一一家在全球消費市場具備影響力的TWS耳機品牌廠商,多次獲選中國十大耳機品牌第一名,市場封其為「蘋果無線耳機殺手」,也是既大疆無人機後,第二個從海外紅回來的中國製造。

借著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談話,謝冠宏首度講述了他的富士康10年,回憶了他親歷的深圳龍華工業園激蕩著大時代風雲的一幕幕——富士康憑什麼拿下蘋果訂單?賈伯斯靠誰真正改變了蘋果未來?研發Kindle為什麼是一群瘋子才能做的事?液晶之父夏普怎麼被富士康收購了?曾經非常專注的賈躍亭為什麼失敗?

當然,他還講到了他是如何從富士康離職的。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在江湖上流傳了很久的離奇故事。他說:「我在富士康10年只請了兩次假,第二次請假是最後一次請假,這次請假直接導致我離開。2012年10月,我因為需要到女兒學校處理事情,缺席了富士康的例行會議,我在飛機上接到郭董的電話要我回去開會,我人已經在飛機上,他說不能回來開會你就不要回來了,我當時面子過不去,就沒有再回去。所以,這是一次擦槍走火的意外,我就這樣陰差陽錯從富士康離了職。」

「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17年前,我進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看到大門口貼著一副對聯,寫著這10個字。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10個字,如血液般融進了我的富士康10年,也融進了我此後的創業人生。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我很幸運和深圳一起走過其中近二分之一的時光,我來深圳工作創業17年了,最初是因為富士康才來深圳工作的,2002年年底我進富士康,一直到2012年年底離開富士康自行創業,在深圳龍華那個超級工業園裡,我度過我的富士康10年。

在這10年裡,我看到DELL、IBM、蘋果、亞馬遜、Moto、LG等等這些工業巨頭物換星移,此消彼長;在這10年裡,我除了做顯示器,更主導了蘋果ipod、亞馬遜Kindle等等當時不被祝福此後風靡世界的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在這10年裡,我練就了執行力,眼光,以及吃苦耐勞。

江湖流傳,少林寺有一種特別陣法,為防止弟子下山被人擊敗,辱及少林聲名而設十八銅人陣,我在富士康10年基本功的歷練,也讓我過了創業前的十八銅人陣。如果沒有這段富士康的經歷,沒有郭臺銘郭董的挑戰和教導,我不可能敢出來創業,就算創業也做不出很大的格局。

1/ 我為什麼進富士康工作

我為什麼2002年年底進富士康工作?因為那段時間我在臺灣做顯示器,剛好富士康跟深圳市政府成立了群創光電,群創光電是2003年1月4日成立的,中國大陸第一家中外合資做顯示器的公司,所以郭董需要招人,把光電產業做起來,我因為顯示器專長,就被招來作為新創立的群創顯示器的中層幹部。

在進富士康之前,我在臺灣曾是美格科技MAG的聯合創辦人,這個公司在顯示器圈子也做到了TOP,美格後來也在臺灣上市了,我主要負責技術這部分,再後來我離開美格,二度創業不太順利。

那時我自己做了一個類似江南春分眾傳媒那樣的廣告顯示屏,但那是20年前,我做的東西太先進,廣告看板虛擬實境,可以跟畫面對話互動,可以空中點選互動,可以像今天AR這樣虛擬實景體驗,聽起來很牛,太先進了!但那個時候事情做得太超前,沒人買單,太超前的東西,永遠死在沙灘上。我後來見過江南春,他是我很敬佩的企業家,和他見面已經很多年很多年後,他還是一個看板插一個記憶卡,放廣告,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粗暴,就這麼成功。

從那一次創業不成功,我才意識到,產品定義和時機配套很重要,資本運作也很重要,你有好創意,資本運作不好也沒有用。那次創業也讓我意識到中國大陸的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我應該到這個最大的市場來找機會。

所以我進富士康,是因為之前有段時間,我創立智能看板不成功,就認命,希望回到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來學習。沒想到,這一學習就是10年。

2/ 在富士康「天馬行步」的日子

富士康十年,我真的學習到很多,在這裡練就的基本功,對我後來的創業幫助很大。比如前面說的富士康大門口那兩排對聯,「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這句話對我一生影響很大。

富士康廠房上的標語「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富士康是一個很特殊的團體,大家看什麼好像都用望遠鏡,要能夠看得很遠,看到整個產業的動態趨勢,看到整個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執行的時候,心思細如絲,就是魔鬼在細節中,一分一毫都不能放過,每一個該測試的東西都要測試,每一點每一個風險都有防止。其實在富士康這個很精密的代工業、很強調紀律的集團裡,我是一個比較創新比較破格做事的人,當初郭董招我是做顯示器,但事實上我在富士康做了更多非主流的事業——比如ipod、Kindle、電子相框、數位電視等等。

我在富士康,除了顯示器這個部分是按照集團的方向以外,其他都是根據我自己的想法畫一條線來規劃。顯示器做起來後,對不起,不再做顯示器,交給別人,然後我開始做電子音樂,從音樂播放器開始,做電子書,做電子相框,做數位電視,blablabla……畫一條線。

這10年,郭董對我非常的寬容,要是別人總是搞跟集團戰略不一樣的東西,早就被fire幾次了。郭董是直性子,經常罵人,但罵歸罵,挑戰歸挑戰,還是支持我一直做下去。

我進富士康沒多久就從郭臺銘的特助成為事業群總經理,我們鴻海富士康分10個事業群,我當時在富士康的事業群有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天馬行步。大家都很奇怪,為什麼叫天馬行步?因為最早我那個顯示器部門做起來,交出去後,我畫了條線,將來要做網際網路連接數字內容的產品。現在看起來,對啊,今天這些都實現了。

但當時,17年前,市場上還是HP、DELL、IBM這些大公司獨大,蘋果還是小公司,然後我畫一條線要做這個做那個,郭董忍不住罵我一句,天馬行空,想太多了,想太遠了。

後來這幾個東西,運氣很好,iPod這條線很成功,富士康的幾個有名的部門是從我開始創立的,其中一個是iPod部門,從iPod mini開始做到iPod nano、iPod Touch,這部門後來又做了iPad、iPhone。

最早蘋果的生意不是和富士康合作,是我把蘋果這個客戶跑下來,當然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富士康整個大平臺的影響力。我從iPod開始做 ,還做了iPod的EarPods,第三代第四代iPod的耳機也是我們做的。亞馬遜Kindle電子書這部分,我們也是從零開始做,也算成功,後面數位相框,數位電視慢慢都做出來了。

所以郭董就給我改變這個稱號,叫天馬行步,就是代表我有眼光有遠見,同時有細節的執行力,所以叫天馬行步。後來我的一生,都是把這四個字作為他對我的期許,當做我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個目標。

天馬行步,有遠見,有執行力。

3/ 蘋果的訂單為什麼給了富士康

中國有句古話,嚴師出高徒,我不敢講我是高徒,但郭董一定是嚴師。

當初我要去做iPod的時候,他就問我,iPod有量嗎?這東西行嗎?那還是17年前,2003年,那時的iPod很大,量不大。我去美國好不容易接到iPod訂單,覺得蠻光榮的,心想應該會受到很多獎勵,結果當天下午開會,郭董迎面拋過來一堆問題,一堆挑戰——跟客戶的關係掌握了嗎?量多大?IC(集成電路)在哪邊投片?一個月投多少?要證明關係真的好,真的有量。

那個下午就這樣被罵罵罵,我不得不當時就打電話到美國客戶那裡,那時是美國的半夜,我臨時把客戶叫醒,問他一堆問題,IC在哪邊投片?一個月投多少?等等等等。

類似這樣的教導場景還有很多,你跟客戶的關係到底紮實到什麼程度?量到底多少?這是他經常敲打的問題。等這些落實了,他會說,接到單子,沒什麼好高興的,做不好就把集團的形象搞砸了。

再接著,他又拋過來一個新的任務——你們回去準備列Q100,就是100問,列100種可能發生的問題和風險,如何去防止這些問題和風險,預先防止,做好預案。所以那天,我以為我接了蘋果的大單回來,郭董應該是請我吃牛排喝紅酒,結果這些都沒有,得到的獎賞是,晚上不要睡覺,回去做100問,第二天一大早再報告,如何防止可能的風險。

蘋果的訂單為什麼給了富士康?這裡面也有很多故事。那個時候還是HP、DELL、IBM幾家獨大,不管是2001年出來的iPod還是2007年問世的Kindle,都是不被祝福的產品。我就是覺得數字產品有前途,那時候做蘋果iPod,我們部門只有兩三個人,把原來顯示器不要的人帶出來,裝了一個自己覺得很棒的iPod,從晶片廠自己做一個小樣品。

然後我就很不要臉地把這個樣品帶到美國,去找蘋果iPod部門負責人託尼·法德爾(Tony Fadell),我和他說,音樂播放器應該是這樣,我做得比你的好。他一開始肯定是拒絕的,因為iPod原來的訂單已經合作了一個公司,臺灣的英業達,從第一代的iPod就開始合作,所以沒有完全的把握,他是不會轉單的。

沒有機會就製造機會,為了偶遇託尼·法德爾,我開始每天中午去蘋果員工餐廳,買一份午餐坐在那裡吃,和每個人say hi打招呼,吃完繼續去公司大堂蹲點,和看到的每個人say hi,終於見到託尼·法德爾,要求他給我15分鐘,讓我展示一下我們做的音樂播放器。

他只好說,好吧好吧,15分鐘,看你們這麼有誠意。結果相談甚歡,15分鐘變成兩個小時,最後他對我們的評語是,很有熱情,也蠻專業,但是,訂單還是不一定給你們,試試看。最後他給我一個考試,這是什麼考試呢?他扔了一臺舊的iPod給我,什麼資料都沒有,自己去畫線路圖分析,自己去演練測試,自己去排生產線。

iPod之父託尼·法德爾

在富士康,這個經驗對我很重要,總結兩個字就是,決心。我有時候去北大光華上分享課都會說,很多痛苦最後都變成美好的經驗。第一,就是要有決心,不要臉地去展示自己的熱情和專業。

第二,當時沒有做過這個產品,所以我體會到沒有經驗,有時候也是一個優勢,沒有經驗,你都不知道天花板在哪裡,不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沒有束縛,有時候老師傅江湖走久了,膽子小,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沒經驗,不知道天花板,膽子比誰都大。

第三,沒有經驗,又要做大事,很謙虛,趕快去找半導體專家,趕快去找業界專家,趕快去請教這個請教那個,到處去問到處去學,快速吸收,到處請教,到處找厲害的人,就不容易失敗。

最後一點,因為沒經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沒有經驗,很怕出問題,就像郭董要我列的Q100一樣,因為沒經驗,所以要列很完整很周全的測試計劃,每一件事都小心翼翼。

所以我總結,沒有經驗也是優勢,因為沒有經驗,總是小心翼翼,因為沒有經驗,到處請教高手,因為沒有經驗,也不知道天花板在哪。

我對iPod的設計迭代幾十次後,提出大幅減少元器件體積,我為此寫了10張紙的設計改善建議,和託尼·法德爾說,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寫了10頁建議交上去。身邊每個人都說,你看蘋果這樣專業臭屁的公司,不能亂批評啊,完蛋了,你這個建議交上去,這個單子沒了。

結果恰恰相反,這個10頁建議和產線規劃、測試計劃一起交上去後,託尼·法德爾看了很滿意,給我A+,託尼·法德爾還是很有心胸的,我很感謝他,一般人看了這樣的建議,可能真的會翻臉,很多客戶都是希望你說yes sir,拼命做就好了,少廢話。

就這樣,從iPod開始,蘋果和富士康開始合作。後面iPad 、iPhone水到渠成,富士康成了蘋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從當初不被祝福的產品,到風靡全球的電子消費品,我有幸參與這個歷史進程。

4/ 心胸的故事

事實上,iPod不僅開啟了富士康和蘋果的合作,也撬動了整個蘋果王國。

蘋果整個生產線其實就是從iPod開始的,因為有iPod,才有iPod touch,才有iPhone。iPad,原來蘋果不是對外開放的系統,iTunes APP Store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把蘋果帶入全新和開放架構。

賈伯斯最早做蘋果並不成功,他出去自己創立NEXT公司也不成功,1997年,賈伯斯重返蘋果,iPod是第一個燃點,iPod 2001年上市,最初幾乎無人問津,兩年後就為蘋果貢獻了50%的營收,後來相繼延伸出iPod touch、iPad、iPhone,蘋果才迸發出改變世界的力量。

這個真正改變賈伯斯命運,改變蘋果命運的人,就是ipod之父託尼·法德爾。託尼·法德爾其實並不是蘋果的人,他原來是飛利浦公司的,託尼·法德爾在上世紀90年代首次設想了一款基於硬碟的數位音樂播放器,他根據設想做了一個播放器,一個盒子,拿給飛利浦的老闆說,未來的音樂是從網際網路下載的,在這邊儲存就可以直接播放,不用收音機,不用錄音帶,什麼都不用。結果他得到的答覆是,你神經病吧,腦子壞掉了,他被解僱了,他就沒工作了。

然後他跑去找蘋果賈伯斯,和賈伯斯說,未來音樂播放器是這樣這樣這樣,那個時候賈伯斯就對索尼的walkman挺有興趣的,買給他女兒,他也意識到數位音樂是未來,就對託尼·法德爾說,看起來靠譜,但太醜了,重新做。

這句重新做,讓法德爾在2001年進入蘋果iPod部門,成為iPod硬體研發團隊的第一人,也是這句重新做,此後讓蘋果的命運重新書寫。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外來的因素很重要,外來基因的一點點變異,會讓整個集團基因變異,最後引發翻天覆地的生態變化。所以,接納託尼·法德爾研製iPod,改變蘋果命運,是賈伯斯的心胸。

把ipod生產訂單轉交給富士康,進入中國大陸這樣一個全球最大市場,是託尼·法德爾的心胸。讓我去談判iPod訂單,研發進一步優化iPod,繼而富士康再拿下iPad、iPhone等訂單,成為蘋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廠,是郭臺銘郭董的心胸。

在這裡,我不得不再次回憶起我第一次走進富士康大門看到貼在大門口的那十個字——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5/ 摔不碎的Kindle和外面的富士康

相比iPod,我做Kindle的過程更瘋狂。

因為那時候蘋果在富士康已經做得比較大了,蘋果叫我去做那個iPad平板電腦,第一次談判也是我去跟蘋果談的,後來我覺得那個東西對小孩眼睛不是那麼好,剛好這個時候Kindle出現了。

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為什麼要做本電子書把自己幹掉?那個時候大家都很奇怪。為這個事情我又被嚴師郭董大罵了一頓,他說,現在蘋果越做越大,你不做蘋果,跑去做Kindle幹嘛,他很不理解。

這個時候蘋果也找富士康告狀,我做得好好的,突然不做了,讓他們很不高興,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他們,原來他們去富士康總部投訴我,郭董也很不高興。

郭董以前投資過電子紙,很容易碎,而且當時的電子紙速度很慢,他覺得這東西風險很大,他和我說,你就把蘋果好好做好算了,非常不贊成我做Kindle。

第一款Kindle是2007年上市的,在當時的電子產品裡要做到3G上WIFI,一個月充電一次,可以一直用,在沙灘在海邊都可以看,陽光下也可以看,網上還有幾百萬本書可供下載,電子書怎麼做到摔不碎,金剛不壞,從當時的科技來講,實現起來很困難。我做Kindle整整做了兩年,在富士康如果做一個事業,兩年沒有什麼收入,基本上就是犯罪,但是我當時也有做一些別的產業,所以公司對我還是很寬容。

後來我做了一個Kindle樣品,書的內容自己掃描,按鍵以及LCD鋁鎂邊框這些當時最新的技術,都無瘋不成魔地用到新產品上,然後拿去給郭董看,和他說我還是想做這個生意。你知道他是怎麼對我的嗎?

我記得那時他在二樓的那個VIP接待室見我,他說,我叫你不要做這個東西,你一定是做不出來的,一定出大問題的,你不相信我,你那麼堅持,我們來做一個約定,你這個樣品給我,隨便一扔就壞掉,如果摔了壞掉,你從此閉嘴回去好好做蘋果,少廢話,不要煩我,如果摔了不壞,我讓你繼續做。

好吧,你摔吧。

一個樣品,地上是瓷磚,你知道他怎麼摔的,他是丟到天花板再掉下來,啪一聲,我當時心都碎了。

然後他拿起來,弄一弄翻一翻,發現真的沒壞。他還是很講信用的,說既然摔了不會壞,算你狗屎運,但我有個條件,因為你這樣得罪了蘋果,你就搬到工廠外面去做。

那時我就搬到富士康東門外一個小園區,所以大家叫我外面的富士康,Kindle就是在「外面的富士康」研發設計出來的,你看郭董對我還是很寬容。我就這樣,一路從Kindle第一代到Kindle第五代,在「外面的富士康」呆了四五年。

6/ 賈躍亭如果一直專注,他會非常成功

我在富士康做顯示器,也做了一件瘋子才做的事。

16年前,中國大陸的顯示屏是沒人敢買的,都是國外的顯示屏、臺灣顯示屏,我們做的顯示屏賣不出去。既然賣不出去,我決定做成顯示器賣給夏普。

日本的夏普最早推進電視機進入液晶時代,直到現在在顯示屏裡還是全世界最牛的公司。我真的接受挑戰,去找夏普,然後把我們生產的顯示屏做成顯示器,克服了夏普的標準,甚至超過他的標準。日本人的細心和耐力,對產品要求的完美和精細是難以想像的,你拿10個樣機給他,他能每個都挑出50個毛病來,找你開會,能從早上八點鐘一直講到晚上十二點。

後來夏普真的接受了我們做的顯示器。夏普接受了,戴爾、hp、IBM也都接受了,這次經歷也讓我總結一點——做事,要從最艱難的部分做起,這樣克服困難才有意義。中國大陸的顯示屏別人都不要,你還拿去賣給夏普,這是很難的事情,一旦克服了,後面一路都順暢。所以我從夏普的顯示器做到夏普的空氣淨化器,夏普的LED燈,BLABLABLA,一直做,一路順暢。

再後來,郭董和我帶團一起去日本談判收購夏普,所以現在日本的夏普是屬於富士康的。

除了顯示器,電子相框也是蠻成功的。當初柯達、LG、飛利浦,這些品牌的電子相框都是我做的,第一年就變成世界第一。一開始格局對,執行力對,其實很多事情做起來很快。

我的富士康生涯裡,唯一比較遺憾就是第一代的樂視,第一代的樂視其實也是我做的,就是超級電視。當時的賈躍亭先生是非常謙虛,非常專注,如果他一直專注,其實會非常成功的。我們第一次超級電視60寸電視機出來,就非常成功,因為以前國內用的都是比較小屏幕的電視。如果賈躍亭先生當時一直很專注,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那麼今天樂視和美國Netflix應該是平起平坐的公司。

為什麼六七年來我只做耳機,其他事情都不做,這中間也有很多有吸引力的領域和方向,我們都沒有做,就是集中做耳機,集中在聲學領域。專注,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尤為重要。

7/ 富士康真的不是血汗工廠

這些年,很多人可能對富士康理解不夠。一提到富士康大家就認為那是一個大工廠,好像一個勞工營,我們在裡面與世隔絕,但事實上,我在富士康10年看到的完全不是這樣的。

首先,富士康真的不是外界傳的血汗工廠。富士康對所有員工一切都是合法合規,給員工的待遇都沒有剋扣過,員工宿舍都是大樓,有熱水,有洗手間,大樓裡面的設施比我們幾個高管都要好,工廠的環境也很注重人體工學和辦公自動化。國際客戶給富士康的評價是很高的,如果是血汗工廠,這些客戶不會把訂單交給富士康。

其次,富士康完全不是大家想像中只會做代工,事實上,我看到的富士康,是一個科技的富士康,一個站在工業經濟最前沿的富士康。我在富士康的10年,這個大平臺資源很豐富,精密模具、自動化、各式工業工程,裡面的科技含量很高,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技術,要接全世界科技產品的訂單,接不到,也根本賺不到錢,富士康的科技含量比我們想像得高很多很多。

我們在這樣一個大工廠,每天接觸的都是全世界最強的IT巨頭,你只有拿得出比他們還要強的技術,才有可能和他們合作。

你可以想像,在這樣一個地方,10年裡,我們看到戴爾、IBM、蘋果、亞馬遜、Moto等等這些工業巨頭,是怎麼樣站在時代浪尖不斷推出新品,怎樣漸漸沒落被市場淘汰,我們又是怎樣和這些世界巨頭工業領袖互動合作,在紅海中求生,在藍海中博弈。所以我們在富士康絕對不是悶在工廠,如果只是悶在工廠,我不可能呆十年。

我們和這些工業巨頭的互動,和創辦人郭董和同事互相的挑戰和學習,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對我以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富士康這樣的大平臺,沒有郭董這麼多年的挑戰和教導,沒有這些大客戶的帶領和學習,我不可能出來創業。

富士康確實紀律很強,工作強度很大,有的人可能受不了,但在我看來,很多事情習慣就好。那時在富士康的作息,我們叫7-11,吃喝拉撒睡都在工廠,從早七點到晚十一點,隨時開會,隨時戰鬥,基本上星期六沒休息,十年總共只休了兩次假期。這樣的工作強度,我習慣了,覺得很充實,也覺得是挺好的磨練,這十年來,我並沒有覺得很辛苦。

有幾個夥伴和我一起從富士康出來創業,我們溝通起來就很順暢,就是有默契,我們都是一起吃苦過來的。大家都一樣的基礎,你也沒有特別天才,如果不是比別人更艱苦,更去克服萬難,怎麼可能成功。就是任正非講的,艱苦奮鬥,是一個人成功最基本的要求。

8/ 這次請假直接導致了我離職

我在富士康10年只請了兩次假,第二次請假是最後一次請假,這次請假直接導致我離開。

2012年10月,我因為需要到女兒學校處理事情,缺席了富士康的例行會議,我在飛機上接到郭董的電話要我回去開會,我人已經在飛機上,他說不能回來開會你就不要回來了,我當時面子過不去,就沒有再回去。

所以,這是一次擦槍走火的意外,我就這樣陰差陽錯從富士康離了職。事實上,郭董後來還是找我回公司開會,雖然我已經離職,但還是回富士康參加了Google和GoPro的會議。富士康是紀律非常嚴明的公司,集團就是很強調紀律,對於這次意外,我一定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老闆也鼓勵我創業,我絕對沒什麼可埋怨的。

去年我還回了老東家看了看,和郭董很久沒見面了,見面眼眶都紅了。現在郭董還是住在深圳龍華廠區,他很客氣地叫了幾個事業群的老大到我們原來住的他辦公室對面,我們以前住的地方就在董事長辦公室對面,叫一聲三分鐘就到,我們就一起到原來住了10年的「對面」,請吃了一點東西,一起敘敘舊。

說實話,如果離開富士康在外面打拼,一點點名堂都沒做出來,是不好意思回去的,現在稍微在耳機界有了一點知名度,回去看看老東家,看看老朋友,對我而言是很高興的事。

現在郭董已經把公司業務交接給劉揚偉,也是我們當年的兄弟,我們經常保持聯繫,一直是很好的兄弟和夥伴。

如果沒有富士康10年基本功的訓練,沒有那次意外的離開,我還是慣性在龍華那個龐大的工業園裡轉圈圈,那麼,就沒有今天大家看到的1MORE耳機,中國工業史很多事情也要改寫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都是人生的機遇。

9/ 天命之年的創業

天命之年還出來創業,風險很大也很艱苦。

那時我離開富士康,也不好意思投入競爭行業,我們對於這種職業倫理是很重視的,所以所有競爭者的邀約都拒絕,也不好意思去以前我的客戶那邊,不好意思做老東家做的事業,這些機會我都放棄了。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所以選擇自行創業。

出來創業,我靜下心來想,下定決心專注音頻產業,下定決心做年輕人不用賣腎就能買得起的產品,下定決心不做代工做一個國際品牌,我做的出來嗎?我做得到嗎?我行嗎?

以前我走進富士康的車間,看著工人埋頭在裝配蘋果,我很心疼,蘋果是他們生產出來的,但他們卻買不起蘋果。至少今天,這個遺憾得到了彌補。不是蘋果降價了,是我的耳機實現了這一點。

沒有富士康的10年沉澱,就沒有今天的這一切。

相關焦點

  • 【臺股看過來】蘋果暫停臺灣緯創訂單!富士康接受美國降低租稅優惠...
    富士康目前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州的降低租稅優惠,以換取在地投資更具有彈性,雙方接近達成協議,目前正與當地政府協商新合約,而且將有望受惠接下蘋果暫停緯創的新訂單。  富士康聲明指出,為解決三年內無法預測的市場情況與走向,公司在今年8月與威斯康辛州經濟發展公司(WEDC)展開協商,目前對協議進度感到樂觀,未來將會持續在威斯康辛州創造業務發展和就業機會。
  • 他曾是富士康臺籍高管,中年下崗,在深圳創業,靠小米一炮而紅
    這個臺灣人,名叫謝冠宏,曾經是富士康最年輕的事業群總經理,屬下數萬名員工。沒有人想到富士康的總經理也會失業,而且是被「下崗」。高管也會有家務事要處理,給老闆請示後,登上了飛機,快要起飛時,郭臺銘的一個電話讓他失去了這份工作,「如果回不來,就再也不用回來了「。這時是2012年。
  • 富士康開始大量招工,為的不是蘋果,而是華為?網友:大力支持
    富士康開始大量招工,為的不是蘋果,而是華為?網友:大力支持春節過後也出現了不少用工荒的情況發生,不少的企業都是在大量的招工。而在這些招工的企業中,富士康也是位於其中。這件事也是引來不少網友的關注。要知道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關於富士康大量裁員的事情,可是傳的沸沸揚揚。至於富士康會裁員這件事,網友猜測是和蘋果的iPhone銷量低迷有關係。在年前,也是有富士康的工人傳出iPhone最大的生產基地鄭州富士康,有部分的工廠線已經被拆除了。所以面對這一次富士康的大量招工,不少人都是比較茫然的。
  • 蘋果暫停臺灣緯創訂單 富士康接受美國降低租稅優惠協商新合約
    蘋果暫停臺灣緯創訂單 富士康接受美國降低租稅優惠協商新合約 ,蘋果發布聲明指緯創違反供應商行為準則,因此決定暫停新訂單,直到緯創對暴動事件採取正確行動。
  • 下一個富士康在中國大陸?AirPods Max大部分訂單被龍頭企業拿下
    提到電子製造代工,幾乎所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富士康,從2005年成功超越當時排名第一的偉創力開始,富士康已經在全球電子製造代工行業第一的寶座上坐了十幾年。但是,現在這一情況開始悄悄發生了改變,大陸新的代工廠正在崛起。
  • 富士康2億美元救燒光84億的拜騰汽車:別逗了,蘋果有暗示?
    其原名為FMC,由原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於2016年參與創立,首款量產車型M-Byte於2019年在美國電子消費展上亮相。拜騰汽車共進行4輪融資總金額約84億元,拜騰南京工廠在2019年9月就已建設完工並進入調試階段,預計首款車型M-Byte將於2020年年中實現投產,但截至目前,M-Byte車型仍未實現量產交付。
  • 富士康美國、印度之旅受挫,製造業中的富士康模式還能回來嗎?
    富士康源於中國臺灣鴻海集團下邊的一個集團,在1988年的時候,富士康成為了中國大陸招商引資中的一個項目,順應著90年代,中國經濟乃至中國電子產業的初步發展,富士康在深圳龍華建立了第一個工廠。因為龍華連著著深圳乃至東莞一帶,其在整個電子產業中處於當時最優的位置,而且當時的東莞乃至深圳龍華也並沒有太多能夠製造出精密電子件的工廠,所以富士康依靠其精密的連接器模具技術,在早期的珠三角乃至香港一帶,接到了大量的訂單。
  • 初中輟學,從富士康流水線開始逆襲……
    蘋果公司目前在中國的代工廠有富士康、和碩科技、緯創集團、比亞迪(002594,股吧)電子、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其中,只有富士康、和碩科技和緯創集團能提供iPhone整裝代工業務。  如果交易順利完成,立訊精密將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  過去的立訊精密,可以說一直生存在富士康和蘋果的陰影中。
  • 蘋果減產,富士康"廠妹":想加班去做華為手機
    蘋果的3款新手機銷量不如人意,從股價到訂單,都影響到了供應鏈上的公司。在研報中頻頻出現的「訂單減少」只是個冷冰冰的數字,但在這些代工廠裡,這個數字則切實地影響到了每一個廠哥廠妹。
  • 子彈對準富士康 立訊精密進擊
    ,一座百餘人規模的工廠已經準備好要在這片荒地上拔地而起。那一刻的郭臺銘,可能還沒意識到富士康的進入,會給中國製造業帶來多大的改變,以及,這座「電子圍城」會培養出多少電子製造業的人才,多少的富士康大陸學徒。元年的這座深圳龍華工廠裡,有一位不起眼的女工,作為富士康在大陸的首批工人,這一年的她只有 21 歲。9 年後,曾經的女工已經晉升為「科長」——大陸管理層在鴻海這樣的臺企能達到的最高職位。
  • 臺北人深圳創業記:從富士康工程師到周杰倫耳機CEO
    林柏青就是中國音頻類民族品牌萬魔聲學(1MORE)的聯合創始人、萬魔耳機CEO,7年前,他和三個夥伴在深圳大學附近一間從朋友借來的小辦公室裡創立了萬魔耳機,今天,萬魔已經成了數碼產品江湖傳說中的「蘋果無線耳機殺手」,繼大疆無人機之後第二個從海外紅回來的中國製造。
  • 富士康新決定,正式確認牽手華為,計劃招工,網友:富士康得救了
    隨著現在生活的發展呢,可以說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是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吧?手機也是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我想現在大家都是一個有著自己的智慧型手機的吧?我想,我們生活中大部分使用的手機都是由富士康這麼一個代加工的工廠裡面生產出來的吧?而富士康呢,本身就是一個大的代加工的工廠,富士康這麼一家代加工工廠也是在全國各地都有著自己家的分廠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代加工工廠,在這其中呢,蘋果公司可以說是富士康一個比較大的客戶吧?
  • 我為何不看好富士康這隻「獨角獸」
    這樣做不僅能讓更多人享受「獨角獸」的紅利,也為以後獨角獸們回歸做了鋪平了道路。據悉,富士康是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
  • 【臺股看過來】富士康計劃展開越南蘋果筆電組裝新產線 臺積電公司...
    富士康公告斥資2.7億美元成立新公司FuKang Technology並旨在為越南擴充產能做好準備,近期更傳出將在越南北江建設用於生產蘋果筆電Macbook系列與iPad系列的產品組裝線,並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投入生產。
  • 蘋果iPhone新品準備量產 鴻海富士康完成測試作業
    蘋果iPhone新品準備量產 鴻海富士康完成測試作業 2013年07月31日 22: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中國工廠的越南江湖:爭搶巨頭訂單、嚴防國內同行、沒競爭力就是魚蝦
    越南,就是那個讓他對接上巨頭的摺疊空間。 但哪怕再往前推一年多,2018年7月,人們聽到的多半都是敗興而歸的故事。多的是抱一麻袋美元,走地下錢莊,最後失敗的中國老闆。2018年李世華第一次來越南考察,大部分中國供應鏈企業正準備打道回府。大廠也難以倖免,富士康常年在越南只利用了兩成場地,訂單很少。 機會驟然而至。
  • 蘋果減產衝擊波下的富士康廠妹,想加班去做華為手機
    「手機之王」蘋果正在遭遇中年危機。美國東部時間1月29日,蘋果發布了2019財年第一財季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為843億美元,同比下降5%,淨利潤為199.65億美元,同比下降0.5%。這艘由庫克掌舵的大船在商海中遭遇減速。
  • 蘋果iPhone 12系列迎來量產 富士康重金招人:內推最高獎勵9000元
    隨著蘋果iPhone 12系列的發布日期越來越臨近,富士康也要開始啟動該機型的量產代工活動了。據產業鏈最新消息稱,為了應對9月份蘋果發布的新品,富士康鄭州主產區正在重金找人,內推最高可獎勵9000元人民幣。
  •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因為訂單數量增加了60%。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增加30%的人力!」郭首富講完這番話,王來春就跑回大陸成立了立訊精密,從此成為富士康的代工廠,為富士康補上不足的人力。那時候凡是有富士康的地方大多有立訊精密的工廠,其一半的訂單來自富士康。
  • 蘋果減產衝擊供應鏈企業 富士康廠妹想多掙錢去做華為手機
    每經記者 王晶 任芷霓 每經編輯 文多「手機之王」蘋果正在遭遇「中年危機」。美國東部時間1月29日,蘋果發布了2019財年第一財季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為843億美元,同比下降5%,淨利潤為199.65億美元,同比下降0.5%。這艘由庫克掌舵的大船在商海中遭遇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