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8月17日消息(記者劉會民、郭淼、王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出於疫情防控需要,此前一段時間,多家航空公司對飛機上的供應品和餐食配備標準進行了調整。配餐改成了包裝好的麵包餅乾等食品,報紙、毛毯、小靠枕、雜誌等也停止配備。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東航、國航、南航以及其他航空公司都在陸續恢復熱食供應。
不過,有些旅客可能對飛機上的熱食「愛恨交織」,一方面,熱氣騰騰的飯,有總比沒有強,但另一方面,機上熱食的味道讓一些人感到難以下咽。實際上,在高空和在地面,人的味覺是不一樣的。飛機艙內部乾燥,會造成鼻腔乾燥,味蕾會變得不再敏感。
另外,艙內的低氣壓會降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也會削弱嗅覺。嗅覺減弱時,味覺也會減弱。當然,二次加熱以後的食物,水分會蒸發掉不少,食物原本的調味也會變得更淡。而正因為「不好吃」,飛機上的餐食也存在浪費現象。弘揚節儉美德,杜絕糧食浪費,航空公司在提供餐食時有哪些改變?
安徽合肥市民葛女士暑期準備帶著孩子跨省旅遊。對於航空公司恢復熱食供應,她也表示出自己的期待。葛女士說:「我覺得對於飛機上提供熱食,我是可以放心去吃的,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對於提高機餐的品質,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從昨天(16日)開始,東航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以外國內航線航班的熱食供應。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虹橋運營總監顧傑:「8月16日熱餐全面恢復後,對於實際飛行時間超過90分鐘的國內航班,東航會在早、中、晚正餐時段為全艙位旅客供應熱餐;另外廈門-上海、長沙-上海兩條航線的公務艙也會在晚上20點30分之前供應熱點餐。」
顧傑介紹,上線的「雲端美食」中,頭等艙和公務艙的旅客可以品味龍井蝦仁、排骨年糕、蟹粉獅子頭等各地特色菜品。經濟艙旅客將再次品嘗到鹹菜肉絲素雞面、油豆腐燒肉飯、腊味雙拼飯等「家常味道」。出於安全考慮,東航對40%的熱食品種作出調整,並暫停了進口海鮮製品的採購。「在餐食生產過程中,不僅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員工的健康檢查和體溫測量,同時暫停採購使用進口的冷凍海鮮原輔料,採用牛肉、豬肉等對相關餐食菜品進行改良,在保證餐食安全衛生質量的同時,提升餐食的口味。」顧傑說。
除了提供更可口更精美的餐食,還通過更精細化配餐、乘務員口頭提示等措施,對「餐飲浪費」說「不」。東航安徽分公司客艙部乘務長張夢瓊介紹,「精確計算航班人數及用餐數量,通過科技手段嚴格把控餐食份數,以避免出現浪費餐食的現象。在抵達之後,我們也將食用不了的熱食進行分類處理,這些餐食是無法回收使用的。所以在這裡也倡導大家,響應國家的號召,不要浪費。」
從7月25日開始,廈航全面恢復國內航線和國內始發國際航線去程的熱食供應。廈門航空配餐部總經理江曉鷗:「熱食裡面,我們包括了熱食的米飯,還有糕點、水果,這些跟疫情之前的熱食是一樣的,而且我們這次新推出了一個腊味飯,非常受旅客的喜歡。飲料方面,目前主要是提供礦泉水,其他的飲料還要根據整個情況再進一步地恢復。」
江曉鷗表示,根據民航局發布的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目前中風險航班和高風險航班的熱食供應暫未恢復。「根據民航局的規定,航線分為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如果航線在民航局的評估裡面是中風險和高風險,我們保持在疫情期間簡便的餐食的供應;如果評估是低風險的話,我們就會提供正常的熱食供應。出行的時候,還是繼續做好個人的防護,包括手部的消毒這些,所以我們在機上餐食裡面,也專門配備了可以具備消毒作用的溼紙巾,便於旅客在旅行途中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