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廣東潮州石湖村 李偉坤攝
「人類學觀察與紀實攝影記錄這兩者的自然有機的結合,成為了李偉坤的『原鄉人』攝影的最主要的特色。
對於中國農民生活與社會實踐的人類學觀察,需要一種符合人類學學理的相對中立客觀的視角,以確保在記錄真相與事實上的可信度。同時,作為一個攝影家,其創作個性、尤其是對於心中『原鄉』的深情,如何在既客觀理性又有個人溫度的觀看中體現,也是一個意味著攝影家如何超越冷靜的人類學觀看的嚴峻挑戰。
而李偉坤在這部《原鄉人》系列中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他如何將這兩方面的要求盡最大可能妥善結合的努力。這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是一種人文關懷前提下的兼收並蓄式的包容。而在《原鄉人》中表現出來的人文觀察與思考的深度,也體現在他如何具體呈現中國農村的『變』與『不變』這兩個方面上。」
—— 顧錚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他用這兩條交織的線索完成了雙重意義上的原鄉人詮釋,社會的,和他個人的——無論我們身在哪裡,我們終會回到原鄉。
《原鄉人》中埋藏了兩條線索。一條是他對『原鄉人』這一主題的理解與感觸。他以一種原鄉人的心態去拍原鄉人,帶著一種親切與諧趣,但又隱隱地有一絲蒼涼,飄浮於他們的呼吸之中。他們並不為那些一廂情願的想像與需要而活,他們真正的頑強,體現在他們始終按照自己的生命流轉歲月。
第二條是指向自我的線索。如果我們都是藝術之路上的原鄉人,那麼,窮盡一生,朝向遠方的藝術之旅,其實是在向著自己最初的『出生地』追尋。那些真正動人的藝術,必定是與自己的歷史有關,與自己的過去有關,與自己的真實存在有關,與自己的『出生地』有關的。每一個藝術家都無法割斷這種生命源頭,每一個藝術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以他的方式。」
—— 李楠 著名攝影評論家
我家在揭陽遼東村
在我的記憶中,村子很古老,我們家在農村一無所有,大伯家把六平方米的房間借給我們一家四口居住,房子又矮又暗。望出去是一片潮汕大平原的遼闊農田,農民腳踏水車正在灌溉,綠色的田野和藍天白雲遙相呼應,充滿一片生機,這幅景色是我對家鄉最美好的印象。
2013 廣東惠來鐵山圩村
1996 陝西隴縣八渡鎮
1997 陝西米脂馬鋪村
2013 廣東仁化雙峰寨
2010 廣東南海上金甌松塘村
1996 陝西隴縣邊家莊村
2008 雲南巍山榮勝村
2014 廣東潮州獨樹村
2009 廣西那坡吞力屯
2007 山西汾陽杏花村
1997 廣東珠海翠微村
2011 廣西百色靖西縣
刻骨銘心的經歷
十六歲的城裡孩子第一次遠離家門自食其力,會有多難,晚上想家啦,在被窩裡只能偷著哭。兩年的知青農村生活,我學會了整套農活,犁地、耙田、育秧、插秧、施肥、收割……我和農民技術員一起種植畝產千斤的試驗田,還為小學代過課,搞過農村教育等等,更主要的是讓我深深融入在農民的中間,他們那種勤勞、勇敢、樸實、善良的高貴品質,在我以後的人生中始終受益著激勵著。
2009 廣西那坡莫古屯
2004 貴州六盤水幹塘村
2009 廣西那坡桂合屯
2013 廣東揭陽中社村
1996 陝西隴縣八渡鎮
1997 陝西米脂印鬥鄉
責任、眷戀和鄉情
因為有農村生活烙印,30多年的記者攝影生涯,我總覺得有一種責任,一種隔不斷的鄉土眷戀,也許是一種感情、鄉情,我一直在廣東、貴州、廣西、陝西、雲南等地的山裡、鄉路和村莊行走和觀看,尋找我「原鄉人」的心跡,我用最簡單最樸實的影像語言,去表達他們的鄉情和鄉愁,記錄農民的生活,記錄農村的社會變化,記錄著我永遠的鄉情。
2015 廣東揭陽浮山村
2005 陝西隴縣海爾村
2013 廣東惠來井美村
2014 廣東潮州鋪埔村
1996 陝西隴縣黃花峪村
2004 貴州臺江偏寨村
李偉坤
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
原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原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主席
映像志 · 好書推薦
可購買精品攝影圖書
【來源:廣漠長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