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回家的高鐵上,便刷手機關注我心心念念的的《姜子牙》,看到突破動畫電影首日票房記錄,斬獲1.45億票房的時候,並不覺得意外,甚至意料之中。
畢竟前有《哪吒》,衝著彩條屋和紅鯉動畫等等動畫行業領軍團隊,也該買張電影票。然後就頭腦發熱搜了下大家對《姜子牙》的觀後感,然後被嚇一跳。
以下評論均為網友評價,不代表漫漫觀點。後續漫漫將在看完作品之後,再推送個人感覺。畢竟每個人關注的點不同,理解不同。
很是希望這句話不是針對《姜子牙》!
@LING:畫面美,劇情……
@紳士Kevin:發現評論區出現很多瞎差評,劇情拉胯什麼的。首先美術是完全OK。劇情你還想要多牛逼…看懸疑片呢,作為一部動漫來說完全可以了。(看來這位朋友對劇情要求不高的粉絲)
@小愛:比《哪吒》成熟度高很多,平衡得也更好。天朝終於有一部高級的3D動畫電影了。
@?者:還在這我命由我不由天呢?
@Wait Tomorrow:國漫,我還是更喜歡大魚海棠的畫風,我是說在劇情一樣爛的情況下。
@大伯:一言難盡。@新漾:鑽了哪吒的空子,真的不怎麼樣。
@二爺i585:搞不懂劇情怎麼那麼多黑的,我覺得挺好看的!看得津津有味,國漫又一部崛起!
@熊太行:《姜子牙》真是個無聊的片子。和哪吒相比,大叔和小狐狸精的組合毫無觀眾緣,兩年來第一次在電影院裡睡著。別跟我提特效,我看的就是IMax,多數時間,主角都在跟紅光打鬥。申公豹不結巴了,變得極其乏味,你看他死得時候,知道導演在煽情你,但你一點兒都不想哭。看在四不像的面子上給個二星吧。
這樣的評論還有很多,喜歡全是四星五星,不喜歡大多一星兩星,兩極分化。
《姜子牙》本身是國產動畫電影工業化實驗得嘗試,除了傳統角色的人設大變動,在作畫風格,製作模式以及分鏡設計上都有全新得嘗試,這也是導演所說的「頂著壓力」。
四個導演,兩個是《紅領巾俠》的締造者,另外兩個,一個參與過《寶蓮燈》《魁拔之十萬火急》的原畫工作,一個在暴雪工作10餘載,還有《大魚海棠》的張春……大團隊大製作,從最初的《我的師父姜子牙》到《姜子牙》,歷時1500天,動員1000人。
他們不是要打造另外一個《哪吒》,只是希望《姜子牙》這部作品,能夠傳遞一個理念:願中國動畫不再是一個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執著探索。
可能對動畫參與者來說,這是一次成功,但對於觀眾,對於光線傳媒,對於彩條屋來說,有可能是一次失敗。
目前來看,《姜子牙》票房破億,但是否能像《哪吒》一樣勢如破竹,還不可知。從大年初一,到十月一日,長時間的等待與宣傳,讓觀眾對這部作品期待值甚高,期待高了,就很容易產生落差,口碑下降。這是《姜子牙》的優勢,也是劣勢,能否逆轉,劇情依然無比重要。不管什麼時候,最終能夠打動人心的,還是情感與故事。
觀眾需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有著強迫症的魅力大叔,難道「神仙天團」和「中國神話宇宙」只能靠人設來衝鋒陷陣,代表國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