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 11:13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錢 偉 編輯:陳麗婕
錢 偉
周末,筆者和友人相約從吉隆坡出發,一路向南開車行駛約兩個小時,抵達了大名鼎鼎的古城馬六甲。
踏上馬六甲的土地,就如同翻開一部厚重的史書。這座不大的城市既是馬六甲州的首府,也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過去六百年裡,古城曾迎送許多來自歐亞各國的人和事,寫就了她獨一無二的多舛命運。最先來到這裡的是大明王朝的龐大船隊。1405-1435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下南洋,其中五次經過馬六甲。事實上,馬六甲後來已經成為鄭和艦隊出航的驛站,船隊行至此地會稍作休整,而兩國間的互訪與貿易也日益頻繁。
接下來的幾百年裡,馬六甲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日本等國進行殖民統治,直至1957年,隨著馬來西亞的獨立,馬六甲才算徹底擺脫了殖民統治。
獨特的歷史不可避免地為這座古城的風貌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最早造訪馬六甲的中國明朝鄭和船隊,雖沒有佔領統治,卻在此處留下最深的印記。
馬六甲城內有一條「三保街」。沿著這條街走去,就到了著名的「三保廟」。廟四周大樹環繞,十分清涼寧靜。廟的大門繪有兩個身披戰袍、手執刀斧的將軍畫像,威嚴英武。門柱兩旁寫著一副對聯:「五百年前留勝跡,四方界內顯英靈」。廟門口有一對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廟內香火甚盛,廟中央立著一尊戎裝佩劍的鄭和像,上掛「鄭和三保公」的橫幅,兩旁排列著許多文官武將的神像。廟右側的三寶井,是馬六甲最古老的水井,相傳是1409年鄭和率軍到此為尋找飲用水而挖掘的。如今,它被譽為「許願井」,據說只要將一枚銅錢投入井內,以後將會重遊此地。三保廟後不遠處有一小山,名「三保山」,又稱「中國山」,據說是鄭和的船隊駐紮地,也是明朝公主漢麗寶下嫁馬六甲時的居所。相傳鄭和當年常在此登山散步,於是後人就在鄭和駐足之處修建了一座「三保亭」。
在馬六甲,鄭和的存在感是全方位的。大街小巷,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後人對鄭和的頌揚和懷念。
市中心靜靜流淌的馬六甲河將小城分為東西兩個部分。為了品味華人生活,我們決定將遊覽的重點放在河西的雞場街,這可是馬六甲最熱鬧的古董街和美食街。這裡最出名的就是娘惹菜。「娘惹」是華人和馬來人通婚後的女性後代,娘惹的生活中保留著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相信很多國內的朋友都看過新加坡電視連續劇《小娘惹》,對劇裡的娘惹菜印象深刻。娘惹菜的秘訣在於用數十種南洋香料精心調製的秘制醬料。
經一位熟悉娘惹菜的馬來朋友推薦,我們直奔一家裝修極富中國古典色彩的娘惹餐廳。很快菜上齊了,第一道燉鱈魚,吃進嘴第一口是濃重的咖喱味;再細細一嚼,有些辣和醬油香,是滿滿的中國味。第二道,類似越南紙卷包的春卷,只是肉餡的香料更足,還裹了青瓜和檸檬,味覺在肉香和果香裡糾纏不止。酸甜與香辣的組合在接下來的菠蘿蝦上有了更多體現:用砂鍋熬辣醬和香料,隨後放鮮蝦,你以為會辣到眼淚汪汪,卻發現泛著清甜,因為有新鮮鳳梨打底。最後一道菜是當地非常有特色的好吃但不好聽的「老鼠粉」,因為沾了黑醬油的緣故,細長的米粉黑黢黢的看起來酷似老鼠尾巴,於是得其名。雖名字不雅,但入口的感覺卻甚是鮮滑,特別是吃的時候要打入一枚雞蛋,滿口生香。
馬六甲雖小,但卻聚集了東西方的移民、語言、宗教和風俗習慣,融合了不同國家的特點而獨具一格。城內保留了各種外國的、當地的、古代的、現代的文化遺產,既有中國古典式的寺廟和園林,也有荷蘭和葡萄牙風格的歐式建築。不同的文化氣息組成了這個天藍藍、海藍藍的小城別樣的風景線。正因如此,馬六甲才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有底蘊和有故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