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縣喬家後人有收回喬家大院的可能嗎?答案是這樣
不知大家可聽說過喬家大院的故事。要說這個故事便要追溯到晚清時期。喬家在晚清時可以稱得上是十分有名的名門望族,在清末時這個家族在喬致庸的努力之下達到了鼎盛的繁榮。也正是由於他的努力,積攢了很多錢財,最終修繕了喬家大院,使它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大院建築。喬家人幾乎為每一個政府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晚清時期,當地爆發了持續三年的大旱災,百姓都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甚而餓殍遍地、顆粒無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百姓無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善良的喬家人見到這樣的景象,毫無猶豫地開倉濟糧,為流民提供住處和衣食。災民們銘記他們的恩德,把喬家人的故事廣為傳頌。他們幫助災民的事跡甚而流傳至今,連小編都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過。喬家大院或許也因此而聞名天下。
我們都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當時慈禧老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走,也是喬家人慷慨解囊,大手一揮就是幾百兩銀子。而正是為了感謝喬家人的義舉,即使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逃亡途中也不忘他們的恩德,待回朝後還特意賜給喬家人寫有「福種琅環」的匾額以示褒獎。
喬家人亦擁有十分強烈的民族責任心,在抗日戰爭時冒著被發現的危險為共產黨和地方抗日民兵組織捐贈生活必需品和槍枝彈藥等裝備。我們以此可以推知喬家人的責任心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等到了建國初期,共產黨從國民黨手裡接過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即使是經濟最落後的亂世也有很多人趁著這個時候橫發國難財,然而喬家後人毅然決定把自家院子捐給博物館,包括一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在內,也悉數毫不遲疑地捐了出去。現在,這些文物和建築已成為旅遊勝地,成為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並源源不斷地為當地經濟做著貢獻。許多人因此而受益。
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進入對外開放新時期。本來定居海外的喬家人聽到這個消息很是振奮,又積極投入到為祖國建設奔波勞碌的事業裡。作為海外華僑,他們捐財捐物,投資了上百家公司企業,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說,他們又一次撐起了中國的脊梁。
喬家人為每一任政府都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祖祖輩輩都憑藉著良心和本分做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感,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使命感。正是千千萬萬個喬家人挑起了中國的脊梁,挽留中國無危難之間。
這時不禁有人要問:如果喬家人要求收回大院,政府會批准嗎?小編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