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故事 ·來自家鄉的蝨目魚

2021-02-17 PayEasy

蝨目魚名稱的由來,遽聞是當時鄭成功收到當地居民獻上的貢禮,隨口問了這是「什麼魚」,當時的人們以為是要將牠取名,因此取其音近似名為「蝨目魚」;而蝨目魚英文稱為Milkfish,是因其體身乳白似牛奶外,其體內的高蛋白質含量與牛奶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得其名。


產地直接加工,當天捕撈、當天加工,新鮮第一!臺南養殖蝨目魚面積約5600公頃,年產量約3萬4千噸,全臺第一,養殖區主要分布於安南區、七股區、學甲區、將軍區與北門區,因而被稱為蝨目魚的故鄉,且臺南地區養殖方式大多是以鹹水養殖為主,這是與其他地區蝨目魚養殖產業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鹹水養殖的蝨目魚質量較淡水養殖方式好,體型上也較淡水養殖大,而且魚肉的味道相當鮮甜,不會遇到養殖魚常有土腥味的狀況發生,因此在料理處理上簡單方便許多。


盧靖穎是道地道地的臺南人、蝨目魚的愛好者,但她更像是一個導演,在她的堅持下,把原本生鮮的魚肉,經過不同加工技術,展現成各式零食、點心、罐頭,甚至美容保養品;她讓充滿豐富營養的臺灣蝨目魚,附身在酥脆、冰涼、鹹香等各式口感與香味,讓更多人更方便地享用。



十多年前,盧靖穎感覺到這一生擁有的聰明才知,和從小吃到大的蝨目魚料理脫不了關係,事業愈有成,愈感激這當年養育她長大的「故鄉魚」,遠嫁外地多年之後,想念兒時媽媽煮的蝨目魚粥,常讓她夜奔故鄉,一股返鄉創業之情由然而生,在這股思鄉之情的促動下,盧靖穎打算就從蝨目魚著手,把它發揚光大,即使蝨目魚在一般人心中,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

 

從一位不熟悉網絡的家庭主婦,以10萬元資本架設網站與購買設備,透過網絡營銷,蝨目魚府城主題館,將俗稱「家魚」的平凡魚產搬到網絡上販賣,且激蕩出許多新創商品,如:蝨目魚餅乾、蝨目魚脆片…等零嘴;


且打破大眾對蝨目魚「多刺難料理」刻板印象,拓展百貨公司、網絡等各式通路,讓臺南養殖技術獨步全球蝨目魚跳脫「菜市場」的傳統形象,創造出不可想像的市場價值。


她的努力不僅嘉惠臺南蝨目魚產業,甚至感動了許多人,2009年盧靖穎獲聯合國「世界婦女地位委員會之經濟議題研討會」邀請,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分享她的成功經驗。

相關焦點

  • 源味臺灣考察分享 臺灣蝨目魚主題館-飛起來的魚
    都說臺灣的休閒農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精緻。到底有多麼精緻?讓源味網臺灣考察團隊以參觀蝨目魚主題館的經歷告訴你吧。盧靖穎女士是蝨目魚主題館的創始人,很有幸,能聽她分享她的創業經歷。盧總自小在臺南長大,愛吃蝨目魚,所以選擇了像臺灣家魚-蝨目魚創業,想與更多人分享臺南家鄉味。
  • 臺灣蝨目魚之「殤」
    而沒有了與大陸的契作,有些漁民轉養臺灣鯛,但沒想到臺灣鯛價格也崩盤,再回頭養蝨目魚,可惜價格又已經不好了。王文宗哀嘆,單純的商機已慘被政治操作破壞殆盡。  為幫助臺灣漁業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早在2011年,大陸方面與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契作合約,除第一年300萬臺斤(1臺斤=600克)外,其餘每年臺灣向大陸輸出約360萬臺斤蝨目魚。而隨著臺灣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漸轉冷,臺南蝨目魚與大陸契作已於去年喊停。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登陸」大陸後改名為「狀元魚」
    導報記者在賣場中採訪了多位消費者對於「臺灣蝨目魚」的看法,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表示「沒有聽說過」或「不知道是什麼」,少數幾位消費者發出了「蝨目魚?聽起來好像長得很小」的疑問。也有幾位消費者表示,曾經在報紙或網絡上聽說過,「據說是臺灣的,但是不知道哪裡買得到」。  如今蝨目魚的名字引來議論紛紛,其背後卻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當地人把最好吃的魚獻給他。
  • 風起水寒 蝨目魚契作中止
    臺南號稱是蝨目魚故鄉,但臺南政府在蝨目魚營銷上又做了什麼?臺灣內銷市場近飽和,如果不做外銷,價格只會被魚販操控,漁民就像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官員只會到日本賣水果,現在大陸願幫忙採購,卻又被指「統戰、收買」,這叫漁民情何以堪?
  • 臺灣蝨目魚的「池魚之殃」 蔡當局從中作梗島內「漁」不聊生
    講真的,不是二仔不愛吃魚,而是小時候被魚刺卡住的記憶太過深刻……不過,最近剛從臺灣歸來的中二仔,卻對島上的一種魚類小吃戀戀不忘,它就是「那個魚」……「哪個魚?」「那個魚」啊~小夥伴們先別著急,且聽中二仔細細道來~「那個魚」,學名蝨目魚,它是一種遍布於熱帶與亞熱帶水域的魚種,在臺灣飼養的時間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傳鄭成功為驅趕荷蘭人領軍來到臺南時,因軍餉不夠便派人在後港捕魚。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遊進紹興 9月市民可以嘗鮮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遊進紹興 9月市民可以嘗鮮 2012年03月07日 08:10:01   本報訊(駐紹興見習記者)近日,在紹興濱海新城「七七丘」的海塗上新挖出近50口魚塘,紹興天元水產負責人蔣天明告訴記者,這是為迎接來自臺灣的蝨目魚做的準備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遊」進大陸(圖)
    臺灣漁業發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四面環海的臺灣島,周邊洋流交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帶來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在島內,漁業不僅滿足臺灣人消費需求並提供就業機會,也成為其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  在臺灣所有漁業產品中,蝨目魚是最有代表性的食用魚種,有「臺灣第一魚」之稱。尤其在南臺灣地區,蝨目魚更是臺灣民眾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
  • 臺灣蝨目魚首次「登陸」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
    東南網12月16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昨日,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來自臺灣嘉義縣的蝨目魚肚已順利運抵海滄。這也是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及其產品首次「登陸」海滄口岸。俗稱「臺灣第一魚」的蝨目魚,魚鮮肉細,營養價值高,富含EPA和DHA,有益於人體增強抵抗力、降低膽固醇、預防血酸等功效,屬海產品中高端魚類,在臺灣養殖面積大、產量高、價格便宜。蝨目魚肚、蝨目魚丸、蝨目魚罐頭、料理蝨目魚頭湯等產品,在北京、福州、廈門、廣州等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
  • 臺灣蝨目魚賣不動 蔡當局從中作梗島內"漁"不聊生
    為幫助臺灣漁業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早在2011年,大陸方面與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契作合約,除第一年300萬臺斤(1臺斤=600克)外,其餘每年臺灣向大陸輸出約360萬臺斤蝨目魚。而隨著臺灣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漸轉冷,臺南蝨目魚與大陸契作已於去年喊停。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前,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公開表示,在蔡英文執政的一年半中,約有1億多元(新臺幣,下同)的蝨目魚銷售額憑空蒸發,漁民們欲哭無淚。  那麼問題來了:那個選舉之前喊著「綠色執政,質量保證」的蔡英文難道又要「神隱」?
  • 浙江紹興縣從臺灣引進首批蝨目魚苗種
    浙江紹興縣從臺灣引進首批蝨目魚苗種 2011年06月09日 08: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9日紹興消息 日前,從臺灣引進的首批蝨目魚苗種成功遊入了浙江紹興縣海塗,紹興縣漁業又添一員。
  • 聽林烈堂講臺灣蝨目魚產業發展史
    1895年日據時期,當時日本有位人類學家,調查了臺灣的原住民和居民,又進一步了解臺灣的歷史,寫了一篇文章,描述臺灣1895至1897年的產業結構,內容十分詳盡,其中描述到臺灣在當年已經有4068.3甲的蝨目魚養殖池,年產量22054458斤(筆者註:本文中的斤均指臺斤,為600克),這是從清朝所留存下來的。
  • 蝨目魚:臺灣第一魚,聽說吃它就能逢考必過!
    人生的考試實在太多那麼你可能需要一尾『狀元魚』啦蝨目魚:臺灣第一魚,狀元魚也是它蝨目魚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用魚種之一,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 一條蝨目魚「遊」出合作大市場
    >   新年伊始,地處東山縣的福建海魁水產集團(以下簡稱「海魁集團」)的員工們便加班加點地忙著深加工一批臺灣蝨目魚,準備出口汶萊。集團董事長陳振魁說:「這是一條神奇的魚,它從臺灣登陸東山,再銷往海內外,背後的故事充滿了濃濃的兩岸情、閩臺緣。」  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  臺灣島的臺南、高雄很適合蝨目魚生長,產量頗高。因其味美肉細,營養價值高,且整條魚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利用,倍受消費者喜愛,故有「狀元魚」和「臺灣第一魚」之譽。
  • 臺灣最勵志的創業故事,居然跟一碗蝨目魚粥有關?
    一講到「蝨目魚」的故鄉,第一想到就是臺灣的臺南府城,鄰近養殖漁業的重要產區,是很多漁民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嬌貴的蝨目魚只要離水五分鐘就斃命,鮮味只保留一日,但卻是一條不同部份都有不同食味的魚,全身可食,營養價值高、滋鮮味美。
  • 寒流侵襲 臺灣1350萬尾蝨目魚慘遭凍死(圖)
    寒流侵襲 臺灣1350萬尾蝨目魚慘遭凍死(圖) 2016-01-26 09:31:20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2016年01月26日 09:31 來源:中國臺灣網
  • 2014臺灣彌陀港蝨目魚節 下月初將登場(圖)
    原標題:2014臺灣彌陀港蝨目魚節 下月初將登場(圖)   2014彌陀蝨目魚文化節有漁夫牽罟活動,供民眾體驗漁夫捕魚的樂趣。(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2014彌陀蝨目魚文化節將在11月1、2日登場,高雄市府海洋局與彌陀區漁會、公所合力推出10大特色系列活動,其中漁夫牽罟趣1日體驗與蝨目魚大餐搶「鮮」訂購中。海洋局長賴瑞隆表示,當地用深坪式鹹水技術養殖,不僅沒有臭土味,肉質彈牙、味美鮮甜。
  • 蝨目魚「遊」進大陸 價格不再是「貴」字當頭
    在大陸不為人知的蝨目魚,在臺灣卻是家家離不開的日常食品。在不久前舉辦的北京「臺灣大集」上,記者曾與這來自寶島臺灣的特產有過近距離接觸。那時候,蝨目魚的價格是每600克30元。  王文宗的信心來自於今年《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實施,《協議》中將蝨目魚列為臺灣銷往大陸的539項產品的早收清單。按照約定,蝨目魚的關稅今年已由13.3%降為5%,明年則是零關稅,將使臺灣蝨目魚在大陸市場更具競爭力。
  • 人民日報:剁椒蝨目魚
    近日,在福建平潭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擺上晚宴餐桌的剁椒蝨目魚,讓很多人眼睛為之一亮。   對與會者來說,學甲蝨目魚並不陌生。2011年上海水產集團契作(即協議)採購臺南學甲蝨目魚,是當年兩岸交流交往的大事。可惜,蝨目魚在上海遭遇水土不服,出現滯銷。
  • 兩岸合作開發蝨目魚 整魚100%利用行銷全球
    中新網漳州12月18日 題:兩岸合作開發蝨目魚:整魚100%利用 行銷全球  作者 餘丹 朱少文 司超  隨著最後一個貨櫃運入東海岸公共保稅倉,福建海魁水產集團向臺南養殖戶收購的2160噸蝨目魚全部順利「登陸」大陸市場。海魁水產集團董事長陳振魁18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感慨道,「蝨目魚是一條神奇的魚,每個故事都充滿了兩岸情!」
  • 美食尋味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道地40臺灣美食大起底7/40)
    蝨目魚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用魚種之一,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蝨目魚又名塞目魚、海草魚,在大陸地區它又叫「狀元魚」它的外表奇特,體呈梭形,體背綠色,腹部白色,體被細圓鱗。相傳鄭成功為驅趕荷蘭人,領軍來到臺南時,因軍餉不夠便派人尋找當地食材充實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