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走進都勻甕桃村,稻穀大多收割完了,稻田裡站滿了千千萬萬紮起的稻草人。
放眼遠眺,這裡依然有有勤勞的莊戶人家,忙個不停,一頂鬥篷、一個菜籃,他們在忙什麼?原來只為那一顆顆脆口暖心的龍鬚菜。
一顆龍鬚菜、香脆可口,一片心意、溫暖人心.
龍鬚菜,走進都勻甕桃村以及周邊地區這裡最少有700畝。誰發展?
原來是黔南惠農興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目標市場」的經營模式,以提高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增加居家農民就近就業脫貧致富的目標,發展的「綠色、健康、營養、新鮮」的這一顆菜。
村民採摘龍鬚菜
據悉,龍鬚菜是佛手瓜植株的嫩芽尖,形似龍鬚,長得快,三天兩頭可採摘,畝均常規產量8000斤左右。
廣西搶摘上半年,貴州搶摘下半年7月至9月的豐產期,公司在給合作社和農戶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後,這期間包收包賣。
水族青年蒙邦池、蒙勝明和布依族青年蒙秉榮、楊正紅便是這顆龍鬚菜的「伯樂」,也是公司的創業帶頭人。此前,他們到過北京、廣西、福建等省市打工,從事產品營銷、產業運營、企業管理,積累了市場信息、發展技能、經營管理等資源。發展龍鬚菜種植產業,做鄉村產業振興「領頭雁」。3年前,他們相約返鄉考察,合夥創業,他們瞄準粵港澳大灣區生活消費市場需求,創辦黔南惠農興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南惠農興邦」),註冊「惠農興邦」商標,利用貴州氣候優勢,專事龍鬚菜種植產業,成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龍鬚菜經營主體。
心繫民兵獻愛心蒙邦池介紹龍鬚菜烹飪方法
據了解,黔南惠農興邦龍鬚菜項目第一期種植700畝,如今,項目建設規模擴大到了2000畝,建立了高標準的高山龍鬚菜種植示範基地以及相關包裝銷售等配套產業鏈。
在都勻市甕桃村委廣場附近搭建1200平方「貴州龍鬚菜項目部」,滿足項目回收、包裝、辦公、會議、技術培訓、員工住宿等配套需求,並配置了三臺6米8冷鏈物流車每天裝運各城市;而且還與順豐、民航集團合作,便於產品銷往省內外,完成了基地建設以及市場布局。
據蒙邦池介紹,龍鬚菜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踐行「惠農興幫,匠心服務」理念,圍繞「訂單發展、規模種植、帶民增收」目標,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在都勻市勻東鎮甕桃村、壩芒布依族鄉慄木村等發展700畝以來,帶動農戶勞動力就業350多人,實現助農增收。
其中,公司直接投資的慄木壩區示範基地306畝,帶動苗族、布依族、毛難族同胞上百人務工就業,每天每人收入100元左右。
因為,每年4月份開始,龍鬚菜便可進入採摘期,可採摘六至七個月,而每年的七八九月份豐產期時,每天至少有兩噸優質龍鬚菜直發粵港澳大灣區。10月27日,記者走進都勻甕桃村時看到,這裡依然有農戶在忙碌採摘。龍鬚菜香脆可口,營養價值高。在都勻靈智廣場「黔南民族餐飲大院」便是龍鬚菜的最佳體驗店,在這裡幾張看到,煮、炒、涼拌的龍鬚菜品也成了食客喜愛的美味佳餚。助農增收,心系基幹民兵,目前都勻市人民武裝部正進行民兵軍事訓練,因體恤民兵們訓練幸苦,10月27日,蒙邦池和蒙聖明拉了一車龍鬚菜,準備了米、油,特產百年老酸來到都勻市人民武裝部與民兵們共話軍民魚水情。「我是一個種菜的,只有這些原生態的龍鬚菜,你們幸苦了。」蒙邦池說。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文瓏
編輯 賀韜
編審 趙宏斌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