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輝煌成就感染了每一個人,紅歌的旋律響徹大街小巷;文旅深度融合的進行,讓藝術在行走中綻放,讓旅途因文化而充實……臨近年末,作為每年回顧公共文化建設成果的品牌活動,靜安區「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事件」和「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人物」的評選終於塵埃落定。
圖說:靜安雙十評選當選事件——紀錄片《陝西北路》 官方圖
一個個嶄新的藝術空間如雨後春筍,讓文化氣息瀰漫在城市每個角落。打開上海的藝術版圖,美術館和博物館大都位於市中心,而今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目光聚焦於老工業區及新興住宅區——靜安新業坊,為社區注入公益藝術活力。位於靜安區大寧路街道的「寧的書房」則榮獲2019「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的公共閱讀空間優秀案例獎和網絡最高人氣獎,成為商圈公共圖書館的典範。
文化不僅需要走到市民家門口,還要走進觀眾心坎裡。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年度靜安公共文化專項配送的首個項目便是講述革命先驅李大釗的歌劇《晨鐘》。上海歌劇院的演員不僅在社區、樓宇、商圈開展公益演出,還通過專題展覽、藝術導賞、音樂黨課及藝術「快閃」等形式,幫助居民全方位地理解作品。「文化+黨課」,讓人們在音樂中放鬆心情,在歌劇中陶冶情操,在劇情中體會到革命者艱苦卓絕的奮鬥歷史,對「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圖說:靜安雙十評選當選事件——寧的書房 官方圖
當一座城市有了藝術,也就有了城市自己的語言。「一條西摩路,半部近代史。」 原名西摩路的陝西北路,雲集了20多處名人舊居、典型風格建築、革命遺蹟,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繼《愚園路》之後,東方衛視中心再度打造的《陝西北路》復原出陝西北路周圍建築中的人文故事,讓老建築在影像中再度鮮活起來。從海上第一名園到充滿市井氣息的石庫門裡弄,張園歷經130多年的洗禮,承載了上海人民的記憶。「張園看世界」系列活動之海派名家繪張園中,20位書畫家現場揮毫。一張張筆墨酣暢的書法、一幅幅意境優美的丹青,將這份記憶以現代人的角度定格、升華。
最終,原創歌劇《晨鐘》集中展演、「我與祖國母親」主題徵文活動、沉浸式環境戲劇「漫步蘇河灣」、同聲頌祖國」靜安市民朗讀之旅、「幸福益站」、海派名家繪張園、「藝+」文旅聯合體、 「寧的書房」、紀錄片《陝西北路》、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入駐新業坊入選「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事件」;馬曉暉、張景嶽、陸燕卿、屠巴海、曹麗芳、範文珍、王逑、張奇、楊曉敏、李建林則入選「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人物」。(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