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端午,今又端午
端午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古時「端」與「初」同義
「五」與「午」相通
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中國的端午節
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因為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的史說絕唱
端午節又憑添了
人文情懷和深邃詩意
每一個特殊的日子
都有它精美的意義和來歷
接下來,讓我們來一起看看
三明人都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三明建寧客家端午有送節的習俗,送節的時間一般從五月初二開始,多為晚輩向長輩送節,如剛訂婚的女婿給嶽父母家送節,外甥給娘舅家送節。
送節的禮品除粽子外,還有豬肉、雄黃酒、玩具、扇子、麵條等。
送這些禮品也有講究,比如送扇子,意為送涼風、送清爽、送健康;送麵條,取的是麵條的白色,有潔淨之意,送麵條就是送潔淨、送順心之意。
沙縣端午節有醃製菖蒲的習俗,端午節當天採菖蒲根洗淨切片用鹽醃製,以備家中有人夏令腸胃不佳、肚痛時服用。
上午九點,在沙溪河永安貢川段,來自觀成、延爽、集鳳、攀龍村的六條龍舟開始沿河進行遊行的表演。
飛濺的浪花、飛馳的龍舟,喧囂的鑼鼓聲、鞭炮聲傳承著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貢川古城龍舟隊隊長說,今年受疫情的影響,競技龍舟變成遊船,希望通過遊船,為人民祈福。
近日,將樂縣古鏞鎮東門社區在水岸幸福裡小區開展「濃濃粽香情,歡樂過端午」包粽子趣味賽。丁麗萍 攝
品味端午,傳統文化潤童心,寧化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孩子們在雞蛋上塗上各種顏色,稱之五彩蛋,通過畫彩蛋,表達美好祝福,象徵圓圓滿滿。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節日文化習俗,三明市各級婦聯紛紛組織開展端午節系列活動,關心關愛空巢老人、低保戶等弱勢群體,傳遞節日安康的祝福。另外,你知道嗎?
這個粽香撲鼻的節日,
其實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日」。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農曆五月又俗稱「毒月」,此時已經進入暑季,毒蟲雜菌繁殖迅速,人很容易患病。
所以民間在端午節這天,常採集一些草藥,或是懸掛,或是佩戴,或是洗浴,或是服食,以求祛病強身。
不管你身在何方
在這佳節時分
願大家皆能時時安康!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綜合
新媒體編輯:羅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