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深秋,我想起北方這座城
這裡曾經是軍事禁區,對外開放僅有10年
東亞諸國近代的恩怨情仇在此糾纏
這裡被稱為「露天博物館」
這裡是聞一多《七子之歌》之一:旅順口
旅順位於大連以西約40公裡,地鐵12號線連接大連市區到旅順口。從地鐵旅順站打車到太陽溝只需5分鐘。▼
太陽溝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山溝溝,早在1898年沙俄軍隊駐紮旅順的時候就在太陽溝一帶開發新市鎮。在大連,以溝命名的地方還有很多,類似廣州很多以圍、湧命名的地方一樣。▼
太陽溝觀看秋景的最佳位置是白山街,全長約500米的公路兩旁種滿了楓樹、椿樹。金秋時節,這裡便變得五彩斑斕。▼
興奮拍照的遊客。▼
旅順的街名也頗有時代色彩,像列寧街、史達林路、光榮街、進步街等。二戰結束到1955年,蘇聯的軍隊一直在旅順駐紮。▼
太陽溝的民宅,清靜又富有情調。▼
旅順集合了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從晚清北洋艦隊入駐開始,這裡一直被各方勢力所爭奪。先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割佔了遼東半島;其後沙俄佔領了這座遠東的不凍港;為此,頗有諷刺意味的日俄戰爭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爆發。1904年日本擊敗沙俄,開始了在旅順的40年殖民歷史。二戰結束後,蘇聯佔領旅順,直到1955年才撤走駐軍。在歷史上,旅順就像一塊肥肉,被日俄兩隻巨獸搶來搶去。▼
日本殖民時期關東州廳舊址
今天的旅順依然是個軍事重鎮,開放旅遊也只是最近10年的事。城內的90處沙俄時期建築和268處日治時期建築被完整保留,因此旅順口被譽為「露天博物館」,串聯每一處遺址及背後的故事,便是半部中國近代史。▼
位於光榮路和東明街交匯處的日俄郵電局舊址。▼
日本殖民時期種下的柏樹,在旅順非常常見。▼
關東軍軍官住宅舊址,位於解放路。系20 世紀20-30 年代日本殖民當局為駐軍而建,駐軍減少後為學校教師居住。▼
位於光榮街7-9號關東軍司令部參謀長三宅光治的官邸。▼
位於列寧街的滿蒙物產陳列館考古部舊址。▼
日本從1904年佔領旅順後,隨即投入大量人員在東北地區開展勘探和考古工作,專門興建了這座陳列館用於研究和陳列樣品。▼
在旅順博物館拍攝到的日治時期考勘著作和礦物樣本陳列品。▼
這棟形似石油桶的網紅建築,便是旅順博物館新館。▼
博物館內長著一棵高大的銀杏樹。▼
1996年新建的旅順博物館新館。▼
建於1916年的旅順博物館主館。2008年被列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俄政府計劃在這裡修建「將校集會所」,因日俄戰爭爆發,僅建成基礎部分即被迫停止。1916年,來旅順就任關東都督府土木課技師的松室重光在原址主持設計旅順博物館,使之成為近代蜚聲海外的折衷主義建築。▼
具有和式風格的內部裝飾▼
博物館後院展示的日俄戰爭期間俄軍艦的鐵錨。▼
與博物館相向而立的關東軍司令部舊址,中日兩國的近代紛爭便策源於此。▼
中央大街和文化街交界處的旅順師範學堂舊址,是日治時期培養小學教員的學校。1945年蘇聯軍隊改為醫院用途。▼
史達林路上的蘇聯紅軍俱樂部禮堂。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東三省攻擊關東軍,一直佔領旅順至1955年。▼
蘇軍勝利紀念塔,是1955年蘇軍撤走時修建。頂端的紅星朝向西北,正是莫斯科的方向。▼
遠遠望見白玉山上的白玉山塔,是日軍在日俄戰爭後表紀死亡將士而修建的「表忠塔」。▼
旅順見證了東亞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中日甲午海戰、日俄戰爭先後在這裡爆發,在哈爾濱刺殺伊藤博文的韓國人安重根被收押並處死於旅順的日俄監獄。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如果你喜歡秋天,或者喜歡歷史,這裡值得來一趟!
支持原創,歡迎關注+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