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0餘家農戶怎樣發展有機農業

2020-12-23 東北網

黑龍江日報9月8日訊 陣陣秋風之後,草黃了,山上的楓葉紅了。距離加格達奇51公裡的大興安嶺嶺南農業綜合開發區有機種植科技示範基地裡,綠油油的莊稼開始漸變金黃,這裡種植的有機大豆、有機小麥、有機芸豆、有機穀子、有機玉米等農作物豐收在望。「新冠疫情對我們糧食種植影響不大。」大興安嶺龍北農業種植合作聯社理事長崔勝傑說。

近兩年來,素有「高寒禁區」之稱的大興安嶺,依託純天然、無汙染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以有機雜糧、有機豆類、有機小麥為主的生態種植業,為當地農民帶來了滾滾財源。

抱團發展闖出一片新天地

嶺南農業綜合開發區位於大興安嶺主山脈伊勒呼裡山南麓,是省政府確定的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重點建設區域,示範區宜農林地達102.8萬畝。開發區內有100多個家庭農場、20餘個合作社。崔勝傑是發展有機種植業的積極推動者,他經營的雙收合作社也是其中之一。

2016年7月,在崔勝傑的積極推動下,由21個合作社、156個家庭農場、203戶農民自發組建了大興安嶺龍北農業種植合作社聯社,進行農田有機轉換。其中加格達奇雙收合作社率先通過了農業部的「中綠華夏認證」,有機轉換了土地8900畝。隨後,永林、聚興、金城等58家農場相繼加入了有機轉換,至2018年11月完成了有機轉換面積7萬畝。2018年底,以大興安嶺行政公署為創建單位、以龍北聯社為建設主體向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申請了10萬畝有機示範基地並獲得驗收批准。

如今,這些並不「土氣」的農戶形成了一個群體,在嶺南管委會的積極引導下,大力發展以有機雜糧、有機豆類、有機小麥為主的生態種植業,全力打造特色的有機食品,形成了以嶺南為基本區域的有機生態農業種植帶。並連續3年通過國家、省有關部門的檢測與檢查,均達到國家有機食品標準要求,獲得了國家農業農村部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有機認證。

崔勝傑說:「大興安嶺碧水藍天淨土的自然環境,具備綠色有機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優越條件。嶺南地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理化性良好,絕大部分土地是1995年以後在林中空地開墾出來的,至今只有10多年的耕作歷史,許多土地還沒有施用過農藥、化肥,是開發建設有機農業最理想的基地。」

短短幾年時間,崔勝傑們通過爭取國家補助和自籌資金1500餘萬元,新建改建了22.5公裡的田間路,50餘座橋涵,3公裡輸電線路。有機產品種植面積已經從2016年的8900畝發展到現在的7萬多畝,實現了快速發展。目前,有機認證轉換面積已達7萬畝。

有機原糧訂單源源不斷。他們先後與黑龍江九三集團籤訂了30萬公斤精選大豆協議,同廣東北糧商貿有限公司籤訂了8萬噸的大豆合同,還與廣東阿燦米業、山楂樹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和集團籤訂了訂單。

精深加工叫響林區」綠」品牌

有機種植的大面積推廣和有機農產品的供不應求,促使龍北聯社成員把目光投向了更遠處,他們在瞄準市場找銷路的同時,更加致力於優質農產品的實驗和精深加工。

2018年,崔勝傑們投資1000餘萬元成立加工有限公司,建設了4712平方米的大跨度有機加工車間和庫房,建設了6000平方米的水泥晾曬場地。2019年新增投資200萬元,引進了黑小麥麵粉、稻穀、雜糧3條有機農產品加工生產線和精包裝設備,加工能力為年處理糧食1萬噸。增加就業崗位達300餘人,帶動周邊2000多戶農民增收20%以上。他們生產的麵粉、月子小米、兒童小米、雜糧粥等多系列、數十種有機產品,註冊的「山丁樹」牌商標,在雜糧銷售領域小有名氣。

經過積極努力,通過網上洽談,山楂樹(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來到大興安嶺考察雜糧種植環境,委託大連SGS公司檢測的重金屬、農殘和營養成分指標,全部達到出口歐美標準,達成了優質農產品經銷協議。與廣東北糧公司籤訂了每年1.1萬噸糧食產品購銷協議,與九三集團豆漿粉有限公司籤訂了1000噸大豆產品購銷協議。

政府引領,政策扶持是全區發展有機農業的基石。崔勝傑們的成功,讓人看到了大興安嶺發展有機種植業的希望。

如今,大興安嶺制定了《嶺南有機農業示範基地有機食品種植基地發展規劃》,確定了發展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的宏大目標。規劃面積10萬畝,種植品種有大豆、小麥、紫蘇等6大類,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左右。

相關焦點

  •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結構、模式與發展走向
    根據供給主體差異,具體銜接模式包括「小農戶+合作社」「小農戶+合作社+企業」「小農戶+社會組織」、農村電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及小農戶發展為家庭農場等。文章在對其中四種模式的內容分析及案例評價的基礎上,從立足農民傳統、重識農業價值、整合社會資源和創新合作形式四個維度提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發展走向。
  • 銅鼓縣「有機農業+電商」拓寬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2007年成立正科級單位——銅鼓縣有機農業發展辦公室,同年由省農科院編制了《銅鼓縣綠色有機農業發展規劃》,2013年確定了全縣整體推進有機農業的目標,2016年制定有機農業升級方案,2017年出臺《銅鼓縣推進有機農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實施「四輪驅動」,全域推進現代有機農業發展。同時,自2010年起,縣財政每年投入超過100萬元,促進了有機農業長足發展。
  • 與國際接軌 西充有機農業在開放中跨越發展
    100個、面積16.3萬畝,10.8萬畝基地、5大類100個品種通過有機認證,有機農業規模穩居中國西部第一……2017年5月18日-22日,由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亞洲理事會(IFOAM-ASIA)主辦,西充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第二屆亞洲大會將在西充縣隆重召開,這是繼2015年10月國際有機農業區域產業發展(西充)論壇之後,西充縣承辦的又一次國際級盛會。
  • 如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農村部答每經問:適度擴大...
    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形成了哪些經驗?還存在哪些障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向農業農村部提問。對此,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負責人趙長保回應,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發揮小農戶家庭經營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國小農」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要注重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把他們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
  • 勇當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峽山區有機農業助力濰坊國家農綜區...
    在農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三個梯隊上,有機農產品突出「優質」。峽山區立足生態,融合綠色品牌與高端產業理念,把發展有機農產品作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和培育品牌的重點進行部署,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實現了農業轉型發展,為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推進提供了支撐和烘託。
  • 峽山區:有機農業助力濰坊國家農綜區邁向高質量發展
    峽山區立足生態,融合綠色品牌與高端產業理念,把發展有機農產品作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和培育品牌的重點進行部署,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實現了農業轉型發展,為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推進提供了支撐和烘託。
  • 架起小農戶與大農業的金橋——從中墨現代農業示範園看壽陽縣農業...
    2017年、2018年,園區雖然下種比普通農戶遲,但既沒影響農時,也保證了和普通農戶一樣的出苗時間。   壽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首批人均噸糧縣、全國有機旱作示範縣。全縣耕地面積104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近60萬畝,人均耕地面積6.5畝。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誰來種糧」「怎樣種地」成為這個傳統農業大縣必須直面和破解的課題。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紮實推進_習近平總書記...
    去年以來,該鎮依託紫團山獨特的地理優勢,通過廣泛宣傳中藥材種植獎補政策,動員農戶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同時,全國總工會幫扶,以提供種苗,補助勞務費的形式,建設中藥材深加工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對農戶予以資金和技術支持,並保底價收購中藥材,有效保障了農戶種植積極性。目前全鎮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1萬畝。此外,該鎮還發展傳統乾果經濟林,反季節蔬菜種植等產業為貧困群眾增加收入。
  • 峽山區:有機農業助力濰坊國家農綜區邁向高質量發展
    峽山區立足生態,融合綠色品牌與高端產業理念,把發展有機農產品作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和培育品牌的重點進行部署,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實現了農業轉型發展,為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推進提供了支撐和烘託。
  • 法國有機農業快速發展(他山之石)
    牲畜的糞便又被當成作物生長的肥料使用,形成了有機循環。  夏朗表示,發展有機農業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還減少了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汙染。經過多年發展改良,農場的奶製品質量可靠、口感上乘,在消費者中收穫了良好口碑。  尼利耶農場在發展初期也曾遭遇窘境。「與傳統農業相比,有機農業的發展成本更高,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被消費者所接受,產品銷售困難。」
  • 五常高新科技引領生態有機農業
    「園區裡每畝稻田精準投放18隻鴨子,增肥、增氧、增溫、除蟲、除草全靠鴨子,還能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和水的溫度,免去了人工費用還能保證稻米綠色有機無汙染。」項文秀自豪地介紹說,「鴨稻米1畝地產量是200公斤,別看產量少,一畝地的毛利卻是普通稻米的10多倍。
  • 實現小農戶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雙向嵌入」
    【摘要】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已成為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發展的橋梁,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對小農戶的支持仍存在「噸位決定地位」的現實困境。「雙向嵌入」基於互惠互利、統籌考慮的新思路,通過由外向內和由內向外兩種路徑,促進小農戶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有機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 為何要發展有機農業;你知道高端農業的4大特點
    ——(英)羅素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9、農業食物營養轉型是必然趨勢農業發展目前面臨著最好的機遇。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穩定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食物發展發生營養導向的快速轉型是必然趨勢,農業食物營養轉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 有機農業未來如何發展?18國農業專家齊聚松陽帶來精彩報告
    5月12日下午,在松陽縣新興鎮的大木山茶園裡,上安村茶農劉金法正在介紹他家的有機茶田,各國專家學者、各地農業種植大戶等在一旁仔細傾聽。這是中國·松陽現代有機農業峰會的考察項目之一。開幕式峰會在當天上午開幕,吸引了300餘位嘉賓參與,其中包括來自18個國家的農業專家。
  • 創新是有機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以「特石模式」為例
    編者按:文章系統的分析了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發展緩慢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解決之道,並用多年實踐的特石模式展示了可行性。創新是有機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以「特石模式」為例作者:韓農中國有機農業發展了近三十年,雖說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從有機農業佔全國農業總產量(2017年,1.04%【1】)或者生產面積(2017年,1.76%,【1】)的比例來看,仍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很難稱其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行業。
  • 有機生態農業的追夢人
    孩子們也來參與推廣有機農產品。  魏長是福州周邊有機生態農場的最早創辦者之一。  「福州周邊有註冊的家庭農場近200家,其中一些農場主還在我們佳美培訓過呢。」魏長說,創辦於2010年的佳美農場,每年來來去去接納過實習生、志願者和來社會實踐的學生近30人。這些人走出佳美後,有好幾個後來也成為農場主。  佳美農場位於福州閩侯縣白沙鎮林柄村,距京臺高速的白沙/孔源出口30多公裡。
  • 有機農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
    墨西哥有機農業生產者主要由農民和土著居民為主的小型生產者組成。他們把土著居民以祖傳農業為基礎的可持續性生產系統與現代種植技術相結合,為墨西哥有機種植積累了重要經驗,促進了農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阿拉亞算了一筆帳:普通大米在泰國市場上的價格大約是每公斤60泰銖(1泰銖約合0.22元人民幣),而高質量的有機稻米在曼谷等大城市可以賣到每公斤200泰銖。泰國最大的稻米採購商奧蘭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收購高質量的有機稻米。
  • 藍睛:科技助力脫貧致富,有機菌肥免費送給農戶
    藍睛:科技助力脫貧致富,有機菌肥免費送給農戶 最近雨水不斷,等降雨過後,正是農田施肥的好時候。前段時間,省派平度青島農 業大學科技扶貧第一工作隊,就給平度南村鎮和白沙河街道的部分村莊送去了免費 的上等生物菌肥。
  • 劉立新破解有機農業的密碼
    近些年,一股被稱作「中國式有機農業」的熱潮正在這裡興起。在長期致力於有機種植的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劉立新看來,解開有機栽培產量和品質的矛盾已然指日可待,新絳就是範本。被「埋沒」的養分:碳氫氧  傳統的觀念是:不用化肥的有機農業何來高產?但在新絳,很多設施農業和部分大田作物都已摒棄常見的化學養分,代之以秸稈、禽畜糞和有機肥。秘密在哪裡?
  • 柯炳生:如何看待有機農業的發展?
    人均有機食品消費額最高的國家是瑞士和丹麥,為312歐元。 推動有機農業發展的力量,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生產者。有機農業的倡導者,認為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不利於農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主張保持傳統農業的生態循環特點,把農場當做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其次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