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你需要知道唐朝的背景。
唐朝是中國封建鼎盛時期,萬國來朝希望能夠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制度、禮法,雖然安史之亂之後唐朝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日漸衰退,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撼動唐在東亞的地位,唐日之間文化交流仍在繼續。
日本在 264 年之間,一共派遣唐史入唐 16 次,以遣唐學生和學問僧為主。前期主要學習唐的國家體制,後期則偏重於輸入法典文化及文物這些偏側面的內容。日本向唐學習希望可以用佛教來鎮護國家。
青龍寺當時坐落在長安城延興門內新昌坊之東南隅,現在位於西安市南郊鐵爐廟村北的樂遊原上。據《長安志》記載:原名靈感寺,唐春宗景雲二年( 711 )改名青龍寺,為唐代密宗名剎。唐代佛教隆盛寺院眾多,都城長安既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亦是寺院林立的佛教中心,佛韻濃厚對日本佛教影響甚大。
日本佛教中「入唐八家」來青龍寺受法就有六位,分別是:「空海、圓行、圓仁、惠遠、圓珍、宗睿」。其中以空海關係最為密切,這就說道我們的主人公空海了。
日僧空海
空海是日本佛教重要人物,22 歲在奈良東大寺壇院受具足戒得法名空海,後上書自請入唐。在 804 年隨第 17 次遣唐使入唐。當時航海技術並不發達,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死在海裡,可見入唐之路十分兇險。
空海一行人七月六日從日本出發,航行第二天就遇到暴風雨,在海上漂泊 34 個晝夜,八月十日才飄到福州長溪縣赤岸鎮,又經數月旅途顛簸,在十二月才到達長安,兩年之後在 806 年八月離唐回日本,臨別前惠果大師特贈言空海:「早歸本鄉,以奉國家,流布天下,增蒼山海」。
在盛唐時期空海來到長安,師承長安青龍寺東塔院高僧惠果修習密教,吸收當時的文化,回歸日本傳播了佛教與文化,建立和歌山縣高野山金剛峰寺,並以京都東寺為弘揚真言密教道場,為日本真言宗開祖,擁有信徒 1500 餘萬人。
北宋時青龍寺仍然存在,據記載,日僧耷然不僅是空海大師的再傳弟子,同時也是青龍寺的第八代弟子,到至明中期寺院徹底廢歿。
1979 年秋和 1980 年春青龍寺遺址確定後被國家保護,而後日本國四國地方四個縣發起了在中國西安市空海曾經學習過的青龍寺遺址上建立空海紀念碑的倡議,得到西安市政府的支持, 1982 年日本四國四縣集資在青龍寺故址內修建了「空海紀念碑」。
1983 年日本真言宗各派為紀念空海大師圓寂 1115 年,又在原青龍寺東塔院遺址上捐資修建了 「惠果空海紀念堂」,青龍寺在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性得以彰顯。
20 世紀 80 年代,青龍寺從日本引進大量櫻花栽於寺內,自此以後,每年的三四月間,寺內櫻花盛開,滿園花香四溢,與古建築寺廟交相輝映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