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針砭時弊,
唧唧歪歪,
說真話的記者的號
黃世聰何許人也?呆丸島上一名嘴,維基百科上資料顯示,此人當過《先探投資周刊》、《股市總覽》、《財訊快報》副總編輯,現在身份為名嘴。
這三本雜誌,姐在臺灣7-11貌似沒見過。
忽然有一日,此人聲名鵲起,名動兩岸。為何?
公元2019年8月7日晚上,在東森新聞臺播出的《關鍵時刻》節目中,他在討論中國大陸經濟時,將「涪(fú)陵榨菜」誤讀為「péi(音同「陪」)陵榨菜」,還聲稱其「股價大跌、業績大壞」,代表中國大陸中下階層「連榨菜都吃不起」。
這段視頻在中國大陸瘋傳以後,被大陸網民視作茶葉蛋事件的翻版,認為臺灣人對大陸經濟與人民收入水準確實十分無知。
這究竟是人性的墮落還是道德的淪喪?請看大陸網民的酸言酸語:
「有一次,我在首都機場候機特別餓,於是悄悄地用熱水衝了一包泡麵,不巧還是被人看到了,立即跑出來有4、50人圍觀看著我吃,羨慕的眼光不時向我投來。
接著,我又拿出了一顆茶葉蛋,圍觀群眾這時增加到150多人,人群開始變得沸騰起來!有人大聲斥責我炫富、有人搖著頭說小夥子太年輕不懂做人要低調、還有漂亮小姑娘不時投來青睞眼光……
最後,我撕開了一包涪(pei)陵榨菜,喧囂的機場立即變得無比安靜,這個時刻,已經沒有了敵視和謾罵,有的只是仰視和崇拜……」。
「沒吃過茶葉蛋,更沒見過方便麵,看一眼榨菜都是奢侈。更別提「PEI」凌榨菜……至今村裡沒通電,更別提上網。村裡最富的一家人,就是三年全家才能吃得起一個茶葉蛋,一碗泡麵和一嘬榨菜……PEI凌榨菜他也沒吃過」。
「因為你沒明白他們的採訪依據……八成是跑到街頭挨個問,『你最近有吃榨菜嗎?』然後我們回答『很久沒吃了』、『小時候吃過』……其實我們要表達的是,生活條件好了,沒事誰去吃這個???但是島民們就會理解成『哇塞,真的是吃不起唉』……」
一段時間以來,此事成了一場網民的狂歡,最後,涪凌榨菜加入盛宴。
他們給黃世聰郵寄了一箱榨菜!注意,是一箱——金貴的涪凌榨菜。並在有30萬粉絲的「烏江涪凌榨菜」官方微博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名嘴榨菜聰,您好!
感謝您能在《關鍵時刻》以如此激揚的情緒推薦了中國已有1000年歷史的榨菜,以幽默、詼諧、自嘲的方式教授了漢語「涪」的讀音,激發大陸網友炫fu的聰明才智和熱情。
為感謝您對榨菜文化普及、漢語言文化的推廣,大陸網友也以獨特的方式,讓您霸屏熱搜、登上頭條,這也是中華傳統的禮尚往來。
PS:榨菜已經安排寄送至臺北。
關鍵是我們吃得起,也能讓《關鍵時刻》人人吃得上。
再次對您為中國千年榨菜文化的普及、漢語言文化的推廣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為了落實此事,海峽導報記者「廈門犀利姐」致電黃世聰,詢問「榨菜收到否」。
電話那頭,黃世聰顯得十分詫異:「沒有耶,如果有收到,一定會在網路上特別說一下。哈哈哈!」
顯然,1973年生的雙子座黃世聰,性格還蠻逗趣的。
「最近大陸網民的反應,你會感覺受到傷害嗎?」
「沒什麼特別感覺,網民都是這樣子的,臺灣也是這樣啦。」
「那你有什麼需要聲明的嗎?」
「沒有啦,沒有!」
「大陸很多網友說請你代言大陸農產品,你會接嗎?」
「當然會啦!可是目前沒有人找我呀,不要光說不練嘛!」
「還有網友問你吃過涪凌榨菜嗎?」
「沒有!哈哈!」
採訪過程中,犀利姐沒忍住笑,黃世聰也沒忍住。顯然,他對此事並不十分在意。
其實,查他的背景資料,還是蠻專業的:畢業於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現為臺灣知名財經評論員;臺灣TVBS《國民大會》固定來賓、《地球黃金線》固定來賓;東森新聞臺《關鍵時刻》固定來賓;主播東森財經臺《股動錢潮》;三立新聞臺《新臺灣加油》、《54新觀點》來賓;非凡財經臺《NEWS金探號》來賓;東森財經臺《57新聞王》、《夢想街57號》來賓。
還著有《黃世聰選股教戰》一書。
這樣的專業背景,照理說不應有如此荒腔走板的言論,但一人要應付如此多檔的節目,縱然「小小身材有大大能量」,也難免為了通告費信口開河。
不過,他接下去的通告應該是不用愁了,谷歌上關於「黃世聰」的搜索條目有160萬條,「黃世聰+榨菜」30萬條,佔了近五分之一強。不過,黃世聰的臉書粉絲專頁才4617人關注,明顯與知名度不符。
縱然如此,也不能妨礙黃世聰作為一個挺郭人士的態度!
他在臉書上是這樣挺郭的:
財經專家上電視的好處
就是可以跟各位候選人近距離接觸
而且可以深入觀察甚至對談
近幾年臺灣的選舉主軸一直是拼經濟
但是到底誰懂?誰比較有想法?
……
所以郭臺銘過去的成績以及努力的程度
或許我會選擇相信他
期待黃世聰和涪凌榨菜的下一波鬥法,期待更精彩的表現!
也期待他用判斷股市和判斷涪凌榨菜的眼光,對郭董進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與判斷!
中元節,逗個樂呵!
導報記者 林靖東 楊思萍 蔣侃
—— END ——
林靖東 外表斯文,內心狂野,碼字為生的毒舌處女座,廈門犀利姐。
供職於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下屬《海峽導報》社,13年臺灣新聞記者,駐臺多次,訪問過連戰、吳伯雄、鬱慕明等臺灣知名人士,撰寫的新聞評論被英國BBC中文網轉載,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圖文均為廈門犀利姐原創出品
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取得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