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益理念傳遞給更多的社區居民?近日,洋涇街道舉辦第十二屆公益活動月主題日活動暨第四屆洋涇友鄰節,用一場全民參與的主題嘉年華活動,將豐富的親子活動結合公益理念,營造更好的公益氛圍。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瞧一瞧看一看,這裡的商品全部打折出售」……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迴蕩在活動現場。當天的親子公益市集,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前來擺攤義賣。書籍、玩具、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顧客」。
家住中新公寓的鄭玫帶著兒子前來擺攤。她告訴小布,「主要是想讓小朋友過來體驗一下,一方面可以獲得接觸社會的經驗,同時也能更好地了解公益,奉獻自己的愛心。」
據悉,親子公益市集由洋涇街道的自治團隊策劃,義賣所得將全額捐贈給社區幫扶專項基金,用於幫助低收入困難家庭。在當天的活動中,「暖心洋涇-社區幫扶專項基金」正式啟動,首批「醫暖心」和「學暖心」補助金現場發放給了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
洋涇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任豔萍告訴小布,洋涇友鄰節是社區特色品牌,通過政府搭臺、社會組織策劃、居民參與,提升社區凝聚力。「今年的友鄰節結合公益主題,發動更多居民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不同類型的公益活動。」
作為洋涇街道攜手專業社會組織打造的重點公益項目之一,「記憶咖啡館」項目也在現場進行了展示和招募,作為洋涇街道打造認知友好社區的一次探索。「記憶咖啡館」嘗試通過讓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擔任服務員、咖啡師、甜品師等角色,完成社會化適應練習;同時,社區居民、愛心企業、高校學生等人群可以通過各類活動成為「捐贈人」「志願者」「倡導者」,多方參與共同打造「洋涇認知友好社區」。
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公共傳播部門負責人沈晴說:「我們希望鼓勵認知症老人,讓他們一方面發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增加社交活動。」
在洋涇街道,社區公益還有更多打開方式。巨楊居委的十佳自治金項目之一、「巨楊影視藝術沙龍」由十多位退休工人組成。藝術沙龍負責人李海明告訴小布,大家利用業餘愛好,深入社區用鏡頭記錄洋涇的發展,反映居民社區的變化,也反映居民的幸福生活。
當天的主題活動,是第十二屆洋涇公益活動月的內容之一。公益活動月期間,23家社區社會組織策劃了近40場活動,涵蓋民生服務、參與式治理等主題,為社區居民帶去許多歡笑與感動。
任豔萍說:「我們在現場通過專業的測評,後續會給到社會組織一個反饋,幫助23家社區社會組織既展示自己,又能在過程中繼續提升。希望在居民和社區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平臺上,營造鄰裡互動良好關係的社區氛圍。」
文字:章磊
攝影:閔迪
編輯:鄒瑩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