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點不合適,但只要是北京人,我們都可以接受,這是之前很火的北京新聞裡一位大媽說的話,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相親這種事兒就是舊時代的糟粕,並且因為學習藝術傳媒的原因,所以我知道很多的相親節目也不過是去找大學生表演出來的,再加上有一次周末去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真實的看到了各色大爺大媽,像是小商販一樣,把自己家孩子的個人情況來進行匹配,種種的這些信息,讓我對相親產生了特別不好的刻薄偏見。
總覺得愛情就只能是不經意的,不可以的是註定的。總覺得沒有爸媽參與的,那才叫愛情。總覺得在如今這個社會如此發達,社交如此豐富的時候,怎麼會有人選擇相親呢?反正就是堅決反對認為相親,根本就找不到真愛,可實際上愛情的樣子裡,也有相親的一面。
我相信即使是選擇相親的人,還是希望找到愛情的,你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只容許錯誤,然後是兩個不完美的人,相伴成長嗎?還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要從始至終完美順利,否則就分開,這兩種你選哪個?有數據表明後者往往更容易單身,而且遇到理想愛情的機率更小,寧願高質量的單身也不要低質量的愛情,這個口號受到了廣泛認可,而我們卻越來越保守了。
最近某婚戀網的一項調查表明,90後的愛情觀相對保守,他們對相親不屑一顧,同時又羞於表白,什麼時候敢愛敢恨的90後談戀愛竟然變得保守了,很多的90後正在積極抵抗消極等待愛情,於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男生,他們不是不渴望愛與被愛,只是覺得越來越累愛情前一段時間。知名情感專家在某節目裡說出了現代年輕人的心聲,像我這個年齡層次的人,大家都怕受傷,不會把自己的心完全打開,愛情是衝動感性的,越理性越找不到,我問了三個朋友,他們是這樣描述自己現在的狀態。
小張,女,28歲,暫居上海,在一家外企做HR,無論是長相氣質收入都不錯,但是單身已經兩年多了,她說自己工作忙,沒什麼時間經營愛情關係,不想隨便的開始也不想遷就別人,為什麼見面還要花心思打扮自己,在大老遠坐車過去。想到這裡就提不起興趣了。「我的貓咪比男人可愛多了,從來不會對我提要求,只會依賴我陪在我的身邊。」
小劉,36歲,北京打拼的創業者跟朋友合夥開了一家金融公司,每天的主要工作呢,就是跟客戶跟數據打交道,跟管理層開大大小小的會,平時沒時間聊天,只有幾個經常見的老朋友,閒暇時間也少,光是打理家裡寫寫字,喝喝茶,時間已經不夠用了。雖然想有人相伴,但始終遇不到那個能懂自己的人,於是就這麼一直單著。
娜娜34歲,有孩子,工作穩定,追求者有鮮肉有臘肉,但是始終沒有人讓她認為可以長期的去戀愛去結婚,他說自己已經從婚姻中走了出來,對於婚姻的渴望程度幾乎沒有了。歡樂頌裡的曲筱綃可以瀟灑的喊出,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才是耍流氓,但是現實中很多的愛情卻都以不合適的理由敗給了婚姻,有趣能當飯吃嗎?有趣能讓你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嗎?他只適合談戀愛,不適合結婚,你們沒有什麼未來。
愛情。除了搭夥過日子別無選擇,我們漸漸的忘了,愛情的本身應該是心動和享受才對。想到相親這個話題,是因為上周末我特地坐飛機回老家參加了我大學同學的婚禮,她是我的同班同學,人漂亮,聲音很好聽,上大學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她很適合吃這碗飯,並且也有不少的追求者,結果如今和她結婚的並不是大學裡的任何一個男生,而是兩年前相親認識的,對方是一位即將退伍的軍人,16歲參軍當了12年的兵哥哥,倆人在一起的實際時間也許半年都不到。說實話我最開始知道的時候,有一點替我的同學著急,或者說不太理解,為什麼那麼漂亮的姑娘要著急結婚呢?真的了解了這個人嗎?千萬不是逼的相親,然後又迫不得已走到這一步的吧。
同樣是這次回家參加完婚禮,我去找我的高中哥們吃飯,他跟我一樣,對相親這件事本來是嗤之以鼻的。而他也剛剛結束了一段5年的感情,他們大學就在一起,這5年裡他們一起生活了三年,女孩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一個人生活,每天早晨7:00起床做早飯給朋友,然後7:30出門送女朋友上班,然後自己去公司,晚上回來會路過一家蛋糕店,然後給女朋友買上一個蛋糕。他以為這就是她往後餘生的樣子。
分手了,他很難過。他說滿屋子都是女孩子的影子,城市的每一個地方都是他們的故事,並且更讓他絕望的是,他發覺也許自己最終只能相親了,因為首先沒有渠道認識同齡的女生了,辦公室都是一些老阿姨,並且已經沒有力量再去主動的去了解一個人,沒有心情再去想方設法的對一個人好了,這個時候相親似乎成為了她唯一的選擇,當然不會跟不喜歡的人結婚,可那個人也許只是適合結婚吧。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抓住愛情的尾巴,正視相親。或許那也是我們通往婚姻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