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中,一個水手這樣評價一種魚:
「把它放在鍋裡煮,鍋都嫌丟臉!」
這種「鍋不理」的魚,就是翻車魚!
翻車魚由於名字不吉利,竟遭某些人的嫌棄!
但是它有個了不起的特點:
翻車魚從小長到大,體重竟增加5000萬倍!
它的基因為何如此特殊?
人們又給翻車魚改了哪些好聽一點的名字呢?
1.「曼波魚」
臺灣漁民還是很待見翻車魚的。
因為他們喜歡用翻車魚的腸子,做成一道叫做「炒龍腸」的菜。
但是,「翻車魚」這名字,聽起來很不吉利,實在不討喜。
於是臺灣漁民一邊吃著「炒龍腸」,一邊討論著要給這魚改個名字。
後來他們一致決定,把這魚叫做「曼波魚」!
「曼波魚」這名稱不是臺灣漁民發明的,它最初來自日本。
日本漁民見到翻車魚遊泳的時候,發現其姿勢很像是在跳曼波舞一樣。
於是就有了這個名字。
曼波舞是一種慢搖風,正如翻車魚的習性一樣。
這傢伙不光性情溫和,而且行動非常遲緩,平時慢搖慢搖地在海裡遊著。
結果,鯊魚和虎鯨看見了,心想:「不吃你,吃誰啊!」
於是,翻車魚終究為它優美的舞步,付出了代價……
2.「遊泳的頭」
呃~~~這個既通俗又幹練的名字,來自於德國人。
看到翻車魚照片,你肯定會認同這個名字的。
它的整個身體就像一個碩大的魚頭,看起來十分的怪異。
這真的是一個碩大的「魚頭」!
翻車魚出生的時候只有2mm長,大約0.04克重。
可是長大的翻車魚竟可以達到3米長,3噸多重!
也就是說它的體型長大了1500多倍,體重增加了5000萬倍!
了不起的基因!
如果這事發生在人身上,估計能造個「盤古」出來~~~
至於它們的基因為何如此特殊,這個還真需要科學家們再研究研究
3.「太陽魚」
這是來自於美國人的叫法,不是說翻車魚長得像「太陽」。
而是翻車魚在吃飽之後,喜歡平躺在海面之上曬太陽。
翻車魚平時最喜歡吃的是水母。
但是一些小魚、魷魚、甲殼類的動物也在它的食譜之上。
吃飽之後,懶懶的曬一會兒太陽,是多麼愜意的生活啊~~~
4.「月亮魚」
佔了「太陽魚」的名字,還要來佔「月亮魚」?!
這又是哪些人取的名字?
原來,翻車魚的身上會散發出一種螢光,在夜晚的黑幕下,就像淡淡的月光一般!
於是,愛好浪漫的法國人,就給它取了「月亮魚」這樣一個好聽的名字。
好了,說了這麼多名字,讀者朋友的心中恐怕還有一個疑問:
「翻車魚」,這個名字,到底是誰取的?
據說,「翻車魚」這個名字,是著名的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取的。
至於說為何要叫這個名字,很多人也不太清楚。
其實筆者認為,叫做「翻船魚」,似乎更貼切呢~~~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