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裡,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裡,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莊」。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誌》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裡,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範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裡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誌》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曆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慄村併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衝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準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籤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裡莊、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歷史變革
夏禹時期,為冀州地。
春秋時期,域內先後建有鮮虞國(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鋪一帶)、鼓國(都城在今晉州城西)、肥國(都城在今藁城區城西南城子村一帶)。
戰國時期,鮮虞人建立中山國(都城在今平山縣城北下三汲一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推行郡縣制,屬巨鹿郡(郡治今巨鹿縣)。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令真定(今石家莊市東古城)人趙佗徵嶺南,行南海尉事。趙佗實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當地經濟文化。
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恆山郡(郡治今元氏縣西北)。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下詔讚譽趙佗的政績,封其為南越王。趙佗治越近80年,為開發嶺南、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做出了貢獻。
漢文帝初,因文帝名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
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改秦時東垣縣(縣治今石家莊市東古城)為真定縣,並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真定國(都城在今東古城)。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
東漢延熹七年(公元前164年)十月,為祀山頌神,於河北元氏縣西北之王村山下立《封龍山頌》。
三國時期,為魏地,分別屬常山郡、安平郡、趙國、巨鹿郡、中山國。
西晉統一後,分別屬冀州常山郡(西晉郡治由今元氏縣西北移至東古城,東晉郡治由東古城移至今正定鎮)、中山國、巨鹿郡、趙國、博陵國。
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
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徵(一說巨鹿人,一說館陶人)和李吉甫。
隋代,分別屬恆山郡(後改恆州,郡治真定,今正定鎮)、趙郡(郡治平棘,今趙州鎮)、信都郡(郡治今冀州市)、高陽郡(郡治今定州市)。
五代時期,屬河北成德軍節度使,域內有鎮州(州治今正定鎮)、趙州(州治今趙州鎮)、定州(州治今定州市)、祁州(州治今無極鎮)。
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宋代,屬河北西路(路治今正定鎮)。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巖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誌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
元代,屬中書省真定路(路治今正定鎮)、保定路(路治今保定市)、廣平路(路治今永年縣)等。
明代,屬京師正定府(府治今正定鎮)、保定府(府治今清苑縣)。
清代,屬直隸省真定府(府治今正定鎮,清雍正元年改正定府)、保定府(府治今清苑縣)、趙州(州治今趙州鎮)、定州(州治初屬祁州,雍正十二年改今定州市)。
20世紀初葉,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鬥金的旱碼頭」之稱,但是,隨著正太鐵路的興建通車,日進鬥金的旱碼頭東移,石家莊逐漸取代了獲鹿的地位,日漸繁榮的商業、服務業,成為石家莊向近代化城市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修建的京漢鐵路設立一個站點,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稱為振頭站。
1907年正太鐵路通車,正太鐵路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橋,在石家莊和京漢鐵路連接,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石家莊,石家莊成為兩條鐵路的交匯點,並逐漸成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1907年,橫跨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河北省第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大石橋」竣工;正太路起點南移,正定城市中心開始南移;真正使石家莊向城市化邁進的誘因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仍沿清制。
民國3年(1914年),裁府設道。
民國14年(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實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又以1273號指令批准將石(家)莊、休門合併,取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組建石門市政公所,籌建市制。
民國17年(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取消所有市政公所,廢除原來的「市自製」。至此,建市工作遂告擱淺。
民國26年(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河北省石門市。
民國27年(1938年)1月15日,侵佔石門後的日本軍組建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
民國28年(1939年)10月7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以秘字第1027號指令,正式批准設立石門市。
民國28年(1939年)10月7日,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以秘字第1027號指令,正式批准設立石門市,11月13日舉行慶祝大會;同年,偽河北省公署民統字第5369號訓令擬定市區範圍;東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大談村、西崗頭;南至五裡莊、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1年3月8日,劃入正定、獲鹿一部分村莊,加上原東北慄村、西北慄村等村,共計69個村莊,全市面積121.8平方千米,人口為66733人。石門市共分六個區,第一、二區為市內區,餘為郊區。
民國30年(1941年)3月8日,劃入正定、獲鹿一部分村莊,加上原東北慄村、西北慄村等村,共計69個村莊,全市面積121.8平方千米。石門市共分六個區,第一、二區為市內區,餘為郊區。
民國36年(1947年),石家莊市劃為八個區,市內原一、二區分為四個區,郊區四個區不變。即第一區:京廣鐵路以西,中山路以北;第二區:京廣鐵路以西,中山路以南(含中山路);第三區:京廣鐵路以東,解放路以南;第四區:京廣鐵路以東,解放路以北(含解放路);第五區:即原第三區;第六區:即原第四區;第七區:即原第五區;第八區:即原第六區。
民國36年(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市極其周邊所有縣城,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第一座解放軍解放的設防大城市)。石家莊政府第一屆領導班子是柯慶施和毛鐸。城區劃為八個區,市內原一、二區分為四個區,郊區四個區不變。即第一區:京廣鐵路以西,中山路以北;第二區:京廣鐵路以西,中山路以南(含中山路);第三區:京廣鐵路以東,解放路以南;第四區:京廣鐵路以東,解放路以北(含解放路);第五區:即原第三區;第六區:即原第四區;第七區:即原第五區;第八區:即原第六區。
1947年12月26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當時,石家莊市人口19萬,有大小工廠27家,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左右。
民國37年(1948年)9月26日,石家莊市改屬華北人民政府領導。
民國37年(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在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宣告成立,並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掀開了中國金融史上劃時代意義的新篇章。
民國38年(1949年)1月24日,陽泉市劃歸石家莊市(同年8月又劃歸山西省);8月1日石家莊市歸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為省轄市。
1948年5月-1949年3月間,石家莊市西北部的平山縣的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毛主席、黨中央在此指揮了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石家莊專區初設,轄14縣1鎮。
1949年1月24日,陽泉市劃歸石家莊市領導(當年8月又劃歸山西省);8月1日石家莊市歸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為省轄市。
1950年6月27日,建立井陘礦區(轄39個村),歸石家莊市領導;8月22日,將郊區四個區合為兩個區,即原五、八區合為新五區,原六、七區合為新六區。
1953年12月21日,郊區兩個區合為一個郊區(後改稱振頭區)。
1955年1月14日,石家莊市第一區改稱新華區,第二區改稱永安區,第三區改稱東華區,第四區改稱和平區。
1956年4月30日,市內五個區改為三個區,即京廣鐵路以西原新華、永安兩區合為橋西區;京廣鐵路以東原東華、和平兩區合為橋東區;建設大街以東(含建設大街)為長安區。
1958年4月28日,石家莊市由省轄市改為專轄市。石家莊市由省轄市改為專轄市;8月,郊區成立衛星、紅星、東風三個人民公社,直接歸市領導,同時撤銷振頭區建制;隨後,從正定、欒城、獲鹿劃入50個村莊,分別納入三個公社,實行鄉、社合一;10月,市內建立橋西、橋東、長安三個人民公社,公社和區政府實行政、社合一,一套機構,兩個牌子;11月11日,井陘、獲鹿兩縣並為井陘縣,劃歸市領導,礦區撤銷併入井陘縣。
1959年1月24日,撤銷井陘縣,設立石家莊市井陘區(區人民委員會設在微水)、獲鹿區(區人民委員會設在獲鹿城關)。
1960年3月1日,石家莊專員公署與石家莊市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5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家莊專區,改為石家莊市。5月10日,撤銷石家莊專區,所轄的正定(含靈壽)、新樂(含行唐)、藁城(含無極、欒城)、深縣(含安平)、束鹿(含晉縣、深澤)、衡水(含武邑、棗強、冀縣)、寧晉(含新河、趙縣)、元氏(含高邑)、平山(含建屏)九個縣劃歸石家莊市領導;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5月26日,撤銷井陘區、獲鹿區,設立井陘縣,同時將併入井陘縣的井陘礦區分出,與井陘礦務局合併成立井陘煤礦人民公社(政企合一),直屬市領導;6月30日,獲鹿從井陘縣分出,劃歸市橋西區領導。
1961年5月,國務院批准恢復石家莊專區建制。石家莊專區轄石家莊市和25個縣。12月30日,石家莊市以京廣鐵路為界,建立兩個郊區,即東郊區和西郊區。
1962年6月,國務院批准設立衡水專區,石家莊專區所轄衡水等8縣劃歸衡水專區,恢復獲鹿縣,仍屬石家莊專區。此後石家莊專區轄石家莊市和17個縣。
1963年,礦區與礦務局政企分設,重新成立井陘礦區。
1964年1月11日,縮小郊區、礦區,西郊區保留54個村,東郊區保留32個村,礦區保留28個村;同年末,東、西郊區又合併為一個郊區。
1967年11月21日,石家莊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專區改稱地區。
1967年12月20日,石家莊市革命委員會成立。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
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劃為河北省直轄市。
1978年7月,石家莊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成立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
1979年,紅衛區改稱橋西區。
1982年8月12日,撤銷石家莊市革命委員會,恢復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1983年11月,將石家莊地區的獲鹿、井陘兩縣劃歸石家莊市管轄。
1986年4月,將石家莊地區的正定、欒城兩縣劃歸石家莊市管轄。撤銷束鹿縣,設立辛集市(縣級)。
1989年12月,撤銷礦區,併入歸井陘縣。撤銷藁城縣,設立藁城市(縣級)。
1990年10月,礦區恢復原體制運行(1992年5月國務院批准恢復礦區建置,歸石家莊市管轄)。
1990年,石家莊市轄橋東、橋西、新華、長安、郊區、礦區6個區和井陘、獲鹿、正定、欒城4個縣,合計33個街道、29個鎮、69個鄉。
1991年,撤銷晉縣,設立晉州市(縣級)。
1992年,撤銷新樂縣,設立新樂市。
1993年,撤銷石家莊地區,行唐、靈壽、高邑、深澤、贊皇、無極、平山、元氏、趙縣等9縣劃歸石家莊市管轄,辛集、藁城、晉州、新樂等4個縣級市由石家莊市代管。
1993年6月30日,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與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合併,成立新的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1994年,撤銷獲鹿縣,設立鹿泉市(縣級)。至此,石家莊市轄6個市轄區、12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
2001年1月22日,國務院批准:(1)撤銷石家莊市郊區,設立石家莊市裕華區。將正定縣的留村鄉、二十里舖鎮,欒城縣方村鎮的方村、南焦、南王、趙卜口、宋村、東荊壁、西荊壁、賈村、臺上、位同、南慄、南位12個村和長安區的裕東、裕華路、東大街3個街道以及原郊區的槐底街道、孫村街道的孫村、塔冢2個村劃歸裕華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體育南大街。(2)將原郊區留營鄉和振頭、建國路2個街道以及西裡街道的城角莊、北社、西三教3個村劃歸橋西區管轄,西三莊鄉、杜北鄉、大郭鎮、趙陵鋪鎮的趙一街、趙二街、趙三街、前太保、後太保、黨角莊6個村和天苑、五七路2個街道以及西裡街道的北焦、高柱、柏林莊3個村劃歸新華區管轄,南高營鎮的桃園、莊窠、柳家莊、柳林鋪、前進、紅旗6個村和趙陵鋪鎮的陳章、柳董莊、肖家營3個村以及孫村街道的塔談、留村2個村劃歸橋東區管轄。(3)將正定縣的西兆通、南村2個鎮和原郊區的談固鄉的談固、南翟營、北翟營、土賢莊、白佛、白佛口6個村以及南高營鎮的南高營、北高營、東古城、西古城4個村劃歸長安區管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家莊市常住總人口10163788人,其中:長安區479801人,橋東區410116人,橋西區596164人,新華區625119人,井陘礦區95170人,裕華區628572人,井陘縣309882人,正定縣466807人,欒城縣355775人,行唐縣406353人,靈壽縣333558人,高邑縣186478人,深澤縣250264人,贊皇縣244799人,無極縣502662人,平山縣433429人,元氏縣418466人,趙縣571077人,辛集市615919人,藁城市775110人,晉州市537679人,新樂市487652人,鹿泉市432936人。2013年末,石家莊市常住人口1049.98萬人。
2014年9月9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石家莊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一、同意撤銷石家莊市橋東區。將原橋東區的中山東路、阜康、建安、勝北4個街道和桃園鎮劃歸石家莊市長安區管轄;將原橋東區的東華、休門、彭後、東風、匯通5個街道劃歸石家莊市橋西區管轄。二、同意撤銷縣級藁城市,設立石家莊市藁城區,以原藁城市的行政區域為藁城區的行政區域,藁城區人民政府駐廉州鎮廉州西路2號。三、同意撤銷縣級鹿泉市,設立石家莊市鹿泉區,以原鹿泉市的行政區域為鹿泉區的行政區域,鹿泉區人民政府駐獲鹿鎮鎮寧路6號。四、同意撤銷欒城縣,設立石家莊市欒城區,以原欒城縣的行政區域為欒城區的行政區域,欒城區人民政府駐欒城鎮裕泰路9號。
2019年,當選「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
截至2020年11月,石家莊市轄8區13縣(市),即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井陘礦區、藁城區、鹿泉區、欒城區、井陘縣、正定縣、行唐縣、靈壽縣、高邑縣、深澤縣、贊皇縣、無極縣、平山縣、元氏縣、趙縣、晉州市、新樂市。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即石家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7月河北省批准設立,2012年10月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由藁城區管轄,曾稱藁城經濟開發區)。2013年6月1日,原石家莊辛集市調整區劃設置,劃歸河北省直接管轄。另有3個派出機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綜合保稅區)行使所在地域行政管理權。2014年9月9日,國務院批覆河北省政府關於石家莊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國函〔2014〕122號),同意撤銷石家莊市橋東區、藁城市、鹿泉市、欒城縣,同時設立石家莊市藁城區、鹿泉區、欒城區。年末全市共有121個鎮、84個鄉、56個街道辦事處,642個居委會、401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石家莊,簡稱「石」,舊稱石門,是河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石家莊市轄8區13縣(市),總面積14464平方千米(含辛集市)。截至2019年,石家莊市常住總人口1039.4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0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7.5%。
石家莊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是河北省的政治、經濟、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中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國務院批准實行沿海開放政策和金融對外開放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北方重要的大商埠 、全國性商貿會展中心城市之一 、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 、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
石家莊方言是指石家莊市區及周圍17個縣(市)的方言。按照李榮在《漢語方言分區》中的劃分,石家莊方言中有13個市、縣屬於冀魯官話石濟片趙深小片,分別是:趙縣、深澤、正定、行唐、井陘、新樂、石家莊市區、辛集、無極、晉州、高邑、藁城、欒城。
石家莊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市,時名「石家市」,1947年更名為石家莊市。1968年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幹線交匯於此,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之一,被譽為「南北通衢,燕晉咽喉」。石家莊是國家首批科技創新示範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衛星導航產業基地、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石家莊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西柏坡是國家5A級景區,被稱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東與衡水市接壤,南與邢臺市毗連,西與山西省為鄰,北與保定市交界,位於首都北京西南方向,距離北京市主城區283千米。南北最長處148.02千米,東西最寬處175.38千米。位於北緯37°27′~38°47′(誤差±1′),東經113°30′~115°20′(誤差±1′)之間,截至到2017年,石家莊市實際總面積13504平方千米(不包括河北省直管辛集市面積960平方千米),其中,8個建置區面積2220平方千米。
石家莊市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地處太行山中段,面積約佔石家莊市總面積的50%。東部為滹沱河衝積平原,轄區內大地構造,屬山西地臺和渤海凹陷之間的接壤地帶,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差距大,地貌複雜。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勢高聳,京廣鐵路以東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東部平原,按其成因屬太行山山前衝洪積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龐村海拔28米,是轄區內的最低點。
石家莊市轄區內河流分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條,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溝屬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金河、槐河、羜河屬子牙河系。總流域面積3.35萬平方千米。
石家莊主要農作物有優質玉米、小麥、棉花、梨、棗、核桃等,品種多、種植面積大,是河北省糧、棉主產區,現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綠色農業基地之一。是中國糧、菜、肉、蛋、果主產區之一,農業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較高,生產規模位居中國36個重點城市第一位,被國家確定為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素有中國「北方糧倉」之稱。
石家莊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工業基地和重要的紡織基地之一,是國家確認的首批生物產業基地,也是河北省的工業大市。「一五」計劃時期,國家投巨資在石家莊市建設大型棉紡織廠、製藥廠,奠定了石家莊工業的基礎。在中國省會城市中石家莊市工業企業平均規模最大,華北製藥集團等6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改革開放以來,石家莊工業在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調整,結構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以醫藥、紡織、化工、機械、電子、食品、輕工、建材工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國家工信部發布按照醫藥工業企業的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三項主要指標對2146家企業進行排名,石家莊的華北製藥、石藥集團、神威藥業、石家莊四藥、以嶺藥業五家製藥企業再度躋身2013年醫藥工業百強榜。
石家莊的中山路和中華大街沿線是石家莊傳統的商業發達區域。中山路素與王府井、南京路並稱。南三條有「南有北義烏,北有南三條」之稱的南三條市場,地處石家莊市中心商業繁華區,新華集貿中心等均進入中國十大集貿市場範圍,南三條、新華集貿中心連續多年躋身於中國十大集貿市場,商品輻射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由於石家莊區位及交通所處地位,從而是中國北方極其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
石家莊境內有京石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石黃高速公路、石安高速公路和107國道、307國道、308國道、2條省道、42條縣道以及石家莊二環路、石家莊三環路、石家莊槐安路,2018年公路通車總裡程18112.494千米(不含辛集)。
石家莊是河北省長短途客運的交通樞紐,是河北省客運交通的中心城市。石家莊下轄7個客運站,分別是石家莊客運總站、石家莊運河橋客運站、石家莊西王客運站、石家莊南焦客運站、石家莊白佛客運站、石家莊橋東客運站、石家莊客運北站。
石家莊是中國鐵路運輸的樞紐之一,京廣鐵路、石太鐵路、石德鐵路、朔黃鐵路交匯於此,其中京廣鐵路是連接中外交流的大動脈,石太鐵路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石太高速鐵路,京廣高鐵(京石高鐵、石武高鐵)於2012年12月26日通車,青太客運專線正在建設中,將於2017年通車運營。
石家莊火車站是中國特等站之一,主要擔負著京廣、石德、石太三條幹線的旅客輸送、貨物到發中轉任務及列車編解、運行組織工作。2010年日均發送旅客列車108列,日均輸送旅客5萬多人,日均到發貨物列車230多列,辦理貨車11500輛。
石家莊新客站(又稱石家莊站、石家莊新火車站)於2012年12月21日啟用,是中國華北地區乃至北方地區以客運貨運為主的綜合性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銜接京廣、石德和石太三條鐵路主幹線。車站建築面積390000平方米,車站規模24個站臺,30條停發線,24個候車區域,分東西兩個火車廣場,為中國九個省會巨型車站之一。
任世事變遷,終不改綠水青山,看風雲變幻,永不忘萬裡家鄉!
註: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不足與疏漏之處,歡迎指正,如發現文章有違反國家政策等規定,歡迎指導,本人將及時予以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