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和釣友聊天的時候,突然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野釣到底要不要加小藥」。關於小藥這個問題,相信釣友們都不陌生,不管是新手釣友還是老釣友,幾乎人人都買過。覺得效果很神奇的也有不少人,覺得它是個坑的也有不少人。那麼很多釣友都想問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野釣用小藥到底有沒有效?如果有效,小藥又該怎樣用?
第一個問題,野釣小藥有沒有用?
標準答案是大多數時候沒用,而且大多數小藥都是忽悠人的。為啥這麼說,市面上的小藥主要是針對黑坑的,主要起到快速誘魚和魚不開口的情況下增加魚兒開口的機率。野生環境的魚兒一天到晚缺少食物,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拒絕吃餌的,如果說不開口,那多半都是天氣因素或水質有問題。我想沒有哪款小藥能夠在天氣不給力或水質有問題的情況下還能讓魚兒瘋狂開口吧。如果說你連某些視頻中魚兒斷尾了都還爭先恐後的吃餌的小藥都相信,那麼這波智商稅交得不冤枉。
既然這樣,為啥有的釣友會覺得小藥有效呢?我估計你是看到網上有些人說有效,其實網上的評論是沒有意義的,評論可以作假,圖片可以作假,甚至連視頻都可以作假(隨便搞個精養塘三歲小孩都能連杆)。當然了,有時候自己用小藥也能有不錯的收穫,這是為啥呢?毫無疑問,那天天氣不錯,你選的釣位也不錯。即使你不用小藥也能有不錯的收穫,不信你問問旁邊不用小藥的釣友,他的漁獲不會比你少。
第二個問題,既然小藥有時候有用,又該怎樣用呢?
1,根據目標魚選擇
野釣的小藥,路人甲建議大家不要太複雜,也不必要追求「精品」更別提一些自己完全看不懂的名詞堆積起來的小藥了,正常買些魚兒接觸得到的味型即可。比如說釣鯉魚,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紅薯味,紅糖味,玉米味之類的小藥,便宜實惠,還不容易死窩。如果是釣草魚,可以選擇果香,玉米之類的。鯽魚則可以選擇奶香,草莓,穀物,蛋奶香型。一般不會出現太大偏差
2,根據當前溫度選擇
到了夏天氣壓低,悶熱天魚口不太好的時候,適當添加一些果酸是個不錯的選擇,能夠有效刺激魚兒開口覓食。如果是在溫度低的冬天,則可以添加一些奶香,麝香的味道。水溫低的時候,魚兒活性差,我們需要穿透力比較強的味道來擴大誘魚範圍,同時也刺激魚兒開口覓食。
3,小藥和窩料餌料之間的搭配
不管是窩料還是餌料,都要分清主次,小藥永遠是起到輔助作用的,不能夠喧賓奪主。比如說你明明開的是以奶香為主餌料,你又想添加腥味,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腥味不能蓋過你的奶香味。更不能加了腥味之後再加麝香,果香等好幾種小藥,這只能起到反效果。
最後:小藥的坑是非常大的,路人甲建議大家記住這幾點。如果某人說他的小藥不需要任何前提,隨便滴幾滴或噴幾下就能連杆上魚的,那百分百是忽悠人的。有些人說自己的小藥隨便怎麼添加都不死窩,可能是濃度特別低,或者直接是不起任何作用液體(路人甲就買過一次,裡面裝的就是紅糖水)。最重要的一點,天下沒有神餌,也沒有神奇小藥,如果有的話,魚餌廠家往餌料裡放一點,餌料早就賣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