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成人自行車拉一個自製兒童小車廂後座,一大一小就開始了從東莞到拉薩的騎行路線。這位來自廣東自稱「一枚94年不安分單親奶爸」做出了令全網為之震驚的舉動。
他獨自帶著4歲女兒騎行4139公裡,歷時71天風雨無阻,終於到達海拔4000米高的拉薩,奶爸將帶娃旅行的所見所聞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他的視頻一度上了微博熱搜而且得到央視新聞等大佬級別媒體的推送。
網友感慨聲一片,大家都被這位勇敢有擔當的奶爸感動,同時也很羨慕這位說到做到的奶爸,克服重重困難,帶著孩子經歷千山萬水,並跨越人生當中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畢竟沒有誰能如此瀟灑地帶著4歲的娃一路騎行,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毅力呀!
這便是奶爸帶著女兒騎行的裝備
孩子小名叫兜兜,是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她的笑容很甜很治癒。孩子雖小,卻經歷了父母的離異,孩子的爸爸又當爹來又當媽。
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平時他做一些童裝和燕窩的買賣,但是從來不會缺少對孩子的關心與陪伴。因為他想給女兒最深沉的愛,「夢想每年帶她去一個地方,送給她世界的星辰大海」。
由於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讓這位奶爸改變了想法,因為意外和未來誰都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他下定決心獨自帶娃騎行,同時也能讓女兒過一個意義非凡的4周歲生日。
既然心中有夢想,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也為了實現帶女兒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初衷與願望,他騎著自行車帶著女兒和幾件行李便上路了,而這一走就是71個日日夜夜。
出發前奶爸給自己和女兒手繪的路線圖,超級有愛
以也經常有新聞報導某些愛好騎行的人騎著車子花費多少時間穿越多少公裡,為什麼唯獨這位奶爸火遍全網了呢?猜測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看慣了「喪偶式育兒」的現代社會,帶娃獨自騎行的奶爸成了另類的標杆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丈夫扮演的角色只負責賺錢養家,家裡所有的事物交給妻子打理,他們一來忙於工作無暇分身,二來也懶得參與家庭的瑣事。孩子缺少父親的陪伴與交流,更多的時候是媽媽在帶娃吃喝拉撒,媽媽帶娃上興趣班,輔導作業,爸爸似乎是家裡的透明人。
但是這位來自東莞的奶爸不僅沒有放棄自己的女兒,還全程帶在身邊,不僅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還經常帶孩子去旅行。同樣作為母親的我深知帶孩子出去玩會有多累人,不僅要考慮孩子的吃住行還要時刻關注孩子,排除各種安全隱患。
很多時候媽媽會覺得爸爸帶娃心太大,不夠細心,不敢交給他們帶,所以導致很多爸爸沒有信心參與其中。所以這位奶爸的做法是另類的,但也向很多家庭表達了不同的心聲,也證明了一件事,誰說爸爸帶不了娃,只要有愛,只要用心,爸爸不僅能帶娃,而且還能獨自帶娃長途旅行。
奶爸帶兜兜騎行的路上
2、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長途旅行,是忙於工作和社會壓力的我們所羨慕不來的勇氣與隨性
很多網友羨慕奶爸,是因為他可以隨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可以抽出70多天的時間全程陪娃去旅行,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那些整天忙於工作,沒有過多的節假日,沒有自己私人時間的工作者所豔羨的。
旅行所帶來的隨性與愜意是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坐在狹窄的辦公桌前的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就像許巍的那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當我們還在為生活的苟且忙碌的時候,他已經在追尋屬於自己和孩子的詩與遠方了。怎一個羨慕了得!
奶爸停下車帶孩子領略路邊一望無際的草原
3、這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一路上看春花秋月,聽蟲鳴鳥叫,自由自在的享受當下的美景
奶爸沒有選擇坐飛機或動車出行,而是選擇自行車,本身和他自己愛好騎行有關,他以前就是一位資深的騎行愛好者,所以他想帶著孩子一起實現年少時的夢想,也讓孩子共同見證夢想的實現。
同時騎行才是最能直觀地感受一路上美好的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孩子也能親自感受來自不同城市和地方的特色與美食,可以感受大自然所展現的力量與震撼,這是乘坐其他公共運輸所無法感同身受的。相較於旅行團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走馬觀花式的旅遊,一路上看春花秋月,聽蟲鳴鳥叫,自由自在的享受當下的美景,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
奶爸推著自行車帶女兒領略川藏公路上的壯闊美景
剛開始很多網友不太理解他的行為,帶只有4歲的女兒出去旅行風險太大。
一是怕孩子身體吃不消,因為騎行旅途很累,還會時不時遇到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容易讓孩子受不了,孩子休息不好也容易生病,讓孩子遭罪。
二是怕騎行旅途中風餐露宿,肯定不及住高檔酒店來的舒服,吃的肯定也沒那麼好,住的也沒那麼舒坦,會造成孩子經常休息不好。
孩子的車廂裡放了很多零食與玩具,吃飽喝足後也能打發時間
當然這些質疑聲也是出於對孩子的身體和安全考慮,剛開始奶爸也有顧慮,所以他問過孩子的意見,但是兜兜不願意離開爸爸,因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和爸爸在一起,有爸爸的地方就能給她帶來開心與安心。
所以即使一路上吃吃睡睡,停停走走,也無法掩飾孩子鏡頭前發自內心天真爛漫的笑容。這樣的笑容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爸爸帶著娃騎行,兜兜笑開了花
1、身體方面
雖然一路風餐露宿對孩子來說有些折騰,但是正是這一路的磨礪讓孩子的身體機能更快地適應不同環境的變化,這樣下來反而會比一直養尊處優的孩子有更強的應變力和適應力。
其實4歲的孩子自身已形成一定的抵抗能力,如果一直不讓他們的身體機能得到鍛鍊,反而會讓其變得遲鈍。同時讓孩子接觸大自然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每天看著優美的風景,對孩子身體的恢復也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只要孩子的爸爸準備好應急的藥品和物資,孩子即使在旅途中生病也能更快地恢復健康與活力,因為有時候大自然有著神奇的治癒功效。
奶爸帶兜兜觀看路上的雪景
2、性格和心理方面
旅行途中,孩子隨著爸爸要經歷很多不同的挑戰,比如颳風下雨天氣,要找地方去躲雨,孩子要學會應對困難的決心與信念。
有時候路途中還會出現不同的突發情況,比如自行車出現問題騎不了,或是遇到不好的路段無法騎行,如何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孩子從爸爸的一舉一動中可以習得,以此建立孩子良好的處理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騎行的過程是緩慢的,也是最考驗人心的。它不像坐飛機動車是一蹴而就的,馬上就到達想要去的終點,但它有著屬於自己的魅力,雖然進度遲緩,但更能考驗人的恆心與毅力。等到終於靠著自己的堅持騎行到目的地時,那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與成就感所帶來的喜悅是無以言喻的,同時也能讓人的心理素質變得更強,有信心面對人生路上的任何挑戰。
奶爸和女兒徒步翻越雪山
最後就像這位奶爸對女兒豆豆想說的:
小小的她對這個世界有太多好奇,我想帶著她去探索這個世界,讓她知道這個世界的模樣,做她的引路人,讓她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哪天我不在了,留給她和爸爸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回憶,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努力奶娃,永遠熱愛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
是啊,因為爸爸用自己的身體力行陪伴著孩子,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愛著孩子,而孩子能敏銳地捕捉到爸爸的用意,孩子同樣深深地愛著爸爸。父女倆一起旅行,在旅途中彼此扶持,彼此分享,彼此克服困難,又彼此迎接勝利,他們尋找著屬於他們的人生意義。
對於孩子們來說,唯有來自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因為這是孩子們的人生路上記憶深處最重要的印記,也是最值得回味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