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琅琊山醉翁亭為首,200多座煙雨亭臺玉立在安徽滁州的街頭巷尾、青山秀水之間,滁州也因此享有「亭城」的美名。
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滁州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發展經濟,經濟總量及綜合指標排名從原來的安徽省第七八名躍居第三,這與滁州持續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密不可分,與良好的法治環境息息相關。
滁州市兩級法院聚力提升高效優質的訴訟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位居全國第一方陣。2020年,全市法院辦理訴前調解案件24775件,調解成功17480件,調解成功率達74.4%,位列全省法院首位。一審民事行政立案數同比下降3.42%,近10年首次實現負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商會調解在全省法院率先生根開花結果,成為化解涉企糾紛、優化營商環境的「金招牌」,為滁州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1月7日,滁州中院訴前調解中心,3位調解員正調解17起KTV侵權糾紛。周瑞平 攝
「你們都承認侵權事實,原告主張每首侵權歌曲賠償不低於100元,你們同意每首賠償30元。大家協商一下,看賠多少都能接受?」商會調解員張增興說。
「疫情發生以來,KTV行業生存都困難,原告要多了我們實在也賠不起。」被告餘某說。
「根據滁州地區KTV行業狀況,參考相關判決和調解案例,我們音集協認為每首歌最多賠60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代理人提出。
「請代理人徵求下原告意見,這個賠償額能不能接受?」張增興問。
1月7日,在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訴前調解中心,3位調解員分別通過現場、在線調解,化解了陳某訴17家KTV侵害作品放映權糾紛17案,被告賠償原告每首侵權歌曲60元,共計61860元。
「感謝法院、商會、音集協幫我們化解煩惱,今後我們會注意保護、尊重智慧財產權,免得被起訴得煩不勝煩。」被告朱某說。
「我見證調解後,感受到商會調解對化解行業矛盾、促進行業行為自律起到很好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陳建銀說。
滁州市有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30多萬戶,是滁州經濟發展的生力軍。隨之而來的涉企糾紛也日益增多,商事糾紛在法院受案量佔比越來越大。
滁州市總商會擁有15971家會員單位,在化解民營經濟領域糾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8年6月,滁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總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
1月7日,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商會調解員和法官一起調解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周瑞平 攝
滁州中院主動對接,聯合滁州市工商聯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業矛盾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意見》,對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訴前化解案件類型、平臺建設、程序制度等作出詳細規定,積極推動滁州市委辦、市政府辦將商事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納入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考核。
在市委政法委的協調推進下,由法院、工商聯、勞動仲裁、商事仲裁等多部門參加的商事糾紛多元化解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起來,共同解決商事糾紛訴前化解過程中存在的案件委派不出去、專業調解員積極性不高、調解經費保障難等問題。
「滁州市總商會、天長市工商聯分別在南譙區人民法院、天長市人民法院設立商會調解工作室,開展試點工作,選拔優秀商會調解員加入法院特邀調解員隊伍,制定規範化的工作流程,推進了商會調解與法院訴訟的有機銜接。」滁州中院副院長李傳水介紹說。
「有了機制,落實經費保障是關鍵。」滁州市工商聯副主席胡大林說,「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商會調解工作,要求財政部門落實好商調委補助經費和商會調解員補貼經費。駐南譙區、琅琊區人民法院的商會調解員經費由市工商聯負責,駐其他基層法院的商會調解員由當地工商聯負責。出臺『以案定補』機制,制定調解案件自動履行獎勵辦法,提高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南譙區、天長市法院都指派具有豐富民商事審判經驗的法官與商會調解員密切配合,參與釋法答疑、指導調解、司法確認、督促履行等過程,限期內調解不成的案件進入訴訟程序。
商會調解員在調解中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不論是會員企業還是其他企業的糾紛,都會以行業標準和行業規範為突破口,利用商會的專業性、權威性,通過「行內人」身份,進行平等協調協商,化解矛盾糾紛,避免同業惡性競爭,規範行業秩序,促進行業自律。
「2020年我們公司涉訴糾紛有6類共30件,有16件是由商會調解員和法官調解結案。」金鵬地產(滁州)集團公司法務中心總經理吳兵深有感觸,「商會調解能快速、有效彌合雙方分歧,避免小糾紛鬧成大矛盾,維護和諧的合作關係,節約了時間、經濟成本。」
滁州中院、滁州市工商聯以點帶面,全力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向全市延伸。2019年5月,全市8個縣(市、區)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掛牌成立,派調解員入駐基層法院,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級商調委全覆蓋。
滁州市構建的在商崇法與在法言商相結合、法律規範與商業規則相結合、民間智慧與專業力量相結合的多元解紛模式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6月,安徽省商會人民調解工作會議在滁州召開,向全省推廣「滁州經驗」。
2020年12月23日,安徽省天長市人民法院調解員桂詩梅快調快結農民工追索勞動者報酬系列糾紛案件,幫農民工追回工資款2.8萬餘元。周瑞平 攝
宋某在上海的兩家公司長期採購天長市金鑫金屬製品公司生產的不鏽鋼絲,拖欠貨款103.8萬元。金鑫公司訴至天長市法院,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短期內無法開庭。2020年2月25日,調解員桂詩梅徵得雙方同意後,利用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進行調解,不到半個小時,雙方達成還款協議。
這是疫情期間,天長市法院調解員在線調解的一個成功案例。
「常駐法院的調解員大多是退休法官、檢察官或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年齡都在60多歲,有的使用電腦不太熟練。疫情爆發後,調解員們刻苦學習在線調解技術,短時間內都熟練掌握了調解平臺的操作方法。」滁州中院立案一庭庭長王獻梅說。
常駐南譙區法院的商會調解員蔣曉雲根據案件情況,靈活選擇在線調解+司法確認等工作模式,為當事人提供足不出戶參與調解的便利,有效節約了當事人的時間和精力,曾在線化解一方當事人在莫三比克和印尼的兩起跨國案件。
2020年7月,南譙區法院、天長市法院開始試點使用全國工商聯開發的商會調解平臺,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實現同步對接和深度融合。之前,當事人參加調解有可能需多次到法院。商會調解平臺開通後,當事人只需提供身份信息、訴狀等材料,在企業、家裡都可以登錄平臺參與在線視頻調解。調解全程錄音錄像。調解成功,平臺自動生成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內容,推送給當事人在線籤字確認後即生效,也可申請司法確認,由法院案件管理系統自動生成案號及相關材料。調解失敗,則退回法院案件管理系統生成訴訟案號及相關材料,立案後進入訴訟程序。
兩個平臺融合後,可以在線會診涉企「疑難雜症」,實現糾紛「藥到病除」,有效推進了民營經濟領域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助力民營經濟糾紛高效化解。
通過5個多月的運行,南譙區法院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推送至商會調解平臺的案件484件,訴前調結458件,結案時間相比之前減少11天左右,企業訴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得到縮減。
隨著商會調解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一批中小企業主動上門尋求服務。
2020年11月,南譙區商會會長來到南譙區法院商會調解室,請求幫助化解5個買賣合同糾紛。調解員耐心疏導當事人,僅用5天時間,成功為雙方解決了矛盾糾紛。同月,天長市法院商會調解員陳乃元經過4次電話、微信、面對面調解,化解了天長市平安建築公司和今麥郎面品(天長)公司因工程質量不合格引發的工程款糾紛。「商會調解公平快捷,為我們外來投資企業解決了困擾3年之久的工程質量問題,創優了發展環境。」今麥郎面品(天長)公司經理張強說。
據統計,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滁州市兩級法院商會調解室共調解涉企矛盾糾紛3879件,調解成功2787件,其中在線調解成功509件,不但及時為企業紓困解難,也為法官減負。
1月7日,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員在線調解侵權糾紛。周瑞平 攝
2020年10月,滁州市總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全省唯一一家商會調解組織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滁州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為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南譙區法院、天長市法院先後通過現場連線向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第二屆民營經濟法治建設峰會匯報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不能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滁州法院和工商聯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新商會調解機制,組建專業調解隊伍,聚力化解涉企糾紛,實打實為企業紓困解難,成為滁州市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的一塊「金招牌」,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商事糾紛解決模式的新實踐。
民營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為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促進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根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工商聯通力合作,穩步推進民營經濟領域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實現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工商聯商會調解服務平臺對接。
地處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的滁州市兩級法院和工商聯發揚「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建立商會人民調解組織與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等聯繫對接機制;發展壯大商會人民調解員隊伍,使商會人民調解成為化解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矛盾糾紛的重要途徑。積極推進在線調解,實現兩大調解平臺有機銜接,用科技手段助力民營經濟領域高效率、低成本解決糾紛。
機制建起來了,經費落實了,兩大平臺對接了。下一步需要進一步壯大商會調解員隊伍,提高調解能力,落實履職保障,切實使調解平臺常用、管用、實用,讓商會調解在化解涉企糾紛、優化營商環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