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犍為12月30日訊(宋偉 記者 李京枝)12月30日,記者從犍為縣有關方面獲悉,日前,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組織的第五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評選結果中,清溪鎮榜上有名。這個突如其來的喜訊,讓犍為乃至整個樂山人頗感意外。清溪鎮連省級文化名鎮都未曾擁有,憑藉什麼,超過了聲名顯赫的羅城古鎮,一躍成為國寶級明星?撥開迷霧,探尋清溪古鎮成名背後的故事……
花落溪溪!是偶然還是必然?
憑藉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東風,清溪古鎮在這次入選的38個名鎮中,成為唯一一個越級申報成功的古鎮。是偶然還是必然?
早在西漢元光五年,清溪即已成為人口聚居地。東漢建武元年,清溪已成為四川通往雲南昭通要道中的一個重要驛站,唐永徽元年,正式置鎮,名懲非鎮。北宋大宗祥福四年明洪武四年,為犍為縣縣治所在地,民國二十二年10月更名為清溪鎮至今。
古鎮宋、元、明三朝連續作犍為縣縣衙360年,成為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於一身的歷史重鎮。歷來文風鼎盛,西漢大儒揚雄曾遊學於此,留下了一批遺蹟;詩聖李白亦曾遊歷到此,留下了「夜發清溪向三峽」的千古絕唱;歷代人才輩出,明清兩代文士武舉即達50多人;從古至今都是扼西南邊陲的一處重要軍事要塞,歷代在此駐兵戎守;同時又是古代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處水陸交通樞紐,水路下可達宜賓重慶,上可達樂山成都,陸路又可達大小涼山直至滇、黔,使之一度成為川西南聞名遐邇的客流、物流集散地。
清溪古鎮現存歷史建築最早為明代,大部為清代,一部分為民國時期。核心保護區內歷史建築和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為21萬平方米,佔核心保護區面積22萬米的95%,現代建築僅佔5%。全鎮所有歷史建築基本保持完好,傳統風貌猶存。全鎮現存歷史街道24條,形態格局和傳統風貌保存完好,有小巷4條,原始布局互相聯通,街巷兩旁均為歷史建築,整體為典型川南大型古民居群落。許多門窗、牆壁、屋脊、瓦當上都分別裝飾著各種雕塑,內容多為忠考禮義、福祿壽喜、花鳥草蟲等,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有一些裝飾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大大豐富了清溪古鎮的建築要素。古城牆、古碼頭、古城門、古牌坊、古匾額、古景、古樹、古家具、古裝飾、古雕堡、古碑刻等散布城中,素有九宮十八廟之稱。
古鎮山環水繞,山清水秀,整個自然環境原貌完整,風韻猶存,生態環境良好。馬邊河由西向東貫通全通全境,可全年通航。今天,213國道穿鎮而過,樂宜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成貴鐵路以及犍西高速經過該鎮;有香飄萬裡的茉莉花茶;有神秘的鄢家大院和原生態的同興桫欏湖……清溪古鎮既是犍為的、樂山的,也是四川的、全國的,同時也是世界的,既是當代的,也是子孫後代的。
清溪古鎮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