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代還自誕生以來便飽受爭議,在監管的不斷施壓之下,有的代還平臺已經關停業務,有的代還平臺屢次更名後依然活躍在市場中。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今年6月底,超級管家被曝光遭到下架,並且出現無法登陸的情況,作為一款頭部的信用卡智能代還軟體,超級管家擁有百萬級別的用戶量,突然的下架令大量使用者開始恐慌,有的甚至轉而投入其它代還軟體。
距離下架僅僅過去十天時間,「支付百科」了解到,超級管家改頭換面後捲土重來,不僅更換了軟體名稱,還實現了快速上線,此次更新也展示出信用卡智能代還軟體的包裝速度。
先後四次更換馬甲
目前,在超級管家的官方公眾號菜單欄裡,存在一個下載選項,點擊後自動跳轉到一個名為「智慧米源」的APP,下載界面中顯示著該軟體的主要功能,包括智能帳單、積分兌換、商戶收款等。
部分超級管家忠實用戶正在進行轉移,但由於該軟體可能正處於測試階段,許多功能未正式開放,導致許多此前超級管家的用戶仍然不能正常使用,信用卡還款受到影響,其它智能代還平臺也趁機搶奪用戶。
根據此前超級管家的介紹,超級管家是一款集信用卡智能還款、養卡提額、信用卡提現、線下POS等功能於一體的便民APP,也就是所謂的信用卡智能代還。
事實上,此次更名並不是超級管家成立以來第一次改名,超級管家的前身是金管家,而金管家第一代產品為卡盟,如今再次改名,將是第四次更換馬甲。從第一代產品卡盟到第三代產品超級管家,一路追隨的用戶不再少數。
去年11月,金管家更名為超級管家,在更名後僅僅兩天,便有用戶登陸時提示「因通道維護,暫不能制定新計劃」,金管家代還業務也被關停。
企查查信息顯示,超級管家的運營主體為廣州耀星互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莊華東,持有50%股份。
雖然經歷了多次更名,但超級管家一直對外表示是進行升級,無論怎麼改,每次更名後的運營時間都非常短暫,更名也無法改變違規的事實,曾經超級管家的代理商,如今已有人轉行賣起了保健品。
自超級管家誕生以來,遭遇過不少風波,還曾出現過惡意凍結帳號,收益無法提現的情況,許多用戶被無情收割,頻頻更名的背後,也暴露出超級管家欲掩蓋不斷出現的問題。
多家代還平臺關停
從叮咚智還到養提還再到超級管家,信用卡智能代還軟體風險屢屢曝光的背後,也反映出此類智能代還軟體尚不穩定,即便代還作為持卡人新的渠道,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智能代還軟體時,也應對信用卡代還的利弊充分衡量。
然而從去年以來,多家信用卡代還軟體出現風險問題。「支付百科」此前就曾報導過,「叮咚智還」、「養提還」等智能代還軟體,通過虛假交易的方式,坑害用戶的信用卡。。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智能代還軟體達數百家,由於準入門檻較低,吸引了大量玩家入局,導致了這些軟體質量參差不齊,許多平臺更是同時運營著多家信用卡智能代還軟體,有的功能與界面都十分相似。
在使用信用卡智能代還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亂跳商戶的情況,前一秒在青島市消費,後一秒交易便出現在了深圳市,這樣的信用卡消費記錄,極易引起銀行風控系統的監測,如果持卡人被降額封卡將得不償失。
智能代還軟體雖多,但真正靠譜的並不多,針對信用卡智能代還軟體頻繁引發的風險,監管層也在持續關注,並對不合規的智能代還軟體予以叫停。
2019年11月,銀聯發布了《關於開展收單機構信用卡違規代還專項規範工作的通知》,要求收單機構全面開展自查整頓工作,銀聯發文後不久,便有信用卡代還平臺主動關停相關業務。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還吧、賺賺科技等多家代還平臺關停代還業務,智能代還平臺的關閉與更名說明監管的整治起到了應有的效果,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也會有更多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智能代還迎來關閉。
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銀聯發布的文件不是針對所有的信用卡代還平臺,只是打壓利用虛擬帳戶替持卡人還款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