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從「科教名城」邁向「創新名城」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2021-01-20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1947年12月在南京原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召開中國古生物學會復活大會時的參會代表合影,參會者後來大多成為中國古生物學各門類研究的奠基人。南京古生物所供圖

苜蓿園東街1號,上世紀80年代28所所區全貌。 28所供圖

    位於江寧無線谷的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裡,5G移動通信核心的毫米波晶片最近剛剛研製成功,晶片將進一步封裝集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毫米波天線陣列,預期將商用於5G移動通信系統,解決我國毫米波晶片進口限制問題。

    隨著一系列科技成果項目落地,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正一步步邁出堅實的步伐。 

    從解放初期的科研機構雲集,到如今的科教資源豐厚:53所高校,80萬在校大學生,80多位在寧兩院院士,12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南京是名副其實的科教名城。回望70年,南京科技創新大潮澎湃,重大成果競相湧現。

    科技創新是場接力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創造的好幾個「全國第一」,到作為全國唯一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10年的先行先試,再到今天舉全市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從「科教名城」到「創新名城」,南京穩步前行。

相關焦點

  • 南京:從科教名城邁向創新名城
    新華社南京6月22日電題:南京:從科教名城邁向創新名城新華社記者蔡玉高、朱程投資16.7億元的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啟動、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落戶……去年以來,南京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名城建設取得一系列突破:包括3名諾獎得主和24名院士團隊領銜建設的123家新型研發機構籤約落戶、一批高精尖技術正加速走出「深閨」。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名城會
    2018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和來自35個國家的青年代表參加南京名城會「一帶一路」國際文學暨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圖為代表們走進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博物館。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2019年9月7日下午,汶萊公主瑪斯娜在南京小紅花藝術學校觀看演出後與小演員們合影留念。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攝
  • 代表委員為南京建設發展「打CALL」: 打造創新名城,南京大有可為!
    他們紛紛為南京建設發展「打CALL」:「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南京大有可為!」在點讚南京科技創新政策、創新創業環境同時,他們也表達了積極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具體計劃,並提出一些有益建議。   2018年,南京將打造以「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園區」為顯著標誌的創新名城,人才是關鍵!作為「人才高地」,南京大學擁有豐富的人才優勢,其中包括30多名院士,我們將積極助力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 2021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召開 三百雲作為首批應用場景發布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1月4日上午,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會議中心召開。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南京市政協主席劉以安,南京市委副書記沈文祖,江蘇省科協主席陳駿等6位在寧兩院院士,以及企業、園區、創新創業人才、新研機構、服務機構的代表、參加書記報告會的60位市政協委員、長三角科創圈的城市代表等參加大會。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發展「快車道」上,南京動能澎湃
    新機遇面前,我市已迎「風」飛翔,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得益於近年來創新驅動、動能轉換練就的過硬「內功」。   我市是全國科教中心城市,擁有普通高校53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2所),在校大學生80多萬,兩院院士80多名,國家級科研平臺120多個。怎麼把好資源變成強產業?
  • 南京連續4年「一號文」聚焦創新名城建設
    心無旁騖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第一戰略,南京連續四年發布「一號文」,均聚焦創新。2021年南京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主題依然是全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20條文件內容顯示出南京更為重視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吸引,更加強調創新鏈與現實應用、與產業鏈的融合,南京持續營造各要素相互激蕩的創新生態,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石湫 南京南部崛起文藝科教新城
    位於南京南部的石湫街道,東鄰溧水城區,南鄰石臼湖,北接祿口空港,S9輕軌穿城而過,地處南京主城中心1小時通勤圈,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良,山水交融,擁有「兩山夾五溪、城田村交錯」自然風貌特色,是溧水區三大新城之一、六大經濟功能板塊之一。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京:發揮三大優勢 形成三大力量
    城市中位居第四;發展模式由跟進變成跟進與創新引領並進同行,創新名城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在全省和全國的地位由中間板塊變成江蘇引領城市。 幾年前,南京溢出效應顯著,現在是虹吸效應與回波效應同時增強階段。   基於這樣的判斷,我覺得南京「十四五」發展的重點是以人民美好生活為根本宗旨,以「四新」(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為主要目標,著重推進三大任務,即推進高質量發展,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打造新型舉市體制,以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創新名城;以現代製造業為重點,建立凸現南京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 科教名城如何解決成果轉化難題?新型研發機構的南京探索
    幾年前,擁有53所高校、80多萬大學生、80多名「兩院」院士的南京,還在頭疼於如何將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沉睡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產業勃興、城市增長的動力。如今,經過短短兩三年探索後,南京的「創新名城」建設已初見成效,新型研發機構正是南京撬動上述難題的「支點」之一。2020南京創新周紫金山創新大會現場。
  • 加快創新名城建設 南京又出臺務實舉措_南報網
    12月8日,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在寧舉行。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發展,全面加快創新名城建設的又一務實舉措。 校地合作,融合共贏。 南大東大深度融入南京創新名城建設近年來,南京聚力推動創新名城建設,而在融入創新名城建設的高校中,南大和東大表現搶眼,在重大平臺建設、新研機構發展、人才培養、科技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2021跨年夜 一起來「遇見新聲」
    南京弘陽廣場往年舉辦的音樂活動。  南京作為歷史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有優秀的高校和大學生作為培育原創音樂的優渥土壤,有年輕的音樂人努力探索音樂市場。為激勵和鼓舞廣大青年音樂人的創作熱情,2020年12月31日19:30-24:00,我們將在南京弘陽廣場掀起一股原創音樂之風,邀請全市音樂愛好者一起見證南京青年原創音樂的魅力,一起來「遇見新聲」。  打造「南京聲音」專屬平臺  南京是大學之城,打造創新名城、美麗古都需要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
  • 南京市與南京大學首批重點合作項目啟動 名城名校聯袂,探路「創新...
    中國江蘇網訊 8月17日,南京市與南京大學聯合召開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會議,籤署實施首批10項重點合作項目。這標誌著雙方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創新示範區建設正式邁開大步。名城與名校聯手、名校與名校聯姻、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動——一個「聯」字道出雙方合作探路「創新示範區」的關鍵。與會專家評價,此次「南南合作」將推動南京教育發展和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為大學、城市未來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市多家企業入選「網際網路百強榜」
    江蘇8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數字商務企業  江蘇是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南京是國家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城市。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的衝擊,但江蘇電子商務依然保持著強勁的韌勁。今年1至9月,江蘇實現網絡零售總額7230億元,同比增長9.6%。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雨花:「軟硬」雙輪驅動,進軍都市工業
    按照「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的總思路,雨花以數字產業化為著力點,實現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高端化發展,以產業數位化為新方向,加快發展新型都市工業,聚力打造區域創新體系。   為此,該區今年以來持續發力,召開多場推介會。
  • 南京發布2018年市委1號文件: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省委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要求,按照南京市委實施創新驅動「121」戰略,南京出臺市委1號文件:《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十大政策措施,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形成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園區
  • 民國時期的首都,江南名城——南京
    民國時期的首都,江南名城——南京中國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文明古國,除此之外文化底蘊也非常深厚,也正因為如此,才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小編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地方就是江南名城之一,位於江蘇的南京。南京是一個著名的文化古都,不論是人文景觀,還是歷史文化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中國有著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而南京也有著「天下文樞」美稱。南京,大家應該都對它不陌生。因為南京,在民國時期曾經被作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首都,一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而這十年也是南京最為輝煌的時刻,在這十年裡南京大力發展城市建設,在當時南京可以說是全國最有實力的城市。
  • 南京論壇傳真!名城名校攜手聚焦AI,開創未來
    南京論壇傳真!名城名校攜手聚焦AI,開創未來 2019-11-28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名單出爐 創新名城跑出新高度
    雙創要素向縱深不斷推進,南京在系統設計的創新名城建設實現路徑上將穩步前進。從發布白皮書到建立培育庫,創新名城建設循序漸進獨角獸、瞪羚企業是創新創業浪潮中的耀眼「明星」,代表著新經濟的活力,是衡量地區創新發展水平的風向標。
  • 南京市委書記: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南京"創"字當頭
    「今後這幾年,是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我們著重要做好創新驅動這篇大文章,把南京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充滿活力令人嚮往的現代化國際性的人文綠都。」今天下午,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接受媒體採訪:從科技人才創業到傳統工業創新,這位被當地市民親切稱為「創書記」的地方官員,談到該市正在全面推進的「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之路,激動振奮之情溢於言表。
  • [直播南京]張敬華率團赴臺灣考察訪問 攜手建設創新名城 深化寧臺...
    [直播南京]張敬華率團赴臺灣考察訪問 攜手建設創新名城 深化寧臺交流合作 張敬華率團赴臺灣考察訪問,攜手建設創新名城,深化寧臺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