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1日
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
湖南共有19項入選
其中,永州道縣
端午節(道州龍船習俗)成功入選
此次公示期為20個工作日,自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止。公示期屆滿無異議的,文化和旅遊部將依法報請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布。
湖南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據悉,今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道州龍船小百科
端午佳節賽龍船是道縣的優良傳統。2002年,道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龍船之鄉」;2006年,「道州龍船賽」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道州龍船源遠流長,傳承千年不息,規模盛大,賽事精彩,龍船工藝精美,已發展成為一項集紀念、健身、娛樂、交流等為一體的群眾性文化健身活動,民俗色彩十分濃鬱,其主要特點有:
歷史悠久
王建軍 攝
道州龍船賽習俗歷史悠久,起源於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與紀念屈原、周敦頤密切聯繫。有文字記載的,可以追溯到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據《道州志》記載:「萬曆三十六年(1608)州守韓子祁革龍舟40艘,重修水南浮橋。」
民間自發
蔡小平 攝
道州人對龍船競技的熱愛,純屬於自發性質。因為地域特色,道州人與這種水上競技結不解之緣,發自內心熱愛這項水上運動。近年來,每年自發參賽龍船達100多條,2019年達到144條,為近年之最。道州人情感濃烈,把龍船競渡演繹得激情澎湃,震天撼地,封建統治者怕這一習俗愈演愈烈,難以控制,怕出亂子,於是,多次幹預道州龍船競渡。宋太祖趙匡胤曾經三次傳旨,不準湖南、四川一帶人民「為龍舟戲」。據記載,明朝萬曆三十六年,州官韓子祁將道州百姓40艘龍舟全部沒收,用於重修「水南浮橋」。另有州官藉口維護治安,禁止瀟水競技,縣城東陽坊將其「九龍二虎」11艘龍船悄然移至城北大壩塘競技,並留下「瀟江端午靜悄悄,人海誰知在北郊。夢裡州官渾不覺,九龍二虎動高潮」詩一首。道州龍船並沒有因統治者的主觀臆斷停滯,由於州民從內心喜愛,所以千百年來得以傳承,且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清光緒三年修《道州志》記載:「(道州)五月端午,城市龍舟競渡於東西洲,鼓聲喧震,觀者如堵。」
龍頭獨特
道州龍船有著鮮明的「道州標籤」,特別是其龍頭,造型奇特,為道州獨有。外地龍舟上的龍頭是清一色的龍頭,而道縣龍舟上的龍頭卻分龍、虎、鳳、麒麟四類。龍頭、虎頭又分多種顏色。如:龍頭分金龍、黃龍、烏龍、青龍、紅龍、白龍等六種;虎頭分金虎、黃虎、紅虎、黑虎、白虎等五種;鳳頭目前只有一種為粉紅色,俗稱"金鳳"。道縣龍船的龍頭豐富多樣,有十二類最具代表性龍頭,如:金龍、黃龍、烏龍、青龍、白龍、金虎、白虎、黃虎、黑虎、紅虎、金鳳、麒麟。並且每一個龍頭造型都代表一個村落和一個族群的信仰和歷史源流,保存了「一村一信仰」的文化信息,道州人「見龍頭便知是哪村人」的俗話也由來已久。
祭祀聖賢
龍船賽一般公認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習俗。但道州龍船賽除了紀念屈原以外,還紀念理學鼻祖周敦頤。周敦頤開理學先河,是湖湘文化先驅,「心承孔孟,道啟程朱」,是孔孟後一人。周敦頤是世界級的哲學家,其思想影響深遠。周敦頤創太極圖,寫《愛蓮說》,為人為事為官,皆為上品,其純潔的內心世界,為後世稱道。周敦頤又是道縣本土人,而且其誕生於1017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午時,正是端午節這一天。因此,道州龍舟下水,一定是在午時之後。所以,道州龍舟是紀念屈原和周敦頤兩位先賢的。
來源:綜合紅網、道州發布
原標題:《厲害了!永州或又將新添一國家級項目》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