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娘惹文化」,傳承於中國又繼承當地文化

2020-12-26 邊牧人

「娘惹文化」始於明朝永樂年間,當時發生的一起遠洋事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件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我們在當時的視野下去看,鄭和下西洋動用了大量的錢糧,而當權者為了尋找建文帝或是宣揚國威的初衷也註定了這場遠洋最終都將停擺。但是,從長遠的歷史線看,鄭和七下西洋在世界留下了眾多的足跡,播下了華夏文化的火種。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不少華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南洋地帶,這些華人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傳統,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群體。當地人把這樣的華人群體叫做「峇峇娘惹」,其中,「峇峇」指男性,「娘惹」指女性。

「娘惹文化」則是指這些華人在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飲食、服飾衣著等文化特性。

娘惹服飾

衣服上的刺繡還帶有中國刺繡的風格

娘惹的服飾為紗籠戈巴亞(sarung kebaya),其中上衣是一款帶有豐富刺繡、具有馬來式風格的襯衫,它由絲綢,緞或天鵝絨製成。中央開口通常由胸針而不是紐扣固定。腰部以下著西式長裙。娘惹們也使用裝飾品如胸針,耳環和吊墜等銀飾來裝飾自己。

娘惹的繡鞋也見中國古時女子繡鞋的特點,不過,娘惹的繡鞋上不僅會採用刺繡的方式,還用了珠繡的方式。將千粒微如米粒的珠飾穿透細如髮絲的針線,經過3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雙精美的繡鞋。

娘惹首飾

娘惹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各種首飾外,在出嫁的時候,更是需要佩戴隆重精美的首飾。

娘惹裝飾品結合中華傳統的龍鳳花鳥圖案,用金、銀、銅打造,又多採用鏤空的馬來式風格打造而成。

項鍊上鑲著珠寶,耳邊垂著耳墜,胸前的金銀扣牌鑲嵌著珍珠寶石,而且還有精緻得不能再精緻的花紋。

娘惹菜

娘惹菜結合了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主要以甜酸、辛香、微辣等為主,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可見當時物質資源比較豐富,烹飪方式追求突破。

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傳統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

娘惹糕也是娘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作為判斷娘惹們是否優秀的一個依據。娘惹糕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成,甜度適中,有嚼勁。

小結

除了這些以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帶有娘惹風格。這些傳承自中國明清時期的娘惹們保留了中國古代女子的一些傳統習俗,秉承了中華文化的思想和底蘊,也繼承了南洋當地的文化風氣。它不僅顯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人在生活習俗上相融,而顯示了兩種文化之間的包容與和諧。

END

相關焦點

  • 馬六甲與娘惹文化
    這裡是鄭和船隊當年登島的地點,如今生活著當年船員們的後代——巴巴娘惹。在馬六甲的老城區,有一條馬六甲河,是鄭和船隊靠岸的地方。沿河街道上至今還矗立著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隍廟,廟內供奉著關公、觀音和媽祖。據史料記載,15世紀初,一些原籍福建或廣東的明朝商人來到馬六甲的前身——滿剌加王國及鄰近地區,其中也包括當年跟隨鄭和下西洋的一些船員。
  • 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新加坡的娘惹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15世紀初,明朝人鄭和所帶領的船隊七下西洋,多次停留在馬來半島,加深了明王朝與南洋各國的聯繫。從那時起,許多華人男子移民到東南亞後和當地的馬來族或其他民族的婦女通婚。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Baba),女性後代則稱"娘惹"(Nyonya)。
  • 馬六甲與娘惹文化:鄭和下西洋後的文化交融
    他們與當地馬來人通婚生下子女,男性稱為「巴巴」,女性稱為「娘惹」,統稱為「巴巴娘惹」。巴巴娘惹構成了馬來半島原住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身上體現了兩種文化的融合。  在馬六甲一家小飯店歇腳時發現,那飯店的小院酷似中國南方小鎮的農家院落。聽說我來自中國,女店主格外熱情,幫我們點「娘惹菜」。
  • 文化底蘊深厚的檳城,500年歷史的娘惹文化,成為一抹絢麗風景
    檳城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城市,主要以馬來人、中國人、和印度人為主,是多元文化並存共發展,也是華人最多的城市。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很多店鋪是中文,很多人語言用的是中文,你會有一種置身國內的感覺,很多中國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裡還有500多年歷史的娘惹文化,更是打上了中中文化的烙印。
  • 東南亞華人從「娘惹」文化中尋中國味道
    東南亞華人從「娘惹」文化中尋中國味道 2014-06-11 16:20:42屆時觀眾將可以一睹娘惹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地位的提高,東南亞華人越來越重視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娘惹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南洋文化。絢麗多彩的娘惹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當地人和遊客的推崇和喜愛。  峇峇娘惹族群,是唐宋明時期中國移民和馬來人所生的後代,男的被稱為峇峇,女的為娘惹。現在,峇峇娘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
  • 新加坡的市井文化-娘惹文化!
    那麼除了你能看到的都是新加坡最為人知的一面,那麼你對新加坡的市井文化有了解嗎?最能代表這種文化的一定是娘惹文化,要想明白娘惹文化一定要先知道什麼叫娘惹!新加坡娘惹博物館娘惹文化其實就是華人下南洋的歷史,主要就是在很早以前下南洋的中國人,他們定居下來並娶了當地的馬來人為妻,就把其後代子孫稱為「土生華人」,其中男性後裔稱為「峇峇(Baba
  • 《小娘惹》熱播,帶你領略中西文化薈萃的精華-娘惹服
    小娘惹劇照娘惹是明清時華人下南洋,娶當地人為妻,生下的女兒就叫娘惹,是娘惹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當地服裝的基礎上,融合西方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就是娘惹服飾。娘惹服至於文化特點,移民華人除了融入當地文化。到了英殖民時期,又融入西方文化特色。最典型的,就是女性服飾,移民華人的女性衣著,常見的是刺繡梅花,牡丹、鳳凰等中國元素。
  • 娘惹文化
    最近央視熱播的《小娘惹》將地域色彩濃鬱的馬來文化推向觀眾。不得不說,作為一部翻拍劇(2008版),而且劇情老套、屬於已經過時、被觀眾吐槽的苦情劇,能掀起如此強烈的討論,除了明星的高顏值外,劇組的服化道和獨樹一幟的「娘惹文化」起到了絕對的支撐作用。
  • 華人下南洋和馬來人通婚生的女孩叫娘惹,富貴卻又地位低下!
    娘惹是在馬來出現頻率極高的名字,在各個地區都有傳統娘惹菜的招牌,但是對於娘惹文化我們還是知之甚少,只知道她們是曾經下南洋的華人與馬來當地人通婚之後的後代。娘惹料理也在馬來不斷傳承與發揚。在檳城有著許多關於娘惹文化的博物館,喬治城的喬生博物館很好的記錄並展示了真實的娘惹文化,將下南洋華人的一生以及他的後代生活現狀展現在世界各地遊人的眼前,讓人們對於神秘的娘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喬生博物館原是私宅,它是屬於一位鄭姓官員的老宅子,從下南洋到將生意做到風生水起,還回到國內買了官。
  • 新加坡「娘惹展」首次造訪成都 傳承傳統中國文化
    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過中國節……他們身上延續著千百年來的傳統中國文化。作為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活動之一,新加坡駐成都總領事館不僅帶來了美食,也帶來了獨特的娘惹文化。5月16日,記者對葉艾明和葉雪兒兄妹進行了專訪。葉艾明和葉雪兒來自一個大家族。
  • 《小娘惹》開播,快來了解一下娘惹文化
    《小娘惹》是由新傳媒電視公司制播的華語電視劇,新傳媒電視45周年臺慶劇。該劇主要以足不出戶的「娘惹」們在家中因為爭寵而產生一系列明爭暗鬥為主線,講述了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那麼小娘惹究竟講的是什麼呢? 娘惹又是什麼意思?
  • 峇峇娘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之花出海後的升華綻放
    鄭和下西洋之時,帶領著龐大的使團隊伍,追隨鄭和的一部分人留在了馬六甲,與當地的土著女子通婚,他們所生的男孩子就被稱為峇峇,女孩子就被稱為娘惹。清末中國時局的動蕩,大批的中國人下南洋,峇峇娘惹族群逐漸壯大,華人丈夫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日常生活卻逐步被馬來化。峇峇娘惹文化融合了南洋當地文化和中國文化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娘惹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一面。
  • 你知道新加坡娘惹是什麼意思嗎,帶你走進熱帶風情娘惹文化
    後來明清時期大量廣東、福建一帶的民眾冒險下「南洋」到異國尋求生路,定居後娶當地女子他們的後代有了新的身份,然後他們把馬來人的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醞釀出一個全新的娘惹和峇峇文化。而這個娘惹文化就是中華文明和當地馬來西亞文化的結合造就出的獨特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新加坡航空空姐身上穿的制服,就是娘惹女裝的baju kebaya,腳上穿的嵌珠拖鞋是娘惹女鞋Kasut Manek。「娘惹」及其影響力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謂是舉足輕重。
  • 帶你了解一下新版電視劇《小娘惹》背後當地華人的語言文化
    —Tina"《小娘惹》在新加坡可是紅翻了天,據說打破了新加坡15年的收視記錄,每天有110多萬人觀看(新國總人口400多萬)。"—Diane 娘惹是指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就是baba nyonya,也是當地土生華人,在馬六甲、新加坡都比較多。
  • 娘惹是什麼意思?娘惹文化是什麼?
    娘惹指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也是土生華人,在馬六甲、新加坡都比較多。馬來西亞娘惹文化裡娘惹是對女性的尊稱,現在還有娘惹嗎?娘惹是什麼意思?娘惹文化是什麼?娘惹的由來1、在明代有一批來自大陸的移民定居在馬六甲,也有一說是陪同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國王的五百童男童女繁衍的後代,他們融入了當地社會、語言及習俗受了當地文化的影響,但他們仍堅持中華傳統,信奉佛道,沒有被穆斯林化,滿清入關後,這批化外之民仍保持明人風習,馬六甲幾經西方侵入後,他們開始散居馬來半島,其中有一部分移居到新加坡
  • 《小娘惹》聚焦女性意識覺醒,南洋美學彰顯文化自信
    電視劇《小娘惹》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南洋地區為背景,通過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跨度,講述三代娘惹的命運變遷,書寫三個華人家族的糾葛興衰,展示了獨特的娘惹文化。不過,時值日本入侵南洋,菊香洋介雙雙在戰亂中去世,引發大眾的熱議與不舍。隨著第三代娘惹月娘(肖燕飾)上線,劇情進入了新的軌道。區別於第一代娘惹天蘭(塗凌飾)的逆來順受,菊香的隱忍與反抗,月娘的個性有著母親所沒有的灑脫與率性,可以說,月娘更接近於一個現代女性。電視劇《小娘惹》跳脫出了傳統年代劇的女性宅鬥,而是通過三代娘惹的命運變遷,去體現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 《小娘惹》翻拍,峇峇娘惹文化令人驚嘆,堪比舌尖上的中國
    峇峇娘惹又稱土生華人, 是對15世紀移居南洋的中國人與當地土著人結合的後裔的稱呼。這些土生華人的先祖多來自閩南和潮汕地區, 父親是華人, 母親是馬來土著人, 他們結合生下的孩子, 男孩稱「峇峇」 (Baba) , 女孩稱「娘惹」 (Nyonya) 。
  • 《小娘惹》帶熱「娘惹文化」 什麼是峇峇娘惹?
    實際上,早在2008年,由謝敏洋、盧燕金共同執導的《小娘惹》首次播出後,就風靡了整個東南亞,兩年之後該劇又在中國的幾家衛視播出,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新版《小娘惹》劇照。來源:電視劇《小娘惹》官方微博華麗的宅邸、豔麗的服裝、精美的衣飾、可口的菜餚……充滿南洋特色的元素穿插在全劇中,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探尋「峇峇娘惹」:一方古老的東南亞華僑華人文化
    他們憑藉自身豐富的商業貿易經驗,在當地積累了可觀的財富。諸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考證並指出,這一批移民到馬六甲的華人與當地馬來西亞人結婚後生下的男孩子便被稱作「峇峇」,女孩子則叫做「娘惹」,土生華人「峇峇娘惹」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其中,「峇峇」主要負責在外參加社會事務,而「娘惹」則足不出戶,更多地管理著家中事務。「峇峇娘惹」與之後「下南洋」的華人有所不同,他們在當地居民中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 是娘惹文化的魅力啊
    隨著《小娘惹》的熱播,讓我們了解到了娘惹文化。這種與我們平常了解到的文化有一定的不同,讓我們眼前一亮,想沉浸在這迷人的文化中。那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娘惹文化吧!娘惹文化指的是南洋的文化,是明朝漢族男兒下南洋後娶當地女子混合形成的文化,其後代女子穿娘惹服。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娘惹服有著獨特的魅力,是娘惹文化的一大特色。服飾寬鬆,但又能勾勒出女性的線條與曲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