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文化」始於明朝永樂年間,當時發生的一起遠洋事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件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我們在當時的視野下去看,鄭和下西洋動用了大量的錢糧,而當權者為了尋找建文帝或是宣揚國威的初衷也註定了這場遠洋最終都將停擺。但是,從長遠的歷史線看,鄭和七下西洋在世界留下了眾多的足跡,播下了華夏文化的火種。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不少華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南洋地帶,這些華人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傳統,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群體。當地人把這樣的華人群體叫做「峇峇娘惹」,其中,「峇峇」指男性,「娘惹」指女性。
「娘惹文化」則是指這些華人在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飲食、服飾衣著等文化特性。
娘惹服飾
娘惹的服飾為紗籠戈巴亞(sarung kebaya),其中上衣是一款帶有豐富刺繡、具有馬來式風格的襯衫,它由絲綢,緞或天鵝絨製成。中央開口通常由胸針而不是紐扣固定。腰部以下著西式長裙。娘惹們也使用裝飾品如胸針,耳環和吊墜等銀飾來裝飾自己。
娘惹的繡鞋也見中國古時女子繡鞋的特點,不過,娘惹的繡鞋上不僅會採用刺繡的方式,還用了珠繡的方式。將千粒微如米粒的珠飾穿透細如髮絲的針線,經過3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雙精美的繡鞋。
娘惹首飾
娘惹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各種首飾外,在出嫁的時候,更是需要佩戴隆重精美的首飾。
娘惹裝飾品結合中華傳統的龍鳳花鳥圖案,用金、銀、銅打造,又多採用鏤空的馬來式風格打造而成。
項鍊上鑲著珠寶,耳邊垂著耳墜,胸前的金銀扣牌鑲嵌著珍珠寶石,而且還有精緻得不能再精緻的花紋。
娘惹菜
娘惹菜結合了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主要以甜酸、辛香、微辣等為主,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可見當時物質資源比較豐富,烹飪方式追求突破。
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傳統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
娘惹糕也是娘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作為判斷娘惹們是否優秀的一個依據。娘惹糕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成,甜度適中,有嚼勁。
小結
除了這些以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帶有娘惹風格。這些傳承自中國明清時期的娘惹們保留了中國古代女子的一些傳統習俗,秉承了中華文化的思想和底蘊,也繼承了南洋當地的文化風氣。它不僅顯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人在生活習俗上相融,而顯示了兩種文化之間的包容與和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