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除夕」 是古代人美好的祝願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2020年的正月已經過去一大半了,按照傳統的習俗,年就算是過去了。但每到新年,這除夕的話題,就像一道簡答題,時時刻刻考驗著放假期間被迫營業的小朋友們。「過年」和「除夕」是多少人兒時的回憶。近期持續熱播的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中,文化學者趙普用生動的講述方式為觀眾娓娓道來「年」和「夕」的故事。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由趙普策劃打造,第一星傳媒、華茅、西瓜視頻聯合出品,以短視頻的形式在西瓜視頻播出,旨在通過趙普獨特的風格,解讀古今。

  (點擊查看圖片)

  「過年」和「除夕」蘊含很多內容

  在中國各地,關於過年和除夕的習俗有很多的表達方式,但是可以統一的是: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臘月三十,春節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除夕又叫「大年夜」、「除夕夜」等,是整個新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過年和除夕的內容也收到地域的影響,除了我們熟知的吃餃子,貼春聯。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過年要吃年糕和湯圓。還有的地方,流行吃糖環,這個比較少見,是一個圓圈樣的東西,裡面類似五角星,寓意生生不息。除了吃的,南方一些地區還有一種「出方」的習俗。過年的時候,全家人都要早早地起來燃放爆竹接年。還要全家人穿著新衣服圍坐餐桌吃年糕,寓意為在新的一年裡,生活比蜜甜,尤如芝麻開花步步高。

  到了北方,過年要貼窗花,剪出各種的花紋,寓意來年吉祥如意。音同「福祿」,的葫蘆,也絕對是北方人過年的「寵兒」,什麼冰糖葫蘆、西葫蘆水餃、等等。不僅吃,還把葫蘆作為節日的吉祥物擺件,放在桌子上,可以添福氣招好運。到了三十那天,全家老小換上新衣服,等到12點一過,放鞭炮、點菸花。初一早上還要敲鑼打鼓,迎接新的一年。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同的民俗蘊含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驅災避禍,祈求來年也會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全家平安。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現在並不是每家每戶都依靠農業生活,但是這種歡樂美好的習俗卻流傳了傳了下來。成為過年期間尤其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

  「過年」和「除夕」除的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在不同地區的版本,是大致相同的。傳說,古代有一個怪獸長得相貌猙獰,身型龐大,總是在年終歲末為害鄉裡,吃掉糧食,吞掉家裡的牲畜。人們把它們叫做年獸或者是夕。後來人們發現這個怪獸害怕火焰和紅色還有特別大的響聲。於是,人們就在每年它即將出現的日子,貼上大紅色的春聯福字,掛上紅燈籠,再燃放煙花爆竹。嚇跑這些怪獸,這樣全家人和莊稼都會平平安安。人們把這些行為稱之為:「過年」和「除夕」。

  而對於「年」和「夕」的真實身份,趙普講到:首先,這種怪獸過年的時候依然活躍,肯定不需要冬眠。其次,它對聲音非常敏感。其次,它害怕火焰,又知道年底家家有餘糧,那麼應該很聰明。那符合這個特徵的就是,山魈。《聊齋志異》中就出現過山魈的記載。聰明的古人又找到了一種外形和特點都很類似的生物,能讓大家一目了然的,就是大馬猴。很多70、80後朋友在兒時聽到長輩經常說的那句話:「再不好好睡覺,大馬猴來抓你了」。這句話的主人公。大馬猴就是山魈,同樣害怕火焰、響聲、紅顏色。於是人們在過年的用火焰和煙花爆竹驅逐它們;用紅色的春聯嚇跑他們,不要讓他們打擾了快樂的新年。

  一個傳說,也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趙普認為這個關於我們中國最重要節日的傳說,從現實角度來看,是有根據的,因為自古我們國家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包括春節在內的古代眾多節日,都與農耕生產相關。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來年莊稼豐收,全家幸福平安,是歷代中國人民最大的心願。各種民俗習慣,也折射出古人的智慧和對幸福的憧憬。節日的根源就在勞動人民的手中和心裡。

  傳統的民俗讓我們的新年變得更有意義,這個美好的故事也不僅是留給我們大家一個過年的習俗,更是古代人民慶賀豐收,祈求幸福的美好祝願。繼承和發揚傳統才能使走向未來的腳步邁的更踏實。這也符合我們當下人民期待國家日益強大希望生活美滿的追求。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相關焦點

  • 「過年」「除夕」,是古代人民最美的祝願
    但每到新年,這除夕的話題,就像一道簡答題,時時刻刻考驗著放假期間被迫營業的小朋友們。「過年」和「除夕」是多少人兒時的回憶。近期持續熱播的中國首檔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中,文化學者趙普用生動的講述方式為觀眾娓娓道來「年」和「夕」的故事。中國首檔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由趙普策劃打造,第一星傳媒、華茅、西瓜視頻聯合出品,以短視頻的形式在西瓜視頻播出,旨在通過趙普獨特的風格,解讀古今,發現美學真諦。
  • 古代這些描寫除夕過年的詩句,意境優美,寓意喜慶,快來欣賞吧
    春節過年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稍微空閒,熱熱鬧鬧的團聚在一起,這種家的感覺和新的希望總讓人特別歡喜。而在古代,也有許多詩詞曲描寫過年的盛況。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第一首,宋代王安石《元日》。
  • 春節文化解讀,除夕傳說及過年風俗有哪些,讓我們過個喜慶歡樂年
    這幾年採購年貨又多了一個渠道,更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快遞員天天忙個不停,不到過年,東西好像永遠都買不完似的。古代的春節人們也是早就備好年貨,首先準備的就是酒,因為有的要自釀糧食酒,就得提前燒制完。除夕家人圍坐一起守歲,大人孩子都喝點酒慶賀新年,還有闢邪的作用。
  • 除夕習俗知多少!你家是這樣過年的嗎?
    」今天是2019年農曆除夕啦在外的遊子們都歸家了麼在除夕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是多麼溫馨而快樂的時光啊那麼,除了除夕之夜的年夜飯外你還知道除夕要做些什麼嗎且聽小編一一道來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復用。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
  • 我國古代人是如何過除夕的?
    我國古代人是如何過除夕的?2、送節物  史料記載,除夕這天宋代皇帝有賜文武大臣鍾馗像的風俗。如北宋神宗時期,宋神宗就命畫工摹拓鍾馗像,然後雕版印刷精裝後,將成品賜給中書省和樞密院中的官員。除夕之夜,神宗又派入內供奉官就東、西府給賜鍾馗之像。
  • 除夕是什麼意思?除夕是過年嗎?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辭舊迎新的標誌,每年的春節與除夕都是我們最重要的時候,兩者是首尾相連的,對於這兩個節日有的人會弄混淆,那麼2018除夕夜是過年嗎?過年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而除夕是上一年的最後一天,不能算是過年。
  • 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 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
    快到過年了,好些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工都準備回家過年了,過年大家都會做一大桌的美食。農民朋友你們知道嗎?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嗎?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相傳除夕吃餃子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從此結束了混狀態,而餃子就是這樣從「混沌」演變過來的,古時候「混沌」和「渾囤」是諧音,有「糧食滿囤」的意思。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和女蝸造人有關,為感謝女蝸,人們就用包餃子來紀念女媧的功績。那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餃子一般是會在除夕12點之前包好,等到大年初一的子時就可以吃餃子了,吃餃子代表著吉祥如意、喜慶團圓的意思。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守歲按照中國傳統文化,除夕要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裡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
  • 除夕、大年夜,除舊布新迎新年
    除夕,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根據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敲鑼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
  •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描寫除夕的詩詞有哪些除夕傳統習俗介紹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
  • 除夕的節日習俗有哪些?除夕的特色活動有哪些?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那你知道除夕的節日習俗有哪些?除夕的特色活動有哪些?       一、除夕的節日習俗        4、貼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5、燃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 除夕的正確打開方式!
    ,宜團圓一家人歡聚一堂,通宵不眠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今夜,是難忘的一夜這一夜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在此網絡臺給您送福啦把福送給TA除了送福,除夕當天大家還要守歲、祭祖、燃爆竹、討壓歲錢還要闔家吃一頓熱鬧的年夜飯這些除夕習俗,你都準備好了嗎?
  • 2019我們一起感受除夕的味道
    年味,是中國人複雜感情的融合與交織年年過春節,歲歲辦年貨這是從小的記憶,也是最溫暖的記憶過年是中國人的大事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幹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日「年貨」
  • 什邡人從小年到除夕的過年習俗大全,老傳統不要忘了!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諺告訴我們,從小年到除夕之間的每一天,幾乎都不能閒著。今天微妹兒就帶大家來看看從小年到除夕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呢?買春聯市民選購春聯一般在除夕之前,什邡人都會在門口貼上春聯、門神、「福」字等,以表達新一年的良好願景,祈求來年紅紅火火。過去,大多由家裡的老人撰寫春聯,而如今更多的是走上街頭購買精美的春聯。
  • 大年三十是除夕嗎?
    小編所在單位就是從大年三十那天開始放假的,很是羨慕那些早已回家過年的朋友。二、大年三十是除夕嗎?大年三十是除夕。農曆臘月最後1天是除夕。除夕是指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又稱為年三十。「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 除夕過年為什麼要吃雞,原來是取意吉祥之意,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紅紅火火迎新年!一家老少歡歡樂樂忙著做團圓飯。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除夕準備的祭祀東西中雞是必不可缺的供品。這個特殊家禽「雞」到底與中國文化有什麼淵源?雞作為家禽類動物中唯一納入十二生肖。
  • 2019除夕吃年夜飯的心情說說,朋友圈描寫除夕吃年夜飯的句子精選
    2、鐘聲響了,快樂在蔓延;鞭炮響了,吉祥在縈繞;禮花放了,美好在綻放;餃子熟了,福氣在盈門;心兒醉了,心花在怒放;祝福發了,情誼在流淌:祝你除夕快樂,歡歡喜喜吃年夜飯,心想事成,鴻運當頭,萬事如意!4、快樂燈照熱鬧景,吉祥碗盛如意米,歡喜盤裝快樂菜,美好杯斟好運酒,團圓桌圍溫馨布,開心人賀除夕來,傳福信給今宵你:深深祝願除夕快樂,歡歡喜喜吃年夜飯!5、除舊迎新真熱鬧,夕陽西下煙花俏,祝福聲聲賽鞭炮,你樂我樂共歡笑,吉利好運懷中抱,祥雲瀰漫身旁繞,如此良辰簡訊到,意思都在首字了,祝你除夕快樂,歡歡喜喜吃年夜飯!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由於意義重大,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吃年糕和餃子」。傳統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即臘八節)開始,家庭主婦們就開始張羅過年需要的各種食物了。
  • 除夕|那些傳承多年的風俗
    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圓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 今天是除夕,請把時間留給家人……
    今天是農曆臘月三十一個中國人特別重視的日子除 夕小編提前給您拜年啦除夕全家人舉行隆重的儀式懷念先祖,慎終追遠這一天,要吃年夜飯堪稱中國人「最溫暖的儀式」一家人在一起品味生活的幸福迎接新年的美好這一天,還要貼春聯、貼年畫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蘊含了人們美好的願望也將節日裝點得喜慶紅火隨著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