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一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符號標誌,所謂「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據古代文獻佐證,中國古人的「姓」最早是來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
姓是一個家族的族號,它世代傳承,一般不會有變動,而氏則隨著冊封、官爵等變化而變化,但自秦漢後,姓和氏合併為一體,我們現在都只說姓,而不再提氏。
中國人人有自己的姓,北宋初年更是有不知名的作者創作了《百家姓》,其中收集了400多個單姓和60個複姓,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朗朗上口。2019年年初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全國目前有在使用的姓氏有6150個。
全國這麼多姓中,排名第一的是哪個姓呢?而如此眾多的姓氏中,肯定有我們聞所未聞的姓氏,特別罕見的又有哪些呢?
誰是全國姓氏的第一
眾所周知,《百家姓》排前四的姓為「趙錢孫李」,在《百家姓》成書的北宋,「趙」姓是皇帝的姓氏,即所謂的「國姓」,排在第一位,順理成章。
但趙姓雖然是國姓,在北宋的人數卻不是最多的,當時人數最多的姓是「王」姓,約有590萬人,約佔北宋全國人口數量的7.7%,為當時第一大姓。到明朝時,王姓的人數增長到了620萬人左右,大致佔明朝全國人口數量的6.7%,保持著「第一大姓」的寶座。
2018年在公安機關處登記的全國姓氏和新出生的嬰兒姓名用字情況分析,「王」和「李」姓都超過了1億人,其中王姓更是以1.015億的數量位居榜首。由此可見,源於至尊之位「王」的這個姓氏,無論是在宋朝、明朝還是如今,在數量上都絕對為全國第一大姓氏!
除了王姓子孫數量眾多,王姓中出現的古今名人也不少,如縱橫家王詡,軍事家王翦、四大美女王昭君、新朝開國皇帝王莽、思想家王充、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詩人王勃王維王昌齡、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等等等等。
《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入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佔總名人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中的著名文學家、醫學家、美術家均排在所有姓氏第一位。由此可見,王姓實至名歸為「全國姓氏的第一」
罕見姓氏,聞所未聞
在全國如此眾多的姓氏中,有很多姓我們沒聽過,實屬正常,但有一些姓,即使有人告訴吃瓜大眾這是姓氏啊,相信你也可能滿腦疑惑:「這也是姓氏嗎?真的假的?」,比如下面這些:
宓(fú,mì)姓:出自上古的伏羲氏,與伏姓是同一個姓,都是伏羲的後裔,目前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或河南中部一些地方,在百家姓中沒有進入前100位。
侴(chǒu)姓:「侴」,讀音hào,「一無所有」的意思,當用作以姓氏時,發音為chǒu。該姓氏出自春秋時期楚國的司法執刑官侴吏,就是劊子手。他們的後代子孫用先祖官職來做姓氏,稱為侴氏,或者刑氏,現代也有簡化字為「醜氏」的。目前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北京、河北、山東、湖南和臺灣的個別地區。在全國姓氏排行榜上前500名都沒進入。
禤(xuān)姓:非常古老且罕見的姓氏,也是以先祖的官職「祭官」為符號的姓氏,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廣西、湖南、港澳臺等地。在全國姓氏排行榜上也未進入前500名。
毒姓,據說是武則天賜給與其爭奪皇后之位的竇氏的,也有說是一個叫做竇懷正的宰相,因其權傾朝野,叛亂想要奪取李氏江山,被發現後,被當時的皇帝賜「毒」姓。總之,這個姓氏在大陸非常少見,在臺灣有幾戶姓「毒」,但他們將這個字發作「勞」音。
除此之外,單姓彡、別、操、神、帥、上、下、左、右、東、南、西、北、滾、屎、尿,複姓子書、子桑、漆雕、即墨、宰父、達奚、樂正、第五、屠門、穀梁等等。可見,中國上下五千年,只有你想不到的姓氏,沒有不能成為姓氏的文字。
參考資料:
《百家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