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香山寺位於中嶽嵩山之南約百公裡,位於寶豐縣鬧店鎮南,平頂山市新城區北3公裡,伏牛山餘脈,大香山峰頂,全稱香山普門禪寺。歷史上因行政區劃歸屬之變遷,曾稱「汝州香山寺」、「寶豐香山寺」,是已知的中國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和觀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徵非常突出。
香山寺遠景,現在香山大道從新城區直通香山寺~
香山寺正名後,由國際宗教協會一百多個國家的僧侶來舉辦的開光大會~
新寺區前落成的大雄寶殿!
平頂山香山寺建於東漢末期,大約在漢靈帝光和年間,比白馬寺晚約百餘年,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由於地處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戰亂的影響,屢毀屢建。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時盡遭破壞,僧人被趕走,殿堂被拆毀,如今的香山寺建築群除千年寶塔和十幾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後依靠民間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復起來的。
觀音大士塔為八角九層樓閣式磚石塔,高33米,據考證其前身是東漢末期與寺同時建立的四方形木構樓閣式塔。唐時寺塔並存,後世毀損。今塔為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敕建。根據文獻記載考證,塔下有地宮,存放有舍利法物。塔的輪廓呈拋物線,遠觀如圓錐體,又狀如子彈頭,富有節奏變化,細膩纖細,靈動秀美,近觀塔身雄渾高大,塔剎入雲。
據說塔中有舍利子和佛門寶器,在我小時候還能上塔內部參觀,目前已經封塔很久了。
香山寺旁邊建有香山陵園,很多革命烈士都埋葬在此處,在解放平頂山的時候犧牲的烈士們都長眠此處。
大慈悲殿,千手觀音在此正道,每年生辰的時候不僅全國各地的虔誠信徒會來集會,國外的也會來。
香山寺入寺門口。
觀音大士的浮雕壁畫~
觀世音有很多變化身,如四臂觀音、四面觀音等,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觀音、聖觀音、十一面觀音、馬頭觀音、準胝觀音和如意輪觀音形象。千手千眼觀音作為重要的觀音形象,在中國民間影響最大,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法力無邊的象徵。
平頂山香山寺是漢化觀音即千手千眼觀世音的得道正果之地,觀世音菩薩的俗身妙善就是在此修成正果的,應化之形是千手千眼觀世音。
民間稱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是有碑刻文獻和史志文獻為根據的。 千手千眼觀音簡稱「千手觀音」,又有「大悲觀音」、「千眼千臂觀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