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書籤QQ空間
昨日下午,成都百花潭公園一角的小賣部突然著火,小賣部背後的一棵直徑約半米的香樟樹已被燻黑。而更讓人擔憂的是,距離著火點百米處,就有一棵「年齡」上千歲的銀杏樹「白果大仙」。撲救得及時,也讓這棵千年古樹逃過一劫。
10月4日,百花潭公園內一小賣部發生火災,旁邊的大樹被燒傷。
百花潭公園小賣部被燒毀但無人員傷亡 工作人員稱起火原因或為電線短路
4日上午7點左右,成都百花潭公園一角的小賣部突然著火,公園上空騰起一團黑色的濃煙,明火最高時躥到5米左右高,引起周圍不少市民的注意。隨後,公園值班工作人員立即對遊客進行疏散,經半小時撲救後,明火熄滅,小賣部則被燒成了空架,幸運的是無人員受傷。
然而,小賣部背後的一棵直徑約半米的香樟樹已被燻黑。而更讓人擔憂的是,距離著火點百米處,就有一棵「年齡」上千歲的銀杏樹「白果大仙」。撲救得及時,也讓這棵千年古樹逃過一劫。
起火
明火躥起5米高 旁邊一香樟樹被燒黑
4日上午10點,當記者來到百花潭公園時,這裡正在舉辦成都市第二十屆盆景展和成都「最美森林·最美園林」攝影展,公園裡人頭攢動,不少市民正在拍照留念。從川派盆景園觀賞完後,沿著一條寬約一米的小逕往西門走,出現了幾塊與清幽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的藍色擋板。而此處,原本是一個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小賣部。「好好的怎麼又施工了?」一些遊客快步走過。不過,仔細一聞,空氣中有一股隱隱的焦糊味兒。
遊客並不知道,2個小時前這裡剛剛發生了一起火災。透過藍色擋板的縫隙,記者看到,原本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小賣部只剩下一個黑色的空架,五六個工作人員正在對其進行拆除。地面上溼漉漉的,滿是被燒焦的物品。就在架子旁,有一棵直徑約半米、高約5米的香樟樹,它的底部被燒得烏黑,輕輕一摳,就會掉下黑色的樹皮,樹梢的葉子也大多枯萎。
公園裡的環衛工人李師傅說,起火時間大約為早上7點,「可能燒了有半個小時,火最高的時候,起碼有5米高,都到樹頂了!」救火
500米外見濃煙 值班人員立即疏散人群
4日上午7點20分,百花潭公園的保安楊師傅像往常一樣乘公交車上班。可剛在通惠門車站下車後,他就發現南邊天空中有一團黑色的濃煙,此處距離公園500多米。但他並未想到著火的是公園,「我來這裡工作好多年了,從來沒發生過火災。」
直到走進公園北門,聞到一股濃烈的焦糊味兒,楊師傅才意識到著火的正是公園。當他趕往著火點時,包括李師傅在內的五六個值班工作人員已在現場疏散人群,楊師傅也立馬加入其中。「還好時間比較早,除了一些晨練的市民,幾乎沒有遊客。」
李師傅說,原本他們想借旁邊的湖水來滅火,可火勢實在太大,由於擔心玻璃窗發生爆炸,工作人員在通往該處的幾個入口拉起人牆,避免圍觀市民靠近。由於小賣部裡並無危險物品,火勢也逐漸減弱,消防隊員趕到後,大火被徹底撲滅。「本來這裡是賣燒烤、零食和菸酒的,一把火,啥子都沒有了。」李師傅說。
據清理現場的工作人員劉先生介紹,起火原因可能是電線短路所致。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火災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講述
被燒香樟樹根部未受損 未殃及千年古樹
公園一位工作人員說,百花潭公園的前身是百花潭動物園,始建於1953年,約4萬㎡,樹木蔥鬱,珍品不少。距離火點最近的香樟樹「年紀」不小,「建園時這棵樹就在這裡,沒有一百歲,也有七八十歲了吧。」讓工作人員鬆口氣的是,香樟樹的根部並沒有受到損害。
「如果火情沒及時控制,後果將很難預料。」聽說著火後,每天都來公園鍛鍊身體的藺大爺感嘆道,他也特地去看了一眼距離著火小賣部約百米處的一棵銀杏樹。說起這棵銀杏樹,它的來頭可不小。「這是公園的一件大寶,叫做『白果大仙』。」藺大爺說。白果是銀杏的別稱,而「大仙」則是因為其長於唐代。「據說這棵樹在明朝遭過火,清朝遭過雷,現在還長得這麼茂盛,真的要成神仙嘍。」
公園工作人員稱,「白果大仙」是1983年從阿壩州汶川縣漩口鎮的觀音寺附近挖掘移植入園的,是目前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內最為古老的唐代銀杏樁頭。同樣在不遠處,還有一個佔地4600㎡的川派盆景園。川派盆景是中國三大盆景派系之一,已經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百花潭公園川派盆景園裡有川派大師們的山水盆景、樹石盆景、樹樁盆景、微型組合盆景等200餘盆,其中不少獲得國際國內大獎,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相關新聞
長假第一天桂林日塔起火
1日上午7點50分許,桂林市兩江四湖景區中的日塔突然起火冒煙,1樓以上的部位往外冒火光,並伴隨著玻璃破碎的聲音。由於起火部位在地下8米深的地下室,救火存在難度。景區工作人員以及消防隊員經過4小時滅火,才將大火撲滅,一名景區工作人員在救火時受傷。目前,日月雙塔景區因火災臨時停業。
華西都市報記者 吳冰清 許小卿攝影郝飛
原標題:公園清晨起火 唐代「白果大仙」逃過一劫
【已有位網友發表了看法,點擊查看】 馬上發帖 | 複製網址
網友跟帖僅表達其個人看法,並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理性評論、文明發言,勿發布違法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們將不予發表或刪除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