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封喉、龍血、黑法師、玉蝶……這濃濃的中二氣息是怎麼回事?這些植物,樣子平平無奇,名字卻一個比一個酷炫,讓來到東莞植物園的小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江湖風:見血封喉箭毒木,活血聖藥麒麟竭
首先介紹的是活在武俠小說中的兩位大俠——見血封喉箭毒木,活血聖藥麒麟竭。
在名樹名花園裡,有一棵喬木被單獨圍了起來,提醒大家不要靠近。沒錯,它就是自帶江湖BGM的植物——見血封喉。武俠小說的情節很多是虛構的,但見血封喉的劇毒卻是真實存在的,見血封喉汁液就曾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毒藥。
東莞植物園科普部部長李宇楓介紹,見血封喉又稱箭毒木,乳白色汁液含有劇毒,人畜傷口一旦接觸,會導致心臟麻痺(心律失常導致),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致窒息死亡,因此得名。
在華芳苑,生長著另外一種與血有關的植物,它的特性卻被用來拯救生命,這就是龍血樹。
據稱,龍血樹又被稱之為:流血之樹、活血聖藥、植物壽星,是名貴的雲南紅藥——血竭,又名麒麟竭,與雲南白藥齊名,又是著名藥品「七釐散」的主要成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譽之為「活血聖藥」,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良好功效。
女俠風:熱烈奔放黃風鈴,落英繽紛山櫻花
黃花風鈴木是近年來另一種迅速躥紅的「網紅」植物,在東莞植物園也有大量種植。東莞植物園科技中心主任黃小鳳介紹,黃花風鈴木原產中南美洲,是巴西國花,上世紀末期引進中國。它生長適溫23℃~30℃,宜在廣東這樣的亞熱帶地區栽培。
黃花風鈴木四季變化明顯,具有春華、夏實、秋綠、冬枯的獨特風韻。因此,它作為優良的景觀樹種被廣泛種植,逐漸走紅。春天,風鈴狀黃花花團錦簇;夏天長葉結果,翅果紛飛;秋天枝葉繁茂,蔥蔥鬱鬱;冬天枝枯葉落,滿是滄桑。
火燒花是一種特殊的開花喬木,花期2-5月,花冠橙黃色至金黃色,由5~13朵花組成的短總狀花序著生於老莖或側枝上,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故名火燒花。
黃小鳳介紹,火燒花是典型的老莖生花植物,先花後葉,觀賞價值非常高。在雲南西雙版納,各族同胞還會用它來炒菜、煲湯,長期以來形成了外人難以體會的火燒花文化和感情。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櫻花是薔薇科櫻屬觀賞花木類植物的統稱,可以說是最經典的「網紅」之一。
栽培櫻花的品種極為繁多,絕大多數品種都源自5個野生種:大島櫻、霞櫻、山櫻花、大葉早櫻和鐘花櫻桃。櫻花花期一般在2-4月,東莞植物園的櫻花集中在櫻花苑、兒童植物園等地。
網遊風:又萌又酷黑法師,一柱擎天光棍樹
咳咳,我們說的是多肉和仙人掌。
黑法師、白牡丹、姬朧月,這些多肉的名字,不禁讓小編又陷入了沉思……
據介紹,巖石園是東莞植物園重點打造的專類園之一,主要展示華南地區豐富的巖生植物。目前巖生植物未成規模,大量「萌寵」——多肉植物被請來「救場」,成為一大看點。
東莞植物園科研人員馮欣欣博士介紹,巖石園裡引進了超過100種多肉植物,大多數為景天科,也有少量屬於番杏科、龍舌蘭科,均為常見商品苗,與大家在辦公室、家裡種植的盆栽沒有區別,因此市民很容易與它們「套近乎」。而這些多肉植物也不負眾望,成為東莞植物園「最上鏡」的植物之一。
近期,網絡出現一些「多肉入菜」的信息,讓身為廣東人的小編第三次陷入了沉思……對此,馮欣欣建議,很多植物都有毒性,特別是對不熟悉的植物,為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嘗試的好。
在名樹名花專類園內,東莞植物園為以仙人掌科為代表的多肉植物開闢了沙生植物區。與小型多肉植物多來自非洲不同,這裡的大型多肉不少原產地在美洲。
兩米多高的光棍樹,形狀像極了珊瑚;長滿尖刺的鐵柱,更像直衝雲霄的鋼鞭;一團一團的巨鷲玉,是大型仙人球的一種……馮欣欣介紹,沙生植物區同樣種植了近百種多肉植物,以仙人掌科、大戟科為主,「這裡的多肉特點就是大,有些超乎想像,與市民家裡的盆栽形成了鮮明對比」。
異國風情的圖騰柱、造型各異的巨石,沙生植物區總能吸引遊客的圍觀。「由於長期適應乾旱環境的結果,仙人掌類原本的葉片退化為針狀葉,而莖則成為光合作用和儲存水分的主要器官;而一些多肉植物的葉片不同程度肉質化,呈現出胖嘟嘟的姿態。」馮欣欣說。
其中,名叫巨柱仙人掌的植物成功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據了解,巨柱仙人掌屬中唯一的物種,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種之一,其學名是為了紀念美國企業家和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而起的。植株高大呈柱狀,有分枝呈燭臺狀,刺座有褐色綿毛,有輻射刺,花刺叭形,開在莖頂附近的刺座上,漿果紅色,果肉可食,素有「仙桃」之稱。
【記者】陳琬瑩
【素材來源】東莞城管、東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