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邱少雲烈士的紀念日。
而在同一天,一個名為BTS的韓國男團也上了熱搜。
甚至就連外交部都親自下場發聲,「友善」提醒他們: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珍愛和平,促進友好。
一個小小男團,趙立堅為什麼會親自下場回應呢?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事情的原委,
今年8月,防彈少年團獲得了一個獎,叫「Van Fleet Award」(範佛裡特獎)。
這個獎項是美國非營利組織「韓國社交協會」設立的,為了紀念美軍將領詹姆斯·范佛裡特(General James Alward Van Fleet),主要頒發給促進韓美關係的人物和組織。
詹姆斯·范佛裡特是誰?他是美國駐韓「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陸軍上將,1951年在韓戰中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
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的指揮官,就是他。
在這場戰役裡,他對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所在的上甘嶺,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外加5000多枚航彈,有兩萬多名志願軍因此傷亡。
就是紀念這樣一個人的獎項,防彈少年團在上周的頒獎儀式上,發表獲獎感言時又是怎麼說的呢?
「今年韓國社交協會的晚會意義非凡,因為今年是韓戰爆發70周年。我們會永遠銘記兩國共同經歷的苦難歷史,以及無數男女的犧牲。」
隊長金南俊聲稱要「銘記兩國(韓美)共同經歷的苦難歷史」。
稍微學過歷史的都知道,當年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東北,嚴重威脅到了我們的國家安全。
如今在防彈少年團的口中,赤裸裸的侵略史倒變成了」苦難史「。
作為全球偶像,如此公然扭曲歷史,絲毫不把中國觀眾的感受放在眼裡。
當初來撈金的時候可是笑臉盈盈,現在轉過頭回到韓國就開始打中國臉。
這不就是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妥妥的白眼狼麼?
而且,這還不是防彈少年團第一次涉嫌辱華。
在曾經的一段採訪中,他們竟然公開將臺灣稱作「國家」。
這顯然嚴重侵犯了我們的底線。
種種過往被扒開後,網友開始聯合抵制防彈少年團繼續在中國撈金,不少粉絲也決定脫粉。
但比起這個顛倒歷史、認美當爹的男團,更讓人感到作嘔的,是國內某些粉絲的嘴臉。
他們沒有抵制,反而「善解人意」的為「韓國歐巴」們回味思考:我們這邊的抗美援朝,對韓國人就是侵略戰爭啊。
甚至,為了為偶像洗地,這些粉絲簡直就是歷史發明家的化身,各處「在線科普」。
「他們內部內訌,一部分人求助中國,一部分人求助美國,雙方打了個平手,所以人家記著美國的恩,讚揚美國的英雄,有什麼不對嗎。」
持這種「立場不同,所以對抗美援朝性質理解不同」觀點的粉絲們不在少數,他們真的認為是我們出兵幹涉了朝鮮的內政,所以我們是侵略的一方。
那麼,中國出兵朝鮮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邊建議粉絲們百度一下哈,省的我說出來會有人不信呢。
誰是捍衛國家與和平的人,誰是渾水摸魚擴張霸權的人?美國著名作家約翰·託蘭 在(《漫長的戰鬥》)中認為,中國進入朝鮮衝突是被迫的,中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免遭一個威脅要使用核武器的強大敵人的入侵。他說:「麥克阿瑟想拿下整個朝鮮,而且或許向更北的地方推進,迫使毛介入一場他幾個月來一直試圖避免的戰爭。」
韓國人自己被美國的大棒鞭撻出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他們認為美國是他們的立國恩人。這都無所謂,我們沒有這個閒心去管他們。
然而,這些防彈少年團的智障粉絲,竟然真的將自己視為「大韓子民」,把自己當成了與美國同仇敵愾的好戰友。
在這些粉絲的眼中,志願軍早已被塵封在教科書中,而朝鮮歐巴才是令人神魂顛倒的男神。
240萬志願者浴血奮戰,為新中國打下了70年的和平,保全了戰火覆蓋下全國唯一的重工業基地東北,這些他們不知道,但他們知道,是韓國的「 歐巴」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我的命是他們給的,我的希望也是,我能活到現在都是他們給的。」
真不知道你的父母看到這句話會怎麼想?
還有人認為,防彈少年團並沒有做錯什麼。錯的是網友,是我們用政治武器攻擊他們的愛豆。可是,這一切不正是他們自己挑起來的嗎?
防彈少年團的成員金南俊,在事情持續發酵後,在INS上用中文發布了一條動態「不是因我們的錯誤而造成的混亂中」。
這根本不是回應,而是詭辯,是挑釁。
新專輯100萬的銷量,有70萬都是他們的中國粉絲貢獻的。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肆無忌憚的在政治問題上辱華——不得不說,這個吃相嘴臉,真的噁心!
但這些,那些腦殘粉看不到,他們只知道維護自己的愛豆。
至於抗美援朝?
呵呵,在他們眼中,那是什麼。
「我們犧牲的人最多所以就必須要被宣揚被紀念?」
「不要以為加一個抗字,我們就是對的。」
最讓小夜不能忍的,是他們竟然連毛岸英烈士都要抹黑侮辱。
這些腦殘粉們,為了捍衛自己的主子,是一點下限都不要,臉都不要了。
甚至還有腦殘粉去外網上為曾經的戰爭「代表中國向韓國道歉」???
這令人窒息的言論,真是看得人氣抖冷。
在7個韓國人和240萬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之間,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韓國人。小夜真的想問問他們。
你們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你們還是不是中國人?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
那些關於戰爭的記憶,似乎都已經遙遠的開始模糊,在歷史書有限的篇幅裡,在紛雜的網絡世界中,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這場戰爭的了解開始變得片面而粗略。
他們似乎只記得那是在家門口的一場防禦戰,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和最強的美國打成了平手。
這是我們歷史教育的缺失啊!
孩子們必須知道,這一仗,我們徹底把美國的軍事威脅從東北地區消除,保住了「共和國長子」珍貴的工業家底;
孩子們必須知道,這一仗,我們徹底粉碎了美國聯合臺灣企圖反攻大陸的野心,向全世界證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960萬土地的唯一主人。
孩子們必須知道,這一仗,我們徹底打出了中國人的威名和氣勢,再沒有一個列強敢於試圖顛覆新中國政權乃至幹涉我們的內政;
孩子們必須知道,這一仗,我們徹底在蘇聯面前證明了自己,蘇軍從中國境內全面撤軍,156項援助項目落地,新中國的工業化開始推進。
這一切的一切,都擔得起「立國之戰」這個名號,又都不是立國之戰的隻言片語可以一帶而過的。
那是197653名將士的忠魂,永遠長眠於異國他鄉換回來的。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享受著他們用生命,用鮮血打下來的和平成果,卻還有人為了外國的愛豆,質疑他們參戰的動機,指責他們作戰的立場,侮辱革命烈士,甚至詆毀他們的流血犧牲。殊不知,沒有他們,我們怎麼追星?
這是對英雄最大的褻瀆,也是時代和教育的悲哀。
流量明星大行其道,資本發力培育畸形的飯圈文化,各平臺上魚龍混雜的非正面網紅影響,再加上手機網絡的全面普及。
膚淺化、低俗化、怪誕化,娛樂至死,本身就是大眾傳媒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
我們在享受網際網路時代的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打開潘多拉魔盒,並承受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無論娛樂至死會瘋狂到什麼地步,我們都必須有最後的底線:國家面前無偶像。
那些瘋狂的飯圈粉絲們,都去看看五星紅旗,拍拍自己的良心好好想一想:
你首先是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