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已經變得愈發豐富,日本的、東南亞的,各色口味旗下都坐擁一票粉絲。但最受喜愛的還是韓國泡麵。愛範兒特地為韓國泡麵做了一期分析。
疫情影響下,韓國出口整體低迷,汽車、鋼鐵、石化都明顯下降,但以泡麵為代表的食品類出口銷量卻逆勢激增,勢如破竹。韓國農水產品流通公社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起,韓國泡麵出口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光是今年4月的泡麵出口量就創下了自2000年有統計以來的單月數據新高。
韓國三大方便麵企業是「農心、不倒翁、三養」,各自旗下都有可以「封神」的代表作。前幾年的三養的火雞面掀起了一股新韓流,讓該品牌泡麵的全球總出口量從 2015 年的 4200 萬美元到 2017 年增長了五倍。上個月,《紐約時報》也對韓國泡麵給予了好評,在綜合各路人士的推薦後,納入榜單的11種泡麵裡,韓國的農心泡麵佔了榜單的一半,其中,農心辛拉麵登頂。據農心稱,上半年,農心泡麵在沃爾瑪和好市多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 35% 和 51%,亞馬遜的在線銷售額也猛增了 79%。
中國是方便麵第一大消費國,韓國泡麵在中國進口方便麵市場份額約佔 50%,排位第一。疫情加速了宅經濟的發展,泡麵就是其中一個體現。今年按韓國泡麵的出口地來看,雖然美國、日本、泰國的出口增勢明顯,韓國泡麵依然對華出口規模最大。韓國業界稱「中國的方便麵黃金時代來臨了」。
中國為什麼偏愛韓國泡麵?
韓國擁有高達150多種泡麵品類,能不斷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韓國泡麵企業特地針對中國推出了各種本土化口味。
通過韓劇、綜藝的滲透,韓國泡麵企業瞄準中國的年輕消費者,吃韓國泡麵是一種流行。
中國的消費升級浪潮也眼神到速食品中,韓國泡麵一分錢一分貨,體驗遠超我們的普通方便麵。
中國的方便麵市場產品快速走向高端化。隨著中產階層消費增多,高端方便麵產品比重還會持續擴大。
回顧下方便麵的歷史
1958年,日本研發出世界第一款方便麵日清雞湯拉麵。
1968 年後,帶調味包的「出前一丁」面世,口感升級;
1971 年,紙杯+叉子的「合味道」(Cup Noodles)面世,配料更豐富,食用更便利。
1963 年,韓國三養食品從日本引進泡麵。為了緩解米飯壓力,韓國政府鼓勵民眾吃泡麵。
1986 年,韓國株式會社農心公司經典的辛拉麵誕生,一直火到現在。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開始生產方便麵。
1980 年,方便麵首次登上北京晚報。
1982 年,珠海華豐食品公司的華豐牌三鮮伊面熱銷全國。
1992 年,康師傅進入大陸,制霸了綠皮車廂、加班的公司和學校。
90年代中期,統一推出乾脆麵。
直到現在,中國的方便麵市場推出了五花八門的口味和種類。
如今方便麵早已不再是為了飽腹,它不僅是「宅經濟」的食物代表,也是年輕消費者的新潮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