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濟南的初冬:有了暖呵呵的泉水,濟南的初冬還像膩在秋天裡

2020-12-26 齊魯晚報網

今年十一月下旬,濟南的天氣大多比較晴朗,氣溫也比較高,每逢下午,我就和老伴兒一起,到濟南城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逛一逛,看一看。我感覺,今年初冬的濟南,冬天的氣息淡而又淡,秋天的滋味尤其濃鬱。

現在流行的說法,濟南的風貌,「山、泉、湖、河、城」共為一體,我就根據這五個字,聊一聊濟南的初冬。

逛山當然首選是千佛山,誰叫它是濟南城周圍群山之中的老大哥,第一品牌呢。

已經花甲過半了,腿腳不好,為了少登一些臺階,我倆就避開山北漫長而陡峭的登山石階道,從南門進,走相對平緩的環山散步道。

一進南大門,松柏樹,油然墨綠,銀杏樹,有的依然綴滿金黃的葉片;有的,葉片飄落一地,將地面鋪展成金黃。

順著環山散步道向西走,路邊,紅楓樹,黃櫨、紫葉李、紅葉石楠等樹木,像一道紅色屏障,一字排開,從腳下向遠處延伸,深深淺淺的紅,讓我的心溫暖起來。

在溫暖的紅葉叢中,大概走三四裡地的樣子,有一個木牌,標識著離山頂只有五百米的登山道。登山道兩側,亦是樹木繁茂。要從南坡上山頂,這是必經之道。

沿著登山道走不遠,有一處臺地,臺地上面,有一大片紅葉樹木,紅得正豔,在明亮的陽光照耀下,豔烈如火,讓我的身心都更加熱氣騰騰,不像是站在已經寒涼的初冬裡,而是站在溫暖和煦的盛秋裡。

在臺地上稍微歇歇腳之後,湊著熱乎勁兒,一鼓作氣,就登上山頂了。

站在山頂,俯視整座山,滿山皆樹。四季常青的樹木,油綠、青綠,深深淺淺。而那些一進深秋就會醉意微醺的樹木,到初冬,似乎愈加酩酊大醉,醉成關爺的臉龐,醉成了紅棕和黃金、青銅。數也數不清的樹木和衰草,隨著山勢,參差起伏,像色彩繽紛的花氈毯,參差披拂在山巖上。

往東南西三面望,東南緊鄰的佛慧山,西南的英雄山,還有其他幾座山峰,起伏連綿。起伏連綿的山巒,也幾乎被茂密的樹木遮蔽,綠色質地,又點綴深深淺淺的紅黃。俯視山谷,亦是色彩斑斕。在藍天白雲之下,濟南南部的山巒,是清明豔麗的秋色圖。

向北俯視,整座濟南老城盡收眼底。朗朗晴空下的濟南城,近處的泉城公園,樹木繁茂,蓊蓊鬱鬱。再遠一些,泉水奔湧的趵突泉、五龍潭等公園,玉帶一般的護城河,碧玉一樣的大明湖,聳立著泉字雕塑的泉城廣場,每一處勝景,都被色彩絢爛的樹木簇擁著或者點綴著,零零散散,片片段段,見首不見尾。簇簇堆堆色彩多元的樹木,也裝點著高高低低的樓群和縱橫交錯的街道,使整座濟南城宛若一座秋意尚濃的大公園。

從山頂下到北坡,竟然邂逅了雛菊花、波斯菊、月季花,在氣溫五六度的初冬裡,還在倔強而絢爛地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小葉石楠樹上,火炬樹上,還掛著一簇簇鮮紅的果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濟南城進修的時候,進入冬季,這樣豔麗的色彩就會銷聲匿跡,如今,能邂逅它們,就感覺,濟南的冬天,就更像盛秋了。

三 泉,自然是趵突泉群最為著名。

像前幾年一樣,今年,從10月25日開始,一直到11月24日,趵突泉公園裡,一直舉辦著菊花展。

多姿多彩的菊花,將整個公園裝扮得花團錦簇,形色各異的菊花,爭奇鬥豔,美不勝收。許多菊花,組合成花籃、尖塔、圓球、華表、貝殼等造型,意趣橫生。有的菊花組合,搭配以駱駝、猴子、鴨嘴獸、白鴿等動物,相映成趣,生機盎然。有的菊花組合,搭配以蘑菇屋、白山牆、透格窗、圍棋桌、燻爐、花架、山石、風車等人文景觀,新奇的創意,彰顯人類的智慧。許多菊花組合,就和附近的樹木——例如垂柳、塔松、雲杉、石楠球等——組合一起,和諧而融洽。

花團錦簇的趵突泉公園,宛然盛秋美景。

公園裡,垂柳,淺綠淡黃,柔絛低垂;銀杏樹,一派金黃;尖塔狀的池杉樹,枝葉已經變成棕色或焦黃色;紅楓樹和其它紅葉樹,紅得深淺不一,而四季常青的樹木和小竹林,又呈現深淺濃淡不一的綠。

「平地湧出白玉壺」的三孔趵突泉,在初冬裡,依然汩汩滔滔,洶湧噴濺,如冰珠玉輪。方方正正的趵突泉池水,依然是冰雪清瑩,綠盈盈,清澄澄,明明亮。其它漱玉泉、金線泉、登州泉、柳絮泉等三十多處泉池,都是清明澄淨秋水脈脈的處子。

特別是花牆子泉和石上泉,我印象最為深刻。花牆子泉,清凌凌的泉水,從磚縫裡瀝瀝流瀉。泉眼上的牆腳,黴苔青綠,下面的泉池裡,幾十片落葉,紅紅黃黃,隨著泉水的旋洄顫顫浮遊。石上泉的泉水,真的就是從亂石縫裡涓涓湧出,然後,又在人工鋪就的石板縫隙裡迤邐流淌。停下腳步,細細聆聽,涓涓細流,泠泠輕吟,宛如天籟之音。

泉水匯成的溪流,在幽靜的粉牆黛瓦間和幽森的樹木叢中,緩緩流淌,流淌著靈動活潑的韻律,卻又在有落差的地方跌成小瀑布,飛花濺玉,譁譁作響。

大泉池和曲折蜿蜒的泉水溪流裡,色彩繽紛的菊花和色調各異的樹木的倒影,似乎比立足地面之上的本尊更加清靈明媚,惹人愛憐。

初冬時節的趵突泉,分明依然活躍在生機勃勃的秋天。

清末劉鳳誥曾詠嘆老濟南城的風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其中的湖,指的就是大明湖。

初冬時節,朗朗晴空之下,站在北岸的匯波樓,俯瞰大明湖,極像一塊巨大的不規則的長方形碧玉,鑲嵌在濟南老城西北部。偌大的湖面,秋水澄明,在陽光照射下,金鍊銀甌,波光瀲灩,熠熠生輝。大碧玉的四周,除了萬千絲絛的岸邊垂柳,又圍攏著森然繁茂的樹木和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古建築,像是給大明湖鑲嵌了形色繁複的不規則花邊。

湖中兩個小島,極像大碧玉中又嵌上了兩塊堆繡。那兩塊堆繡,春夏青翠,深冬蒼黃,此刻,卻同大明湖四周的景色一樣,是色彩斑斕的復調。

遊走在湖岸邊,很輕易就可以發現,藍天白雲,岸邊垂柳,東頭的超然樓,湖西不遠處的綠地普利中心那三稜錐一樣高聳入雲的高樓,都倒映在澄明如鏡的湖水裡。倒影幢幢的大明湖,更像一幅形色旖旎的水彩畫,也像一首清純靜美的秋意婉約詞。

大明湖四面皆柳。北岸和西岸、東岸的垂柳,淺綠淡黃,南岸垂柳,卻青綠依舊,像處在兩個截然分明的季節。大明湖水,日日滋潤著垂柳。岸邊垂柳,又以自己柔絲嫋嫋的柔美姿態,日日親暱著澄明的湖水。湖水與垂柳,垂柳與湖水,在初冬季節,依然演繹著繾綣愛戀。

湖裡的荷花早就沒了蹤影,剩下的,已成殘荷。低垂的蓮蓬,捲曲的荷葉,直挺或彎曲的荷杆,都枯萎衰敗,在淨明的湖面上,鋪展一片蒼涼,最容易讓人想起古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荷盡已無擎雨蓋」,悄然撩撥一顆敏感的心。

雨荷廳旁邊,一座六角亭前面,卻有一池睡蓮,雖然沒有了睡蓮花的倩影,但是滿池睡蓮葉片依然墨綠,靜靜鋪展,遮蔽了碧水,是另一番蔥蘢的生機。

湖的南北岸,在匯波樓、鐵公祠、北極閣、南豐祠、稼軒詞、遐園諸古建築之間,樹木繁多,常青樹木和落葉樹木共生,渲染著深深淺淺的綠紅赭黃,間有草地,已然蒼黃,但是,幾處樓閣庭院門前,卻有芭蕉和棕櫚。

芭蕉依然青綠,碩大的葉片,悠悠閒閒地伸展著。讓我想起李清照的《添字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之後所吟詠,也不知,是否是受了李清照這首詞的影響,大明湖水畔才有了芭蕉倩影?

挺拔的棕櫚軀幹,舉著許多墨綠的扇面葉。唐朝詩人徐仲雅描寫棕櫚樹的詩句,「葉似新蒲綠,身如亂錦纏。任君千度剝,意氣自沖天。」最具象地描摹出了它們的形色和精氣神。

幾處芭蕉和棕櫚,給大明湖兩岸點綴了幾抹江南風韻。

悠悠閒閒踱步之間,不時看見飄落的銀杏葉,靜靜地躺成滿地金黃,悄無聲息地炫耀落葉的豪華。也看見幾枝爬山虎葉片,紅豔豔地垂掛在古建築的牆壁上,一片片,激情燃燒。還看見淺紅淡黃的落葉,落滿泉水溪流,鋪成一溪落葉油畫。

這些本屬於秋天的小景致,初冬猶盛,帶給我秋天的氤氳暖意。

河,自然指的是護城河,據說,它是國內唯一由許多泉水匯聚而成最終流入大明湖的一條河流。其實,它就是濼水,商代甲骨文,就有「濼」的記載。一條濼水,滋潤著著世世代代濟南人。

據說,上世紀七十年代,護城河嚴重汙染,淤積越來越嚴重,直到上世紀1988年才正式大規模清挖河道,2007年,從黑虎泉到五龍潭全長2、7公裡河道通航,2010年12月底,才徹底清除淤積汙染源,全線通航。

如今的護城河,像一條玉帶,將趵突泉、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四大泉群連接一體,環繞著大半個濟南老城區,直通大明湖。

人類文明的螺旋式進步,濟南護城河也是一大明證。

大凡冬季來臨,雨水變少,泉水水量也自然受其影響,今年初冬的護城河也便如往年一樣,水有些淺,質地卻依然清明,河底的遊魚也依然清晰可辨。河道裡,偶爾還有載著遊客的遊艇遊過,恬靜的河面,剎那間波紋翻卷,漣漪漂漾。

東西河道南側,黑虎泉的三個獸頭,雖然氣勢有些減弱,卻依然譁譁噴吐著白亮亮的泉水,飛珠濺玉。方方正正的泉池裡,依然有紅白黃黑諸色錦鯉,上下遊弋,歡快遊弋。

白石泉,泉池依然滿滿,白珍珠一樣的泉水泡泡爭先恐後往上竄,池水裡水草青青,草叢裡,有魚兒在搖頭擺尾。

東西走向的河道兩岸,垂柳最為醒目,淡綠鵝黃,渲染著秋意。

從解放閣到大明湖南北走向的河道兩岸,除了垂柳,還有其它許多樹種,形色便豐富多樣。它們天天受護城河水的滋潤,常青樹依然綠得濃鬱,而一些落葉樹木,如銀杏,梧桐、池杉、紅楓、虯爪槐等許多樹木,除了個別的已經落光了葉子,絕大多數,葉子還招搖在枝條間,顏色卻各有差異,鵝黃,焦黃,金黃,棕色,紅色,深淺濃淡,異彩紛呈。它們在河面上的倒影,更是色彩迷離如幻境。

這樣的護城河,哪裡有冬季蕭索蒼涼的影子?

六 城,就是濟南老城區。

最近二十多年,為保留和美化濟南老城區的風貌,濟南人沒少下本錢花功夫,如今的濟南老城區,更古色古香,更有水上江南的風韻,

出了大明湖南門,跨過一條東西馬路,就是濟南老城區。

首先看到的,就是百花池,白花池也叫小南湖,湖裡,一條條肥碩而色彩豔麗的錦鯉,挨挨擠擠地遊動,又有十多隻白天鵝,伴著錦鯉,緩慢遊弋,讓面積不大的湖面有了靈動的生機。

走進百花洲,徜徉於白牆青瓦之間,遊走在溼漉漉的青石板上,舊時許多年泉水人家的喜怒哀樂,就穿越了時光隧道,撲面而來。歷史文化的滄桑厚重,隨著石縫裡的泉水,汩汩淌流。

曲水亭街,曲水流觴,小橋橫臥,兩岸淺綠淡黃的垂柳絲絛,依然嫋嫋依依,頗有江南水鄉韻味。街中間就是泉水溪流,兩岸家居,白牆灰瓦,舊式小戶木門樓,門樓上皆有大紅底子的木板對聯,內容大多都跟泉水有關,既喜慶,也彰顯地域風情。

王府池子巷,碩大的王府池子周圍,家家房屋皆臨水而築,晴朗晴日下,房屋和院子裡的樹木都倒映在清明的池水裡,更讓人恍然以為身在蘇州河。

芙蓉街,現在是濟南老城區的特色小吃一條街,因為遭受冠病疫情的衝擊,又加上時序冬天,生意稍微有些清淡,但是,一到周末,主街道裡,石板路兩側,一棟棟古建築裡,依然有各種時鮮小吃的香氣繚繞飄蕩,叫賣聲也此起彼伏,滿街巷,依然浮搖著濃鬱的人間煙火氣。

還有鞭指巷、剪子巷、金菊巷、高都司巷、起鳳橋街、後宰門街、南新街等等,一條條舊街巷,一條條舊石板鋪就的小胡同,都流淌著古樸而鮮活的人間生活氣息。胡同兩側的牆上,這裡垂掉著紅紅的爬山虎葉片或者已經發黃的紫藤葉片,那裡伸展出人家院子裡的樹枝。這一家門前,高高架起的葫蘆藤下懸墜著好幾顆大大小小的葫蘆。那一家門前,幾株竹子,依然青綠。還有一家門前,擺放著好幾盆菊花,盛開著嬌豔豔的花朵。

雖然是初冬時節,身穿薄薄的羽絨服,就一點也不覺得寒意。老街巷裡的老頭老太太們就照常在戶外活動。時不時地,就碰見老兩口,不是肩並肩,就是一前一後,在胡同裡,踏著石板路,慢悠悠地踱步。也看見,胡同口,一塊寬敞一些的平地裡,竟然圍著好些老漢,四個人打麻將,五六個在觀戰;麻將啪啪,老漢們笑笑嚷嚷。也看見,這一家門口裡,一個老翁,手拿一把梳子,給一條大狗梳毛,狗兒幸福得眯縫著雙眼,左右搖擺著腦袋。還看見,那一家門口裡,一個老太太,坐在圈椅上,戴著老花鏡,在納虎頭鞋,紅鞋幫上,綴著白花,虎頭上,黃絲線下,一雙眼,瞪得滾圓,蠻有老虎的精氣神。

老街巷,閒人家,百姓生活,富足,溫馨,安逸。

七 今年初冬的濟南,為什麼這麼秋意猶深呢?

我想,除了今年初冬氣溫相對暖和的原因外,老舍在《濟南的冬天》的說法也挺對,「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周圍是山,部分遮擋了寒流侵襲。濟南的冬天,比同一緯度的其它北方地區,就相對溫暖一些。

再說了,老濟南城是泉城,泉水似乎有魔性。酷暑時節,掬一口泉水喝,涼爽沁口,直達肺腑。可是,到了冬天,越是氣溫低的時候,從地底下咕嘟出來的泉水,越水霧蒸騰,伸手沾一沾,暖呵呵。暖呵呵的泉水不停流動,很難結冰。無數泉水,不但溫暖了濟南城,也滋潤了老城區的樹木花草,讓它們延長了興旺茂盛的時段,比其它地方的枯萎凋零期都推遲許久,讓濟南的初冬還像膩在秋天裡。

再加上科技發展,人類的栽培技術提高,大量的南方甚至世界各地的樹木花草品種引種進來,就使濟南的初冬,依然有許多四季常青的樹木綠油油地生長,有許多貴重的觀賞性樹木花草大放異彩,自然將濟南裝點得色彩斑斕。

最重要的, 時移世易,濟南人的吃穿住行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天更比一天強。生活富足了,審美意識也隨之提高了,環保意識也隨之強化了,肯花大錢下大力氣美化濟南環境了。花草樹木種得越來越多,綠化面積比率越來越高,如今的濟南城,山更綠,泉更清,湖更明,河更秀,城更美。

1930年到1936年期間,老舍曾在濟南居住過。八九十年前的濟南城,還幾乎是小農經濟條件下一個狹窄的小城邑,又處於長期戰亂之中,毋庸置疑,那時的濟南老城區,相比如今,規格小器不少,相貌也破舊猥瑣些,色彩也單調呆板些,許多濟南人,也都在貧困線上掙扎。

可是,1931年,老舍相繼寫下《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姊妹篇,就把當時的濟南城,寫得如詩如畫,古樸恬靜。也真虧了他的生花妙筆。

我一邊在濟南城裡閒逛,一邊想,倘若老舍的魂魄能穿越時光,重返他自己所說的「第二故鄉」,也許他再描寫濟南的秋天或者冬天,會比他九十年前的文字愈加厚重,愈加詩情畫意。

作者:快樂一輕舟

壹點號輕舟閒言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初冬的濟南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這是老舍筆下的濟南。(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健 報導)落下一場雨,深秋的濃鬱還未消盡,初冬已翩翩而至。
  • 濟南散文泉水般閃耀的光芒
    老舍寫濟南,家喻戶曉,而精美的濟南散文還有很多。近日,由劉溪、陳忠主編的《濟南散文選(1949—2019)》出版,這是首部匯集濟南七十年散文精華之作,書中收錄的93位作家的93篇散文,全面呈現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濟南散文的燦爛成就。
  • 濟南的冬天:趵突菊韻裡捉秋覓泉
    出門踩一下秋天的尾巴吧!我一時興起。平時忙於生計,來去匆匆,無暇顧及濟南的秋天。鬧市裡的車水馬龍,路邊的槐樹葉一片灰綠,看不到秋的顏色。趵突泉裡應該還有秋天吧!更喜那秋天的泉水,應該格外與眾不同吧!公園門口,泉水岸邊的一片菊黃,讓人精神一振。
  • 老濟南人的一天怎麼過?美食美景美女美詩?秋天讚美濟南的詩詞?
    秋天在文人墨客筆下,總是充滿情意和創作的靈感。而在這些秋日的詩詞裡,隱藏著一整個濟南的美景。秋天的詩詞裡藏著濟南的河,是一個有水有靈性的城市,由泉水匯成的護城河,圍繞著整個老城區,一直靜謐的流淌,日夜相伴,見證了濟南和濟南人的成長。
  • 美出層次感的濟南,不止趵突泉和夏紫薇…
    ,不但可以看,還可以聽。泉水有三個出水口,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18℃左右,每天從三個出水口中湧出的泉水,能達到7萬立方米之多。,濟南有千年古剎靈巖寺。初冬晚秋的風沒有春天特有的香味,也沒有夏天和深冬的溫度,但卻有不添加任何的乾淨。
  • 美出層次感的濟南,不止趵突泉和夏紫薇……
    夏日所謂"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便是說的夏日濟南。像是一場久違的聚會,萬物都盛裝出席,享受夏日的清泉,也感受夏日的熱鬧。 秋葉濟南的秋,不但可以看,還可以聽。濟南四季有四色,要分出個高低,實屬不易。既然這樣,今天就先說一說,美得正當時的初冬晚秋。「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濟南的秋天已經進入尾聲,大地已經在秋風的催促下完美換裝。
  • 初雪、平流霧、雨後「金毯」…… 初冬的濟南五彩斑斕,一起來感受這座城市的靜謐之美!
    這周,濟南出現平流霧美景,大天鵝飛臨龍湖溼地棲息越冬、初冬的溼地蘆花蕩漾,濟南的初雪,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接連不斷地的美景給這座城市平添了幾分色彩!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現在,來一起感受泉城的脈動吧!初冬的濟南美景
  • 濟南森林公園初冬「秋色」美,五彩繽紛如詩如畫
    濟南森林公園初冬「秋色」美,五彩繽紛如詩如畫 2019-11-17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冬的趵突泉景區色彩斑斕,美景賽江南
    初冬時節,小雪已過的濟南本應萬物蕭條,但趵突泉景區依舊滿眼翠綠間雜金紅,與碧綠的泉水構成美麗的姿容,令人欣喜。濟南溫暖的泉水營造了趵突泉等泉水小氣候,垂柳、竹林都是生機勃勃。
  • 初冬濱河公園寫意
    放眼望去,初冬的商中河沒有了春夏的清澈碧綠,也許是天氣陰沉的原因,河水的顏色變得有些灰暗,但水面平靜,波瀾不驚。河邊一簇簇枯黃的蘆葦隨風搖曳,像是不離不棄的戀人,默默地陪伴著靜靜的河水。一二個垂釣者,穿著羽絨服,吸著香菸,面無表情地坐在那裡執著的執竿垂釣。幾隻水鴨在河中央慢悠悠地遊著,水面上泛起一陣陣漣漪,給冬日蕭瑟的商中河增添了些許生機。
  • 【甘肅天水】散文|品讀《初冬之韻》|六月虎
    01 品讀《初冬之韻》 六月虎 馬玉龍的《初冬之韻》寫的優美。
  • 初冬,濟南這幾處民宿才是你「抗冬」的選擇!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不是冰稜子,也不是美食,而是可以在初冬阻擋寒氣,還能讓你身處詩情畫意的地方——濟南特色民宿在家之外的遠方,過個溫暖的冬天1.不二木居不二木居,坐落於濟南歷城區,於去年12月份,被評為五星級精品民宿。「不二」,有唯一的意思,它以獨有的純實木風格在民宿中顯得尤為突出。
  • 濟南的深秋,溫柔了歲月,驚豔了眾人
    濟南,一座承載老舍先生太多回憶的城市。他鍾情《濟南的冬天》卻也沒有割捨《濟南的秋天》。在他的眼裡,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濟南秋天是絢爛的,秋天暖陽不似夏日般熱烈,但卻和煦柔和。
  • 濟南旅遊|必打卡景點
    濟南的冬天,是一座詩意響晴的老城,不如跟著老舍先生走進「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的冬日裡溫暖的濟南1.趵突泉|¥40歷下區趵突泉南路一號|乘坐1,3路公交車均可>初冬的趵突泉花展一定要去打卡,泉水汩汩流動,菊韻悠悠,芳香四溢。
  • 魏新:濟南的秋天
    儘管老舍那篇《濟南的冬天》讓天下人對這座城市神往,但在老舍先生的印象中,濟南的美好是從秋天開始的。 濟南的秋天,總以一種生動鮮活的方式,在某一時刻突然打動我們。比如早晨在某個公交站牌下,聞到細雨中泥土的氣息;比如黃昏漫步在曲水亭的老街巷,看到泉水邊久違的炊煙升起;比如深夜徜徉在護城河畔潮溼的石板上,聽到黑虎泉咆哮的水聲。
  • 聆聽濟南泉水的心音
    孫越的《萬家泉水》寫至今高聳在黑虎泉東邊的那巍然的臺階上,舊時的挑水夫「五十子」(濟南人稱呼傻瓜的方言)帶有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人物塑造得猶如一尊雕像,生動感人,出神入化。我們且看作品中一段描寫:五十子看了一眼衝他喊叫起鬨的青皮:「肩膀一聳,那水擔就從肩膀上飛起來,只見他頭一偏,水擔竟穩穩地落在另一個肩頭,桶裡的水波紋不起。
  • 獨家:濟南最美地鐵線迎來美麗初冬 山水相伴乘車入畫
    山東省濟南,在軌道交通1號線的大學城站至創新谷站之間,高架軌道兩側林木茂密,不同樹種的樹葉呈現紅、黃、綠等顏色,遠遠望去層林盡染,五彩斑斕,市民乘坐軌道交通隔窗賞景如同畫中遊。 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因列車運行的高架段兩側多是青山、碧水、麥田和樹林,被市民稱為最美地鐵線,如今最美地鐵線也迎來了初冬最佳賞景的時候。 易初/IC photo
  • 濟南落葉季,美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濟南最近的天氣像是生氣了一樣…瞎發脾氣。周二還好端端的、周三周四就一直下雨。也是有很多小夥伴們駐足拍照打卡哦!不得不說春天的山師很美,初冬的山師也是美的一塌糊塗。山東師範大學於家橋手機裡似乎還意猶未盡地保存著夏日的火燒雲,或是一些秋天的落葉,但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已經從喧鬧的彩色步入一個滿是金黃的初冬。
  • 濟南:被泉水和柳樹妝點的城市,溫柔內斂質樸厚道,像極了山東人
    去年秋天我們一行七人一起遊覽了濟南這座默默無聞的城市先來欣賞一下濟南的泉水作為泉城,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有四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其中,黑虎泉是目前唯一的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式景點。黑虎泉和護城河整治得最為漂亮的一段連在一起,值得一遊。
  • 【濟南故事】老舍與濟南的不解之緣
    (《吊濟南》)在這四年裡,他筆耕不輟,快樂地生活、寫作,碩果頗豐,他寫成了《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和收在《趕集》裡的十幾個短篇,他稱濟南是他的第二故鄉。作為人民藝術家,老舍不少作品以批判國民劣性、反思傳統文化痼疾見長,但是,老舍描寫濟南的一組散文,卻柔軟、清麗、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