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樹景區:被忽略的另一種美

2020-10-19 行走山西

隨著時間的積澱,愈來愈濃的鄉愁,使「天下故鄉、華人老家」的洪洞大槐樹景區蜚聲海內外。因蘊含豐富的民間祭祖元素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習慣上人們將其作為民間最大的祭祖場所和民間尋根溯源聖地,而忽略了它作為北派園林巨大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地位。

傳統上認為,從明洪武二年至永樂十五年間,在明政府官方主導下的18次大規模移民直接造成了洪洞大槐樹景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三代古槐為主線、祭祖儀式為重要表現形式、尋根祭祖堂為核心向心力下,全球最大的民間祭祖儀式、尋根和祭祀場所成為大槐樹景區對外宣傳的兩張靚麗名片,也成為山西旅遊一項重要標誌之一。

但近年來,人們逐漸放慢了尋根祭祖匆匆的腳步,開始對尋根祭祖園有了新的認識,對其莊嚴恢弘的建築格局再審識,驚訝地發現洪洞大槐樹景區居然是北方地區最大的開放型主題園林,無論從文化立意、規劃布局、建築特點上以曠放渾厚寫實的手法來體現老家胸襟和格局,極力舒展著尋根祭祖的意境空間,不僅有祭祖需求煌煌上庠的莊重與威儀,更有小橋流水般南國園林的風韻和典範,統一東西,兼容南北,使尋根祭祖園成為中國園林建築的精品與典範。

首先,尋根祭祖園早已跳出單純祭祖儀式的範疇,成為3000年以來中華民間造園傳統最完整、最宏大的代表,也必將作為中華傳統建築文化的集大成者而被世人關注。

在尋根祭祖園內,有根雕大門、根字影壁、千年槐根、祭祖堂、望鄉閣等景點六十餘處,包含著山水、形勝、植物、建築物等園林諸樣元素,滿足遊客多層次和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其中核心建築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闊112米,進深55米,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僅體現傳統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題,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而作為體現其莊嚴祭祖廣場,則是中國南北派園林中少有的面積最大、使用功能最多的開闊型場地,即便在皇家園林中也很少有如此手筆和氣魄,在凝重莊嚴的風格下,極力感染者遊客的心境和態度,強烈烘託景區主旨和功能,完成對景區情感歸屬的再挖掘。

其次,景區因地制宜,在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畫卷的同時,竭力避免祭祖場所的陰沉與呆板。

上千年的中國園林文化積澱,使園林在休閒之餘,更集合了建造者價值觀念、社會形態、道德規範,審美追求和審美趣味等多種元素,在保留基本功用的基礎上,最大化的發現園林在視覺上的享受。三代古槐作為移民後裔最重要的情感歸屬被景區放大至民族圖騰和家族榮耀的高度,但其展現形式卻在曲徑通幽處隨著蹊徑的迴環而展現,於漸行漸密的植被中,形成對三代古槐的崇拜與尊重,使移民後裔的情感宣洩以及渴望閾值在瞬間爆發,毫不保留地展現出家鄉風貌原始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尋根祭祖園內的小徑和通道,不僅具有通行功能,更承擔著文化載體和歷史記憶的功能,形成故事與景觀同步移動的效果和功用,有效化解了移民、祭祖這些過於沉重的歷史話題和心理負擔,在滿足景區實景演出的場地需求之外,還迎合了大眾遊園需求。

「小園雖陋,而嘉樹可譽,青土蒼官,勝於綺閣雕蘿多矣」,這是清代泰州喬園主人對自己私家園林的評價。在北方園林中,尋根祭祖園更宛如低調卻風雅的小家碧玉,安然獨立,自有一分嫻雅之美。

第三,尋根祭祖園南北風格共融,距離感和親切感同時對遊客產生超強情感震撼。

山水是園林的永恆主題。以山為秀色、以水為靈動是增加園林活力的有效手段。尋根祭祖園內小橋流水、荷塘魚池俱全。特別是以水為展示內容的景點,小巧玲瓏、優雅別致、拙中見巧、樸中有奇,匯集了中國南北古建築園林風格的精華,為北方園林建築罕見的大成之作。

當然,在尋根祭祖園內水的含義更為深刻和雋永,思源潭、同源渠的命名更取自「飲水思源」的典故。移民後裔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融匯於整個華夏民族,但他們的源頭只有一個,就是洪洞大槐樹。只要是大槐樹的後裔就能在這裡找到移民先祖的蹤跡,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此文化理念,使尋根祭祖園的山水特色,在動靜皆宜的情形下,增添文化和歷史的淵源,也使山水靈性更為活潑和充分。

大槐樹景區的園林特色極大豐富了景區風度,但其美妙支持還不僅於此。很多時候我們在人文景區的欣賞中總是選擇性的忽略其自然屬性,或者顧此失彼的遺忘一些美好。對於旅遊或對於祭祖,我們不能片面性的強調功用,而應該還原旅遊心情與心靈歸屬的有機統一,達到至臻的出遊目的。

或許這樣的追求與目標,自然界在天空翱翔的精靈最具有發言權。隨著大槐樹景區到興起,海內外思鄉和尋根祭祖熱潮的湧動,形似麻雀而來時啾啾歡啼的鳥兒,每年清明前後出現在景區上空,盤旋於古槐綠蔭之間,當地人取名「思鄉鳥」。和眾多遊客對景區的眷戀一般,思鄉鳥在離去時悲鳴不已。

這是思鄉鳥對600年前移民血淚的回憶,還是對這裡園林美景的眷戀,或者兩者皆而有之。但遊客來到這裡,現在已經不單純的為了祭祖和尋根,還包含著在城市的一角,尋找園林藝術帶來的沒幹和享受,用600年先祖的驕傲,滌蕩塵世的浮躁。

(以上內容作者原創授權發布,首發今日頭條,行走山西媒體矩陣同步發表)

相關焦點

  • 大槐樹景區:被忽略的另一種美
    因蘊含豐富的民間祭祖元素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習慣上人們將其作為民間最大的祭祖場所和民間尋根溯源聖地,而忽略了它作為北派園林巨大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地位。傳統上認為,從明洪武二年至永樂十五年間,在明政府官方主導下的18次大規模移民直接造成了洪洞大槐樹景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三代古槐為主線、祭祖儀式為重要表現形式、尋根祭祖堂為核心向心力下,全球最大的民間祭祖儀式、尋根和祭祀場所成為大槐樹景區對外宣傳的兩張靚麗名片
  • 國內旅遊:臨汾「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自從這個聖地被大家所知道後,旅遊便大大發展起來了,並且有很強的分界線,景區有四個專題,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體驗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區域,還有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等幾十處處風景文化景點。並且這裡還經常舉行以「根連四海 忠孝天下」為主題的洪洞大槐樹文化節開幕式。可謂是很熱鬧了,尤其是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
  • 尋根祭祖,「大槐樹」記憶鄉愁
    半島記者 袁蒙「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一首民謠在華夏大地上傳頌了六百多年。10月28日(農曆十月初一),「洪洞大槐樹己亥年寒衣節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祭祖廣場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大槐樹移民後裔、研學遊團隊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共祭移民先祖,祈福國泰民安。據史料記載,從明洪武二年至永樂十五年,在移民的聚集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發生了18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市、536個市縣區。
  • 尋根祭祖去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一起感受大槐樹的風採和魅力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作為臨汾市唯一一個國家5a級景區,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的名聲可以說是享譽全國了,俗話說要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那麼,洪洞大槐樹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 尋根大槐樹 《咱是山西人》MV在洪洞尋根祭祖園景區拍攝
    10月4日,還是由這支團隊實力打造的《咱是山西人》又再次來到洪洞大槐樹老家,用歌聲傳唱出山西的歷史人文,展示出老家的鄉音、鄉情,為景區國慶假日增添了一份濃鬱的色彩。 上午8點,攝製團隊開始了緊張地忙碌,按照疫情防控的需求,通過景區的全力協助在景區根字影壁
  • 雨中遊覽大槐樹景區
    明明很好的天氣,到了大槐樹就開始下雨這還是一個孝字的文化節多年前的大槐樹
  • 全國網媒記者走進「華人老家」 大槐樹下尋根問祖
    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就發生了18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大槐樹成了這些移民對家鄉最後的記憶,因此他們把大槐樹當做家鄉的象徵,遷入新的地方後,就在門口種上一棵,以寄託思鄉之情。
  • 電視劇《大槐樹》熱播 掀起遊客尋根祭祖熱
    2010-01-04 09:53來源:中新網 劉一李莉許林娟   中新社臨汾一月三日電(劉一李莉許林娟)「若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一部訴說華夏子孫的根祖情、反映大槐樹移民文化的央視大戲《大槐樹》,元旦期間在山西公共頻道上映,隨即引起人們的熱情反響。  臨汾大槐樹景區工作人員今天上午介紹,《大槐樹》電視劇上映後的第一天,來景區的遊客比以往明顯增多,大部分來自山西省內及周邊省市,且電話傳真的諮詢也比平日多起來。
  • 大美臨汾:不僅有鮮嫩光潤的霍州豆腐,也有「尋根祭祖」的大槐樹
    要是細數起來那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我國古代十大歷史名山"五嶽五鎮"之中鎮的霍山、堪稱民族建築之奇觀的朱家大院、還有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等等都是這臨汾之中不可或缺的景色,除了景色這裡的美食特產也是豐富多姿,那接下來,緊跟著小編,先來了解一下吧。今天小編先為大家說下這裡的美食特產,說完這咱們再來說說這裡的景。
  • 海外華裔青少年: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解說】7月13日,來自澳大利亞、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7個國家的120餘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當天,海外華裔青少年走進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了解根祖文化,並觀看《大槐樹移民》實景演出。來自澳大利亞的14歲女孩董天欣,對「故土難離」有了許多感觸。  【同期】(海外營員 董天欣):我覺得很有意思,中國有很多這種話,然後一句一句非常好玩,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500年前洪洞大槐樹「移民」探秘
    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的「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間祭祖聖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洪洞縣的「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景區由「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和「汾河生態區
  • 這座不起眼的山西縣城是八百多個姓氏共同的根:大槐樹下是我家
    洪洞大槐樹被全球近兩億人稱為祖先之地,終其根本是因為明朝的大移民。去洪洞大槐樹,就是一場尋根問祖的旅行。其實去大槐樹旅遊主要是一個情結和對「來何處」的追求。現在大槐樹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了,裡面的一些文化表演和帶著歷史意義的景觀還是蠻值得看的。
  • 山西洪洞大槐樹舉辦中元節祭祖大典
    中國產經新聞報記者 楊聖學9月2日(農曆七月十五)以「尋根·祭先祖 回家·悅生活」為主題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庚子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景區祭祖廣場舉行海內外大槐樹移民後裔及社會各界人士共聚大槐樹下,同祭移民先祖,抒發古槐兒女血脈相連、同孝先祖的愛家愛宗情懷。「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中國人歷來有慎終追遠的傳統,每年七月十五都會有世界各地的移民後裔前來大槐樹尋根祭祖。
  • 山西洪洞大槐樹舉辦乙未年中元節祭祖大典
    ,來自海內外的近萬名移民後裔齊聚大槐樹下,同祭移民祖先,共話血脈相連的根祖情懷。 「乙未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園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萬名移民後裔齊聚大槐樹下,同祭移民祖先,共話血脈相連的根祖情懷。  以「追懷祖恩、為民祈福」為主題的中元節祭祖大典,同清明節、寒衣節一樣,是國人祭祖的重大日子,每年此刻,洪洞大槐樹景區都會舉辦盛大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通過向先祖虔誠祈福敬獻孝心,來滿足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心願。
  • 1230家宗親尋根華人老家,大槐樹團圓餅下共祭祖
    9月15日,1230塊供奉過大槐樹移民先祖的家鄉月餅,象徵著1230個從老家大槐樹遷出的移民姓氏,被一一送到他們後世子孫的手中。大槐樹移民後裔接過家鄉月餅宗親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基點、延續民族血脈感情的有效功用,近年來在大槐樹景區被大力弘揚。
  • 臺灣主流媒體專訪團考察山西洪洞大槐樹
    >     進入洪洞大槐樹景區,臺灣主流媒體專訪團首先看到的是「根字影壁」,影壁最突出的就是一個大大的「根」字,飽含了槐鄉父老濃濃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內外移民後裔的思鄉之意。
  • 海內外移民後裔元宵齊聚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
    馬陽陽 攝    為了讓「回家」的遊子們感受到家的氛圍,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內精彩上演《蘇三路過大槐樹》、《大槐樹移民實景演出》、《鐵鍋記》、《魁星點鬥》等民俗表演供遊客觀賞。 馬陽陽 攝   中新網太原3月5日電 (劉小紅)「萬家燈火元宵鬧,一碗湯圓瑞氣盈,」素有「華人老家」之稱的山西洪洞大槐樹與海內外移民後裔5日(農曆正月十五)齊聚,共度元宵佳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以示新春的延續。
  • 回大槐樹老家 讀移民地歷史
    遊客在大槐樹景區領取「移民憑照」,親身體驗當年移民時的流程。  今年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洪洞大槐樹景區推出以「遊山西過中秋回大槐樹老家,迎國慶悅生活讀移民地歷史」為主題的系列特色活動,吸引各地乃至海內外的親人「回家」尋根問祖。
  •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祭祖大典在洪洞大槐樹舉行(組圖)
    山西洪洞大槐樹。10月27日上午,中國洪洞大槐樹辛卯年寒衣節祭祖大典在大槐樹景區隆重舉行。「十月一,燒寒衣」,是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俗語。在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民間百姓通過各種方式祭奠祖先,表達今人對故人的懷念,生者對逝者的悲憫。自六百多年前大槐樹下發生那場大規模遷民後,大槐樹一直被人們看作「家」,當作「祖」,稱作「根」。
  • 洪洞大槐樹文化節開幕 海內外移民後裔「回家」祭祖
    任彥微 攝   第27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開幕 海內外移民後裔「回家」祭祖  中新網臨汾3月29日電 (範麗芳 劉小紅)29日,素有「華人老家、天下故鄉」之稱的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根雕大門前,鑼鼓喧天;來自海內外的各界遊客500餘人齊聚此地,共慶第27屆大槐樹文化節開幕。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