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貼近市場和客戶打造ETF產品
「我們不喜歡往太擁擠的路徑上走,希望能夠堅持自己獨特的屬性和基因,做有價值的事情。」國泰基金量化投資總監梁杏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國泰基金和自己打造ETF產品線的初心和使命。
認定了這樣的初心和使命,國泰基金在ETF產品線上的獨特「打法」便水到渠成:產品布局堅持人多的地方不去,ETF產品淡化首募規模,注重從小養到大,集中精力打造ETF產品的流動性。春播秋收,讓時間給予回報。如今,國泰基金已經在ETF產品線布局上碩果纍纍:在行業ETF產品領域佔據半壁江山;多隻ETF產品規模和流動性超群;在中國·上交所ETF十五周年峰會上,國泰基金榮獲「十佳ETF管理人(公司獎)」,梁杏榮獲「十佳ETF行業分析師(個人獎)」。
不忘初心
國泰基金在ETF產品領域的布局,並未能夠最早趕上市場的主流風潮,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梁杏對ETF產品的熱情,反而推動她另闢蹊徑,自成一派。「國泰基金在2011年就發行了自己的ETF,這也是市場上第一個行業ETF,但是市場給予的反饋不溫不火。後來,風口轉向寬基ETF。到2015年想再布局ETF的時候,我們就在思考應該做什麼樣的ETF。當時300ETF已經有3隻規模非常大了,所以我們想走一條更獨特的路,從市場上更加稀缺的產品類型入手,給客戶提供多樣化、創新化的投資工具。」梁杏說,「於是,我們把目光投向了行業ETF。我們開始規劃布局證券ETF和軍工ETF,2016年發行並上市,2019年證券ETF成立三周年那天規模突破100億元。之後,順應行業和資本市場發展趨勢,我們又設計了一系列的高科技行業ETF,也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生物醫藥ETF、半導體50ETF、計算機ETF和通信ETF。」
如今,國泰基金已經在行業ETF產品線上大旗獨樹:國泰基金在行業ETF領域佔據半壁江山;旗下產品規模和流動性顯著提升,其中12月4日,拳頭產品半導體50ETF的成交額達到了4.93億元,在所有行業ETF中排名首位,力壓很多規模非常大的寬基ETF,當日產品的換手率也達到了25.49%,在所有ETF中位列第二。
功不唐捐,玉汝於成。國泰基金ETF產品已成為行業中極具特色的強勢存在。在日前舉辦的中國·上交所ETF十五周年峰會上,國泰基金榮獲「十佳ETF管理人(公司獎)」,梁杏榮獲「十佳ETF行業分析師(個人獎)」。
專注ETF產品培育與養成
站在行業ETF發展的高峰,國泰基金和梁杏會不會大道獨行、四顧茫然?答案是否定的。「在行業ETF方面,我們正在尋找可以插上ETF翅膀的行業。我們已經布局了傳統行業鋼鐵ETF和煤炭ETF。我們的研究和歷史經驗都表明,這兩個行業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容量。另一個拓展方向是創新型的寬基增強ETF。我們認為,增強ETF是給指數增強基金插上一雙ETF的翅膀,也是給寬基ETF增加一個長期的增強收益。」梁杏透露。
談及上述ETF產品線布局的思路,梁杏表示是基於一種貼近市場和貼近客戶的產品創新邏輯。「ETF產品的研發設計秉承一個原則,即給客戶提供ETF工具產品,供客戶選擇,而不是一定要替客戶做選擇。當然,這並不是盲目地去鋪開產品線,工具的提供基於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研判。為市場提供ETF工具,自然也不能無限擴張,因為公司和平臺的資源是有限的,資源的使用需要主次分明,循序而為。」梁杏稱。
在採訪中,梁杏並不掩飾自己對ETF首募規模的淡然以及對ETF產品培育與養成的急切。
「ETF產品注重培育與養成,其中流動性的養成是ETF產品的生命力。我們的初心就是給市場提供流動性較好且有市場需求的ETF,方便大家能夠便利地使用ETF這個投資工具去實現投資目標。我們希望好的產品種子發出來種下去,然後慢慢培育,長成一棵大樹。在這個過程中,先滿足客戶對好產品好工具的需求,再滿足我們對規模和收入的需求。我們全面調動做市商資源,在市場上進行大量的ETF分析和推廣。在ETF產品的培育和養成上,我們是十二分認真的。我們期待付出後的回報。」梁杏表示。(徐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