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宜興第十九屆太湖風箏節暨2016年「東澤杯」全國風箏精英賽、江蘇省風箏公開賽在宜興市周鐵鎮開賽,同時,太湖風箏博物館也在當天正式開館。
圖為開幕式現場
據悉,中國·宜興第十九屆太湖風箏節暨2016『東澤杯』全國風箏精英賽,共有42支代表隊、22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分別為龍串類風箏賽、軟翅串類風箏賽、硬翅串類風箏賽、軟板串類風箏賽、硬板串類風箏賽、軟板大型風箏賽、串類最長風箏賽、軟板造型風箏賽、最大風箏賽、滾地龍風箏賽、夜光風箏賽、運動團體風箏賽、打鬥風箏賽、盤旋類風箏賽、特色風箏表演賽,參賽風箏多達328隻。
圖為風箏賽現場
周鐵,因周朝設鐵官於此而得名,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建鎮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湖山毓秀,人傑地靈,尊禮重教的優良傳統造就了周鐵濃厚的文化底蘊,素有「陽羨狀元地,周鐵教授鄉」之美譽。
位於太湖西岸的周鐵,放飛風箏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民間製作和放飛風箏活動有著悠久的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特別是鷂笛、鷂燈風箏更是獨具特色,別有風韻。截至目前,周鐵鎮已成功舉辦四屆江蘇省風箏比賽。
「輕風託紙鳶,扶搖上青天。」周鐵鎮黨委書記路翀為太湖風箏節致辭時說,「近年來,周鐵鎮先後榮獲國家生態鎮、國家衛生鎮、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機械裝備產業基地、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鎮等一大批國家級榮譽。周鐵作為此次風箏盛會的承辦地,是周鐵向全國人民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們將本著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增進友誼、共同進步的目的,全力以赴把比賽組織好、為比賽服務好,確保比賽順利進行。」
另據悉,太湖風箏博物館當天在周鐵古鎮歷史街區正式開館。該博物館是太湖流域地區第一座以風箏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總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左右,周鐵鎮還特邀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完成改造設計方案,博物館還特意保留了原有的清代歷史建築風貌。
圖為太湖風箏博物館
關於太湖風箏博物館,路翀書記表示,太湖風箏博物館旨在收藏、陳列中國風箏的精品及有關風箏的文史資料,促進風箏文化的推廣與繁衍。
圖為太湖風箏博物館內部
太湖風箏作為中國江南風箏流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湖風箏博物館將致力於把傳統風箏製作技藝與太湖流域民俗文化相融合,深度挖掘開發「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鐵鷂笛(燈)風箏製作技藝」,充分彰顯中國風箏二千多年的博大內涵與獨特魅力,將太湖風箏博物打造成為傳播和弘揚風箏文化的藝術交流中心。(華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