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這麼想搞垮伊朗

2020-12-24 鴻鵠高飛翔九天

美伊關係以1979年為轉折分界線的:在此之前巴列維王朝治下的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在此之後伊朗被美國視為自己在中東最大的勁敵。由此可見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是美伊關係分道揚鑣的轉折點,然而國家外交政策從來都是向前看的:美國和越南不是還經歷過戰爭嗎?如今不也關係正常化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建立在推翻親美的巴列維王朝這一基礎之上,可這並不意味著美伊關係會長期持續對立下去。儘管表面上看起來美伊之間的分歧似乎是意識形態理念的對立,可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各自國家利益的博弈。

要知道美國和伊朗為什麼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有必要先對美伊從盟友變成勁敵的過程進行一番梳理。我們不妨先看看當初巴列維王朝為什麼要與美國結盟。事實上這和伊朗在中東地區所面臨的地緣政治格局密切相關。中東地區的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然而伊朗卻並不屬於阿拉伯國家的範疇:中東地區主要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猶太和庫德五大民族,而伊朗的主體民族其實是波斯人。波斯人伊朗全國總人口的66%左右,伊朗的的語言也是以波斯語為主。早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的兩百餘年裡伊朗人的祖先就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

儘管古波斯帝國在公元前330年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但在公元224年薩珊王朝重建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全盛時期的土地面積達到約56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達1970萬。這時阿拉伯人的祖先還是沙漠中毫不起眼的遊牧民族。因此伊朗一直把1400年前加西亞之戰中被阿拉伯人打敗看成是永遠的恥辱,即使在阿拉伯人徵服波斯後卻在文化上不得不倚重波斯文化:儘管波斯人接受了阿拉伯人傳來的伊斯蘭教,然而諸如像《一千零一夜》這樣的諸多阿拉伯文學作品在相當程度上借鑑了波斯文明。這些都令波斯人內心深處始終潛藏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這種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伊朗總是刻意顯示自己所不同於周邊阿拉伯國家的特點。儘管伊朗人和阿拉伯人一樣信奉伊斯蘭教,然而伊朗人所信仰的卻是在伊斯蘭教中處於少數派地位的什葉派。長期以來伊朗和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之間就積累了太多矛盾。奧斯曼土耳其人徵服阿拉伯人後皈依了後者所信奉的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朗在中東地區受到孤立排擠的格局並沒改變。進入近代之前伊朗始終致力於奪取中亞和阿富汗,從而取得對當時的遜尼派霸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實力優勢。然而形勢在19世紀晚期悄然發生了變化。

隨著西方列強的日漸崛起使當時的中國、印度、土耳其等亞洲國家或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或直接被完全佔領。在這一過程中伊朗的愷加王朝成為了英國和俄國的爭奪的勢力範圍。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愷加王朝經濟蕭條,封建統治者專橫、殘暴,一時間舉國上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1921年愷加王朝波斯哥薩克旅軍官禮薩·汗在英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成為實際執掌伊朗軍政大權的首相兼國防大臣。1925年12月禮薩·汗推翻愷加王朝,正式建立巴列維王朝,成為巴列維王朝的開國之君。禮薩·汗上臺這個時間點恰恰位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這一時期作為老牌世界霸主的大英帝國正在走下坡路,與此同時美國正猶如一顆新星冉冉升起。這時美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已然超過英國,不過美國還並沒能在金融、軍事以及國際政治影響力等各方面全面超越英國,美國真正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要等到二戰後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老霸主英國與作為新興大國的美國之間其實是存在一種競爭關係的。伊朗恰恰是當時英美地緣政治博弈的主舞臺。伊朗之所以成為英美地緣政治博弈的主舞臺源於石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的應用為標誌的,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石油資源的戰略意義日漸凸顯。

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早期出產的石油是供照明使用的,然而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進就使石油成為工業化大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1918年美國海軍計劃處在一份報告中提到:美國準備同英國在商業上展開競爭。油田的重要性使美國人的目光投向了中東地區。這時的美國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石油供應。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判斷:美國當時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將在九年零三個月後耗盡。為此美國國務院慫恿作為美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之一的標準石油公司研究「與伊朗政府就在英波石油公司特許權範圍之外的伊朗北部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當時英國想趁巴列維王朝立足未穩之機迫使伊朗籤訂英伊協定:規定英國在軍事、財政、關稅等方面享有完全控制權,從而把伊朗變成保護國。禮薩·汗這個人儘管是在英國人的支持下得以上位的,但他對自己的權力相當看重,所以他對英國方面試圖控制伊朗的企圖其實是高度警惕的。他並不甘心扮演英國人的傀儡這一角色,因此他從一上臺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伊朗逐步擺脫英國的控制。恰恰也就是在這時美國開始被禮薩·汗視為是牽制英國的力量。事實上在當時的伊朗有這種想法的可並非只有國王禮薩·汗一人而已。

當時的伊朗報紙上充斥著這樣的報導:「英國人和俄國人在波斯的介入已足夠深了,他們正不斷侵害著這個國家的獨立性;美國這個新興帝國是最好的救星。如果我們的國家能與富裕的美國建立經濟聯繫,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資源上將不會再一無所獲,我們將很快脫離貧困的折磨」。當時伊朗全國都把美國視為牽制英、俄的力量,一時間伊朗的宗教界人士、政界人士、商界人士以及普通民眾紛紛對美國投資進入伊朗表示歡迎。伊朗與美國的外交關係開始進入蜜月期,美國試圖以此取代英國在伊朗的影響力,然而隨著美國資本在伊朗的影響力日漸增強之後兩國的蜜月期就戛然而止了。

美國從來都不是為幫助伊朗人從英、俄的壓迫下解放出來而來幫助伊朗人建設的,美國人之所以來到伊朗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儘管在一開始美國的確會出於自身利益對英、俄構成一定牽製作用,然而美國與伊朗的利益並不一致,所以雙方的蜜月期其實是難以持久的。很快伊朗報紙的態度就變成「美國人和英國人完全就是一回事,他們都是欺負弱小的拜金者,只想著為自己撈好處」。1941年9月16日禮薩·汗之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承父王之位,成為巴列維王朝的第二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上臺時曾宣誓作為立憲君主會將權力下放給議會政府,然而實際上他卻在逐漸幹預政府事務。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致力於恢復軍隊並確保軍隊作為君主的主要力量而置於皇室的控制之下。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臺當選伊朗首相。這位首相一上臺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將外國控制的石油資源收歸國有,而英、美兩國的石油公司就在沒收範圍。美國中央情報局隨即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了摩薩臺政府。此後伊朗儘管名義上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實際上已恢復了巴列維王朝的王權統治。這時以美、蘇兩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冷戰對峙的世界格局已然形成。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靠美國人的支持才得以坐穩王位的,同時伊朗作為以波斯人為主體的什葉派國家在中東外交格局中的孤立狀態也使其需要尋求外部支持,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巴列維王朝和美國結成了盟友關係。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外交政策上執行親美的路線方針,與此同時他在國內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國的援助推行以土改為核心的「白色革命」及社會經濟發展計劃,試圖按西方模式建立全新的伊朗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西方的生活模式和價值體系被引入伊朗,與此同時西方的生活模式和價值體系同伊朗傳統的伊斯蘭教義發生了摩擦。

由於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激進的土改措施使大量農民湧入城市求生,然而伊朗的工業和城市發展建設卻不足以滿足大量湧入城市的農民們的生活需要,一時間伊朗失業人口激增。伊朗底層人民對生活現狀的不滿和宗教人士對西方模式的質疑日漸合流形成強大的主張恢復伊斯蘭傳統的民意基礎。1979年對巴列維王朝極端不滿的伊朗民眾發動了伊斯蘭革命運動,推翻了統治伊朗54年的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生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隨即解除了美伊同盟,但解除美伊同盟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要和美國反目。

伊朗革命打出的口號是「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從這個口號可以看出伊朗其實並不想倒向蘇聯,也不想完全站到美國的對立面,而是希望在當時美蘇兩極對立的格局下以意識形態為準繩將伊斯蘭世界聯合起來,從而使伊斯蘭世界擺脫美、蘇兩強的鉗制,最終形成國際格局中的獨立一極。這實際上與當時的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利益同時構成衝突。美、蘇在中東的博弈是為爭取自己在該地區的主導權,可不是要為伊斯蘭大一統做嫁衣。伊朗這種做法相當於是要在美蘇兩強的夾縫中奪食,但事實上這樣做的國家可不是只有伊朗。

印度就是一個同時在美蘇之間兩面討好的典型例子:印度從獨立伊始就帶頭搞「不結盟運動」,拒絕選邊站,外交政策非常靈活。以世界級大國自居的印度並不願過度親近任何一個大國,而是試圖在大國博弈格局中坐收漁利。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憑藉特殊的地緣格局在國際上左右逢源。時至今日印度一方面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又與俄羅斯在武器交易等方面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印度能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那麼伊朗為什麼就不行呢?美、蘇兩國受地緣距離的限制在中東的影響力都相當有限,所以必須在相當程度上依賴當地代理人維持自己的利益。

伊朗好歹也是中東一大強國。如果伊朗也像印度一樣在美蘇之間兩面討好,那麼是不是也會成為像印度一樣被美、蘇兩強競相拉攏的對象呢?然而現實卻是伊朗在美國持續的威脅打壓之下與俄羅斯越走越近,那麼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想方設法搞垮伊朗呢?這不明擺著是把伊朗推向自己的戰略對手嗎?這還得從當年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結盟說起:巴列維王朝時代與美國結盟是為制衡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然而美國和伊朗結盟其實是為實現對中東這一事關石油美元體系安全的戰略要地的控制。當然單純只是拉攏伊朗還不足以使美國實現控制中東的既定目標。

所以美國在與伊朗結盟的同時也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締結了盟約。海灣阿拉伯國家與美國結盟使伊朗西線面臨阿拉伯國家的嚴重挑戰,而美伊同盟的存在又使伊朗在當時的冷戰格局中承受著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改變了巴列維王朝的外交路線:伊朗開始積極致力於對外輸出什葉派革命理念,試圖構建包括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國在內的中東什葉派走廊。伊朗這樣做實際上是想在中東構建以自己為核心的什葉派主導體系,而這是美國所不可能接受的。事實上美國作為全球霸主最忌憚的就是某一地區出現足以獨霸該地區的強勢地緣勢力。

因為這會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進而動搖美國的世界霸權。美國在世界各地都有利益,不過中東地區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尤為重要。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從此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世界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幣,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導致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隨後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

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由此一直延續至今。美元霸權使美國可以通過對其他國家薅羊毛這種方式發展壯大自己。美元石油霸權是美國全球霸權的核心支柱之一,所以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地區的中東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就有著格外重要的地位。美國在中東這種事關石油美元體系穩定的地區尤其不能容忍出現足以獨霸該地區的強勢地緣勢力,因為這直接涉及美國霸權的核心支柱。偏偏中東地區對美國而言又是地緣關係極為疏遠的地區,所以一旦中東出現區域性霸主就會令美國生出強龍難壓地頭蛇的擔心。這也恰恰正是美國忌憚伊朗的根本原因。

伊朗之所以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在本質上就是因為伊朗具備成為中東潛在區域霸主的實力。事實上即使是在美伊關係密切的巴列維時代美國同樣與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結盟,而這些國家恰恰是伊朗的戰略對手。美國與沙特的盟友關係在當時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當然是首先針對蘇聯的,但事實上也暗含有制衡伊朗的考量。美國可不是只對伊朗如此,事實上美國對伊拉克何嘗不是如此?巴列維王朝覆滅後美國和伊朗的關係緊張起來,於是美國通過扶持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與伊朗對抗,由此引發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對伊拉克的支持不可謂不大,然而當伊拉克漸漸具備成為中東潛在區域霸主的實力後美國就轉而開始打擊伊拉克。類似的例子還有日本:美國為實現自身戰略目標而一手扶持了日本的戰後復興建設,然而當日本經濟的發展對美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霸主地位構成挑戰時美國就開始採取遏制打壓的政策了。葉爾欽時代的俄羅斯曾積極致力於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可他得到的是什麼呢?是俄羅斯的戰略武器被削減,是休克療法使俄羅斯經濟瀕於破產,是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北約東擴不斷擠壓......

伊朗與美國的對立表面上是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所導致的,可又怎麼解釋伊拉克、日本、俄羅斯的被打壓呢?無論採取親美立場或是反美立場,只要實力強大到令美國感覺有威脅的程度就一定會成為打擊對象,這是美國一以貫之的外交路線所決定的。即使伊朗主動向美國示好,可只要伊朗不放棄自己的什葉派革命理念,不甘心徹底扮演美國依附者的角色,那麼美國就不可能對伊朗這個具備成為中東潛在區域霸主勢力的國家網開一面。然而伊朗會甘心扮演一個依附者角色嗎?伊朗會自我削弱實力嗎?顯然伊朗人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們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

相關焦點

  • 伊朗的真實面目暴露,美國想阻攔也來不及了
    根據伊朗的調查顯示,前不久科學家和高級將領遭暗殺的這兩起事件都與以色列有著關係,而以色列的背後有著美國撐腰,暗殺行動或與美國也脫不了關係。伊朗海軍11月底在波斯灣舉行了大規模的軍演,其目的就是告訴美國,伊朗方面並不會屈服。
  • 如果美國伊朗開戰,為什麼第一個「受傷」的是伊拉克?
    美國和以色列媒體爆料,在川普執政最後50天,美國和以色列將發動軍事行動,襲擊並清除伊朗核設施。緊接著,伊朗頂尖核物理科學家在德黑蘭家門口被人暗殺,伊朗鷹派軍官在魯哈尼總統府邸前請願,高喊「和美國開戰」,「懲罰以色列」。 英國媒體爆料,英國已經派出大軍,前往沙特,幫助沙特保護油田設施,很顯然,保護油田僅僅是藉口,英國出兵就是幫助以色列圍剿伊朗的。
  • 面對以色列和美國毫無下限的暗殺挑釁,伊朗為什麼沒有反擊?
    目前來看,美國、以色列對伊朗的切香腸戰略相當成功,不僅僅一步步瓦解伊朗的實力、信心和民族尊嚴,更一步步激發伊朗民眾對伊政府的不滿 伊朗跟美國互懟了幾十年,在打嘴炮方面,幾乎沒輸過,這份毅力和韌勁讓人不得不佩服
  • 為什麼說,美國伊朗一旦爆發戰爭,第一個遭殃的是伊拉克?
    美國和伊朗一旦爆發戰爭,第一個遭殃的恰恰是伊拉克。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消息稱,在川普任期最後幾周內,伊拉克政府感到十分緊張,該國高層擔心美國和伊朗在最後一刻的對抗,可能殃及伊拉克本土。為何這麼說?目前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接到了美國的暗示,要求其加大對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的壓制力度。過去一年來,這些民兵的火箭彈多次襲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和軍事基地。
  • 伊朗為何敢惹美國不敢惹以色列?伊朗:這是個不能惹的主
    中東地區不安穩我們都知道,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也是由來已久,不過伊朗雖然在美國面前很強硬,面對經常騷擾他們的以色列卻顯得很隱忍,那麼既然伊朗連美國都敢惹,為什麼卻不敢惹以色列,任由著以色列欺負自己?難道是因為以色列比美國還厲害?這當然不可能。
  • 伊朗敢懟美國,為什麼卻不敢向以色列還擊,任由著被欺負?
    而提到中東,我們不由得便會想到伊朗,一個打不過美國那就立志要氣死美國的國家。可以說伊朗連表面上的三分薄面都不願意給美國,對於美國那就是一個字,硬。伊朗自知正面剛不過美國,所以就在輿論方面各種懟美國。
  • 伊朗為什麼對美國如此強硬?他的底氣在哪?
    伊朗被美國制裁了這麼多年,早就已經麻木了,他們對抗美國的底氣來源於各種中近程飛彈,如果伊朗遭遇滅國危機,有理由相信親美的部分中東國家會接收伊朗飛彈的「洗禮」,比如內賈德就一直把「以色列的消失」掛在嘴邊。
  • 黎以衝突只是美國對伊朗戰爭的預演
    黎以衝突是美國對伊朗戰爭的預演     記者:關於近期發生的黎以戰爭,您認為美國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美國到底想從這場戰爭中得到什麼?    肖布哈德:美國是以色列的盟友,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很強的聯盟關係,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這一戰略性的聯盟關係就越來越牢固。
  • 為什麼英法德在聯合國大會上,都反對美國對伊朗實施新制裁呢?
    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層面提議延長對伊朗武器的禁運,作為美國忠實的英法德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基本亦步亦趨,但是以少有的勇氣投下棄權票,開創了安理會歷史的新紀元,讓美國感覺到空前的孤立。為什麼英法德會這麼做呢? 第一,美國提出制裁伊朗的理由荒唐。
  • 伊朗為什麼不接受美國的疫情援助,其實很現實
    不論真假,美國此時如果真的想去援助,就不應該後邊講話都是攻擊語言,如果美國真心援助伊朗,就拿出一些實際的行動,很多時候美國都是宣傳援助,並沒有實際的東西,最近的就是美國也說援助中國抗疫1億美元,可到現在中國並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一分錢,此時美國自身都醫療資源都不足,都自己的盟友都沒有援助,還能援助伊朗嗎?
  • 黃安寫書寫上癮 第三本書要"搞垮臺灣"[圖文]
    記者:第三本書要「搞垮」什麼?   黃安:下一本要寫《誰搞垮了臺灣》!我本來一個人在北京,一個月前把太太與孩子都接來了。來時帶來一箱有關臺灣的材料,可沒想到這麼快就寫,我本來想先寫的第三本是《誰搞垮了財神爺》,不久前我到哈爾濱和瀋陽去為《誰搞垮了婚姻》做宣傳,聽說我要寫《誰搞垮了臺灣》,不少出版商立即拍板說要包銷十萬冊二十萬冊。
  • 美國為什麼不敢直接打伊朗?張召忠:一旦開戰,結局只有四個字
    伊朗武器禁運令到期使得美伊對峙局勢出現了新的轉折點,在伊朗一片歡呼並對各國伸出橄欖枝之時,美國卻感到分外不安,並對多國發出警告稱,任何向伊朗提供武器的國家與組織都將遭到美國制裁。這也充分說明,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早已無法調和,但即便雙方劍拔弩張,依舊沒有直接開打,為什麼一向自詡強大的美軍沒有直接對伊朗開火呢?其實這個問題張召忠早已用四個字給出了答案。美國為什麼不敢直接打伊朗?
  • 伊朗石油遭到美國禁止?中國不懼霸權,向伊朗伸出援手!
    我們簡單地介紹完伊朗,下面就回歸我們的大問題,為什麼伊朗的石油價格一降再降,卻始終除了中國沒什麼人敢買呢?如果我們換一個問法,能讓眾多國家忌憚的國家是哪個,想必大家馬上就能想到美國頭上,沒錯,這次伊朗的石油出口問題,也是美國一手促成的。那麼美國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前面我們說過,伊朗是一個石油大國,而美國就是看上了伊朗的石油資源。
  • 美國這麼反感伊朗,為何不直接出兵攻打?張召忠一語道破真相
    但對於美國來說,這著實不是個好消息,其實美國曾經多次阻止聯合國,但無奈沒有人站在美國一邊,惱羞成怒的美國放話,誰敢和伊朗進行武器交易,誰就會受到美國的制裁。 要知道,自從巴列維王朝倒臺後,伊朗就高舉「反美」大旗,沒少在公開場合拆美國的臺,這也就算了,伊朗支持的民間武裝還不斷地襲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給美國造成了不少困擾。可以說,伊朗絕對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奇怪的是,面對伊朗屢屢的挑釁,美國卻一直沒有攻打伊朗,這又是為何呢?
  • 血海深仇|美國與伊朗會爆發戰爭嗎?
    美國為什麼想把伊朗除之而後快? 國內的一些公知、恨國黨們說,是因為伊朗的體制和意識形態,違背西方所宣揚的普世價值,所以「燈塔國」美國要扶危救困,救伊朗黎民於水火,解伊朗百姓於倒懸。 我呸! 你要是這麼嘮的話,我可不困了啊!
  • 為什麼美國一說要打伊朗,伊朗就說要打以色列?這一招屢試不爽
    從美國開始向伊朗施壓之後,雙方的矛盾就不斷累積,而從衝突死亡一開始,以色列就不斷出現在雙方矛盾之中,只要美國一說要打伊朗,伊朗就要靠打擊以色列報復美國,雖然知道伊朗的飛彈無法到達美國國土,那為什麼以色列會成為伊朗的首要打擊對象,而且這招非常管用屢試不爽。
  • 伊朗石油暴跌卻無人買,只因美國針對伊朗?中國不懼外因果斷出手
    據了解現在已經開採的石油礦中伊朗這個國家是石油開採量最大。石油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因為石油資源可以應用到很多行業中,而且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主要還是應用在製造行業和工業重工業方面。伊朗石油資源豐富伊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石油開採量自然是很大的。
  • 美國炸死伊朗將軍後,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支持伊朗呢
    其實大家都知道,美國在殺死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後,伊朗是敢怒不敢反擊,美國是獨步天下的軍事大國,誰都不好正面惹美國;得罪美國的後果一般都比較嚴重,輕則遭到美國的經濟制裁,重則遭到美國的軍事打擊!伊朗和美國鬥爭多年,自然不會像卡扎菲和薩達姆那樣直接對美開戰,而是集中力量攻擊美國僑民和對外駐軍,迫使美國從中東地區服軟並且撤軍。伊朗最終還是想通過談判,獲得最大的利益,殺光美國人這種口號,喊著痛快,但細想起來,基本沒法執行。
  • 美國和伊朗怎麼了 伊朗要和美國打仗了嗎?
    川普的回應被指想關聯「德黑蘭美國人質事件」  美國總統川普4日在推特上警告伊朗稱,伊朗若襲擊任何美方人員或設施,美方將對伊朗52個目標實施還擊。  分析稱,這52個目標並非精確的軍事目標數字,而是暗指多年前被伊朗劫持的52名美國人質。
  • 美伊一旦開戰,美國擊敗伊朗需要付出多大代價?
    而且打不打的主動權,完全在美國手裡,伊朗不可能先發動進攻,除非他們準備接受滅國,因為他們的飛彈壓根就打不到美國本土去,所以伊朗人通常會把「一旦開戰,優先消滅以色列」這句話掛在嘴邊。「大家不要以為中國現在的軍事力量和美國一樣強大了,或者是還有三五年我們就能超過美國了。,千萬不要這麼想。美國現在就算是停下來了,就不發展,讓中國追,二十年內,中國也不會超過美國。 何況月亮走我也走,我們何年何月才能追上美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