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縣豐富的森林資源
本網記者 沈文剛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康樂縣竹子溝景區內,趙建林經營的農家樂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觀景遊玩的停留地。
房前屋後種了花,門前馬路通到家,這是趙建林最大的生活變化。「溝裡生活了半輩子,沒想到現在可以靠山水吃飯了。」農家樂開業五年,餐飲住宿一應俱全,「夏季高峰期民宿一晚上五百塊錢,還得提前預定。」 去年趙建林收入及其可觀,十餘萬純收入進帳,笑的合不攏嘴。
竹子溝沒有竹子,卻有綿延的山群,群山環繞中起起落落的牧場遠離城市的喧囂,呼吸山林中清新的空氣,能放飛一身的疲勞。距離蘭州130公裡的此番勝景,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景區逐漸成為康樂縣的一張旅遊名片。經過這多年的保護性開發建設,景區完成了軟硬體改造,村民也投身旅遊業,從土地流轉、經營農家樂、農家旅館、銷售自產農特產品、騎馬服務、 電瓶觀光車等項目中受益,實現了青山綠水到金山銀山的變現。
目前,景區接待遊客達20多萬人次。「通過更加合理的規劃設計, 打造沿山、沿河、沿景區(點)旅遊扶貧開發帶 (區),整村推進鄉村旅遊」,康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縣裡逐步正在組織和引導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投身竹子溝大景區旅遊發展,完善和延長旅遊扶貧產業鏈,走以景帶村,以村襯景的路子,建成集生態農業、 休閒觀光、體驗、娛樂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遊區。
林水繞城的胭脂湖
「三季有花、四季見青,爛河壩變成美公園,老百姓鍛鍊有了好去處。」隨著講解員的指向,城中有園、林水繞城的胭脂湖美景映入眼帘。
而在2016年前,這個名叫西河壩的地方河水肆意流淌、河堤嚴重損壞、河道千瘡百孔,是整個縣城最爛的地方。
據康樂縣水務局副局長胥國明介紹,康樂縣內河流兩岸堤防工程分布不連續,防洪標準僅為20年一遇,防洪能力低。縣城三條河流穿城而過,部分灘面常年裸露,垃圾雜物隨處可見,嚴重影響縣城整體形象,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
配套鄉村設施
為從根本上改善自然生態,優化縣城人居環境,提高縣城排澇防洪標準,2016年,該縣按照「恢復生態面貌、保障縣城安全、打造縣城景觀、提升縣城品位」的理念,搶抓國家推進生態環境整治的有利政策機遇,積極申報實施三岔河片區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四年建設,形成了蓄水景觀湖區,增加了生態綠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生態宜居的城市面貌煥然醒目。
「青山綠水的康樂縣,胭脂湖公園修的幹散;四面八方的人來轉,旅遊產業大發展。」一首高昂的花兒唱出了康樂縣老百姓對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讚譽。
「垃圾不落地,納溝更美麗。」進入太子山腳下的納溝村,目之所及,一派美麗鄉村整潔畫卷。依託優勢資源,納溝村走出了一條「守住綠水青山,抱歸金山銀山」的強村富民之路,昔日遠近有名的窮山村,成為美麗鄉村的代名詞。
夏日納溝村
昔日,納溝村因交通不便,導致經濟落後、生活貧困,一輩子沒有出過山的人不在少數。近年來,縣裡開發草長溝景區,修建了通往山外的公路,山裡人走出大山,城裡人走進大山,與日俱增的遊客讓村裡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說起這兩年最得意的事情,蓮花農家樂老闆賈存兵喜笑顏開:「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依靠旅遊業年收入十餘萬,一家子走在了全村致富的前列。」
近年來,康樂縣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全力推進全域無垃圾工作,農村生活面貌明顯改善。破舊房屋、破舊圍牆、廢棄圈舍、殘垣斷壁成為過去式,鄉村振興的畫卷徐徐展開,美好生活未來可期。
趙建林整理屋前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