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楊坤和「驚雷」原作者六道之間上演了一場互撕大戲,引得無數吃瓜群眾圍觀。
簡單回顧一下事件發展過程:
一,楊坤在直播中吐槽「驚雷」太噁心、太俗氣,要節奏沒節奏,要律動沒律動,算不上一首歌曲;
二,「驚雷」原作者六道連發幾條視頻回應,聲稱存在即合理,能帶給別人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同時,六道還說「驚雷」比楊坤的任何一首歌都火;
三,楊坤再次回應,希望停止爭論,並稱咖啡喝大蒜他都喜歡,除了「驚雷」這種;
四,六道也再次回應,表示想化幹戈為玉帛,希望和楊坤連麥,一起交流音樂。
事情的起因只是楊坤在直播時的幾句吐槽,卻引起了全網熱議。是網友太閒了,喜歡跟著打口水仗嗎?事實並非如此,根本原因還是很多人積攢了太多「怨氣」,急需發洩。
像「驚雷」這種形式的喊麥,從走紅之日起就被很多人所厭惡,卻又躲都躲不掉。楊坤就相當於一個意見領袖,所以才會很多人跟著討伐「驚雷」,所以事情才會發酵得那麼快。
上一首爆紅的喊麥歌曲(姑且稱之為歌曲),是MC天佑的「一人飲酒醉」。在那個時候,就有很多人抨擊喊麥,認為其內容太過低俗。時至今日,MC天佑早已被封殺得乾乾淨淨。
像「一人飲酒醉」、「驚雷」這類喊麥的歌詞都非常白,無意義地堆砌成語,非常追求押韻,聽起來似乎很帶勁,但是節奏沒有任何變化。
那麼,喊麥到底是什麼?
嚴格來說,喊麥起源於說唱,MC也曾是說唱歌手的代名詞,比如說熱狗的藝名就是「MC hotdog」。後來喊麥越來越低俗,說唱歌手也就不再承認喊麥屬於說唱了。
從創作形式上來說,「驚雷」這類喊麥都屬於網絡歌曲(姑且稱之為歌曲),是由網友原創、通過網絡發布的歌曲。
但是,說喊麥是網絡歌曲似乎有點侮辱了網絡歌曲。至少,以前的網絡歌曲不會讓人覺得厭惡、噁心,哪怕有很多人也不喜歡它。
早期的網絡歌曲,如「老鼠愛大米」、「豬之歌」等等,傳唱度都非常高。哪怕很多人嘴上說著不喜歡,卻也能哼上兩句。後來的網絡歌曲,如「傷不起」、「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同樣如此。
這些網絡歌曲,歌詞就像大白話通俗易懂,但它至少是有意義的。它的旋律雖然簡單,但也是有旋律有節奏的,並且很洗腦。哪怕是後來的「我的滑板鞋」,它也是有旋律的,它的歌詞也是有意義的。
喊麥就不一樣了,它的歌詞可以是毫無意義的堆砌,它可以沒有一點旋律,就是在不斷地重複。正是因為這樣,它才會讓很多人覺得噁心。
以前的網絡歌曲至少還有一點音樂性,現在的喊麥就完全屬於自嗨,跟音樂性完全不沾邊。
以前的網絡歌曲可以說是通俗的,現在的喊麥則是低俗的。不客氣地說,喊麥就是在探索網絡歌曲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