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的大名,即使不愛茶、不識茶者,也都早已如雷貫耳。雖然「中國十大名茶」自從誕生的時候開始就有了無數個版本,可是龍井茶,一直是當仁不讓的狀元。
西湖龍井茶屬細嫩炒青綠茶,始創於明代以前,產區主要集中在杭州西湖西南一帶,面積大約168平方公裡的山區裡。西湖龍井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著稱。龍井茶採摘以早為貴,茶農常說:「茶葉就是是個時辰草,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同時,龍井茶以採摘細嫩而著稱,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採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稱「旗槍」;採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卷如雀舌,稱「雀舌」。
鮮葉的嫩勻度,便是龍井茶品質的基礎。龍井茶按照產期先後和芽葉嫩老,分成了11級,就是特級1~3等與1至8級。1斤特級龍井,約有茶芽36000個之多。上等和特等龍井茶還是運用傳統的手工炒制的辦法。這就是呈現了龍井茶品質的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100克,1個熟練的師傅,1天也只能炒1000克幹茶。
採摘龍井茶是精益求精的技術活,用拇指和食指之尖,輕掐其芽,否則嫩芽蔫而不鮮,其色味就稍遜。過去龍井茶只能用單手採,50多年前才發明了雙手採茶,1個茶女忙碌1天,也只能夠採1500克左右的鮮葉,炒後連500克都不到。龍井茶採摘的艱辛可見一斑。
只要聽見碧螺春三個字,滿目滴翠的春日江南,就會立即展現在愛茶人面前。碧螺春屬細嫩炒青綠茶,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又稱「洞庭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碧螺春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春分到清明的採制的明前茶品質最是名貴。平常的時候採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5釐米左右的原料,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採7萬顆芽頭左右。碧螺春分7級,上品碧螺春滿披白毫,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則逐漸減少。
炒制碧螺春也很有講究:殺青要將茶葉撈淨抖散、殺勻殺透。揉捻要使茶葉鬆緊適度。搓團顯毫要邊炒邊用雙手把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直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烘乾則要採用輕揉輕炒手法來顯毫,蒸發水分。四道工序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後,才能讓碧螺春擁有傾國傾城的卓越風姿。廬山雲霧茶的名氣可能是不如龍井和碧螺春,但「雲霧」二字,卻使其暈染了幾許朦朦朧朧的詩意。廬山雲霧茶是細嫩烘青綠茶的一種,開始在漢代出產,已有1000多年的栽種歷史,宋代列為貢茶,古稱聞林茶,從明代起開始稱廬山雲霧。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影響,才使廬山雲霧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且久負盛名。
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廬山雲霧茶的採摘過程比其他茶採摘時間要晚,在穀雨之後至立夏之間開園採摘。此時大地初回暖,茶芽非常稚嫩.茶農加工1000克成茶,大約需要10萬個鮮嫩的芽頭。特級茶要求更高,只能採初展的一芽一葉,長度不超過3釐米。雲霧茶的加工製作十分精細。初制分殺青、排散、揉捻、炒二青、理條、搓條、揀別、提毫、烤乾《或烘乾)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就像殺青的時候要保持葉色綠翠,揉捻要用手工輕揉,防止茶葉細嫩被斷碎,搓條也用手工,翻炒動作要輕……近乎苛刻的標準。才能保證廬山雲霧茶多少年都不會變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