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個小麥品種在楊凌集中展示

2021-01-15 騰訊網

(記者 趙莎莎)為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糧食安全,提升小麥品質,加快新品種轉化,發揮楊凌示範區在優質小麥育種方面的優勢,5月19日—20日,由楊凌示範區管委會主辦,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陝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7年全國(楊凌)小麥新品種展示交易會暨優質小麥發展高峰論壇」在楊凌隆重舉行。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有關領導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王輝、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小麥育種專家趙瑜參加了此次觀摩會並出席論壇。

5月20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名育種專家、學者和種業企業負責人先後來到位於楊凌石家村的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品種展示基地和陝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小麥育種研發基地,實地觀摩了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及省內外育種單位的409個小麥品種的長勢和表現。

楊曉輝是來自甘肅省徽縣農技中心的參會代表,通過一早上的實地觀摩,盛大的麥田場面和多樣的小麥品種讓她震撼不已。「我過來就是取經的,想著從這邊把這個高筋的品種引過去,今天我們已經和這邊的負責人聯繫了,已經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讓他們給我們引上三四個品種。」

視線記者了解到,現場展示的這些品種,以優質強筋、普通中筋、北部旱區品種為主,對解決我國優質小麥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意義重大。「我們想在今年後期對這些品種的品質進行初選,想通過這個篩選出一部分適合我們關中,有利於我們供給側改革的強筋的或者弱筋的小麥,來彌補我們這塊的短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栽培學專家張睿告訴視線記者。

在5月20日下午舉行的「現代種業發展暨優質小麥選育利用高峰論壇」上,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隆重舉行了品種權交易現場籤約活動。「西農585」、「孟麥028」、「孟麥023」、「中信麥9號」通過中心平臺順利籤訂了品種權轉讓協議,交易額達204萬元。

拿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輝教授選育的「西農585」小麥新品種經營權的陝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永林,對這一品種走向市場信心滿滿。「在供給側改革方面,這個強筋優質小麥是麵粉企業所急需的一個品種,所以在將來的農業推廣方面,我們對這個小麥新品種非常有信心。」

相關焦點

  • 傳承農耕文化 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開幕
    6月5日上午,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在中國楊凌農科城小麥國家(楊凌)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基地拉開帷幕。 開幕式現場,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視頻寄語第五屆小麥文化節,他說通過舉辦小麥文化節,展示楊凌小麥產業科技的最新成果,展示推廣與應用的情況,宣揚我國小麥文化,這對於我國小麥產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 傳承農耕文化 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開幕
    6月5日上午,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在中國楊凌農科城小麥國家(楊凌)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基地拉開帷幕。 開幕式現場,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視頻寄語第五屆小麥文化節,他說通過舉辦小麥文化節,展示楊凌小麥產業科技的最新成果,展示推廣與應用的情況,宣揚我國小麥文化,這對於我國小麥產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 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聚焦「七寶」話豐收
    6月5日上午,以「傳承后稷精神、弘揚小麥文化,做強小麥產業」為主題的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在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基地舉辦。據了解,這裡展示種植了213個小麥新品種和對照品種。Δ今年通過國審的七個品種,是文化節亮相的「七寶」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視頻寄語第五屆小麥文化節,他說,楊凌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高地,是我國首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多年來,一大批優秀的農業科技成果誕生於楊凌,一批優秀的農業科技人才成長於楊凌,楊凌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舉辦楊凌小麥文化節
  • 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開幕
    6月5日,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在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基地(以下簡稱「小麥基地」)拉開帷幕 。本次小麥文化節活動內容包括割麥比賽、新品種小麥觀摩、小麥深加工延伸產業——楊凌蘸水面標準發布等。
  • 【公示】陝西初審5個水稻|22個小麥|62個玉米|4個大豆品種
    ,通過了5個水稻、22個小麥、62個玉米、4個大豆品種初審(詳見附件),現予以公示。3.小麥品種簡介4.玉米品種簡介5.大豆品種簡介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2019年3月29日  註:查看附件2、3、4請登錄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官網
  • 第27屆中國楊凌農高會今日開幕!楊凌:勇立潮頭譜寫農業發展新篇章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小麥品種推廣面積最大的「碧螞一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6號」,第一例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以及數以千計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在楊凌誕生。9月,位於哈薩克斯坦的中哈農業創新園喜獲豐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團隊培育的小麥新品種,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取得了驕人成果。小麥畝產達到319公斤,較當地品種畝產平均高出82.3%。
  • 國審旱地小麥品種「銅麥6號」亮相農高會
    10月22日,第27屆楊凌農高會開幕第一天,在銅川展館的科技創新區,旱地小麥品種「銅麥6號」就成了備受歡迎的「香餑餑」。來自渭南、鹹陽、甘肅、河南、陝西等省內外的種植大戶、農場主紛紛前來諮詢了解,表達意向。
  • 「2018現代農業楊凌發布」新成果亮相
    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專場推介會驅動新農業楊凌發布實習生 魏爭亮 11月7日上午,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專場推介會在農創成果匯·楊凌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舉行。,本場籤約涉及11個項目金額超過1億元。籤約儀式上,李西與陝西諾威利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一種寵物狗用保健噴霧」及「一種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卵黃抗體及其製備方法」2個專利轉讓協議;另外通過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轉讓農作物品種權9項,分別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楊凌國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籤訂「農科大18」玉米品種權轉讓協議;陝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分別與陝西鴻塬種業有限公司籤訂「鴻油88」油菜、「
  • 一位小麥育種專家的輝煌人生
    10月20日,我們隨陝西省委宣傳部組織的「楊凌農業科學家群體集中採訪團」來到楊凌,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210會議室,採訪著名小麥育種專家王輝時他這樣說。王輝身體健壯,皮膚黝黑,就像是一位樸實無華的農民大伯。「遠看像要飯的,近看是農科院的」,這個被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真實寫照的民謠,用在王輝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從起初的2畝試驗地到千萬畝生產田,王輝教授金色的小麥人生,一走就是40年。
  • 楊凌:向著高質量發展破浪前行
    「十大攻堅行動」 築牢高質量發展根基今年4月,楊凌石家村,150畝紅色、白色、粉色、紫色的「五彩油菜花田」裡,朵朵油菜花競相綻放,這裡匯聚了164個油菜品種,展示了陝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分別在油菜雜交利用和油菜遺傳育種方面的新成效;同樣,在祖國最南端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海南南繁育種基地,玉米長勢喜人,授粉、觀測、記錄……西農的育種專家們如照料自己的孩子般,
  • 楊凌小麥文化節再現麥客場景傳承農耕文化
    楊凌小麥文化節再現麥客場景傳承農耕文化 2017-06-11 23:49:00來源:西部網
  • 陝西楊凌:傳承農耕文化 祈福五穀豐登
    今天是我國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后稷故裡農科城楊凌,一場意義非凡的后稷農耕文化傳承大典在教稼園舉行。省級非遺項目——石家木偶戲傳承人石順路老人,現場「亮嗓」,表演起木偶戲,吸引不少群眾圍觀。正在申報的非遺項目——農家五穀畫展位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們詳細為觀眾介紹著五穀畫的選材:「這個麥粒,是我們西農大研發的彩色小麥中的一種,這個是高產高油的油菜品種……」
  • 擘畫未來農業生產新圖景「農科城」楊凌農技領銜種業「矽谷」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對小麥的關注從未停止。」作為「西農501」小麥新品種的主要育成人,談起自己的育種事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有說不完的話。「拿『西農501』這個品種來說,它的特點是綜合抗病性較好,特別是在今年條銹病高發的年份,表現出很好的抗病性。」
  • 新時代奮鬥者丨他是小麥守護人
    李振岐在上世紀50年代發現,我國東部小麥條銹病的發病菌源每年都是從西部吹過去的。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四川交界的大區域內,形成了一個條鏽菌藏身越夏的「越夏易變區」。小麥品種洛夫林10、洛夫林13最早作為抗病品種被引進。但沒幾年,人們就發現,「越夏易變區」內種植的洛夫林小麥對條銹病的抗病性消失了。 為何曾經的抗病品種不再抗病?康振生下決心搞明白。
  • 中國小麥遠緣雜交奠基人——李振聲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有「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之稱。1951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現山東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任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研究員。   在60多年的科學生涯中,李振聲院士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研究。
  • 愛國情·奮鬥者 | 小麥種子「誕生記」
    需要不同品種的小麥你知道培育一個小麥新品種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汗水和時間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和科學家聊一聊小麥品種的「誕生記」。最近,正是關中小麥的抽穗揚花期,剛從重慶回來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教授顧不上休息,徑直來到自己的小麥試驗基地,他要趕在小麥揚花期完成試驗品種親本的雜交授粉。在小麥試驗基地,吉萬全告訴記者,育種工作中最枯燥、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對小麥親本組合雜交。「一年要做上千個組合,上千個雜交,但是能出品種也許就一個或者兩個,也許就沒有。」
  • 楊凌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楊凌具有種業領域權威的話語權,在科研育種方面實力雄厚,特別是在小麥育種方面卓有貢獻,碧螞1號、矮豐3號、小偃6號、陝農7859等品種主導了黃淮麥區4次品種更新換代;西農979成為全國第三大小麥主栽品種,西農511成為2018年國家主推的優質高抗病性品種……僅小麥新品種選育一項,就長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麗英蒞臨滑豐種業觀摩考察小麥品種
    5月22日,安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麗英率安陽市各縣、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主抓業務副局長、種子管理站站長、農技推廣中心站長等農業相關領導30餘人蒞臨滑豐種業新品種展示示範中心觀摩考察小麥品種。時值初夏,微風輕撫,萬畝示範田裡即將成熟的小麥好像等待檢閱的士兵傲然挺立,朱局長一行對滑豐種業自主培育的優質專用小麥「滑育麥1號」和獨家引進的優質強筋小麥「西農20」的高產穩產性、抗倒性、多抗廣適性等進行了認真觀摩。通過聽取技術人員介紹、實地觀察田間長勢及表現,對小麥新品種的抗病性、適應性及豐產性進行了深入了解,並給予充分肯定。
  • 「小麥遠緣雜交之父」李振聲
    現在生產上推廣的小麥品種,絕大多數都是六倍體,但是冠以「小偃」的系列品種卻是八倍體,這些八倍體的「小偃」系列品種,就是「小麥遠緣雜交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培育的。  「小偃」是小麥和偃麥草的合稱,偃麥草是一種牧草;「小偃」系列品種是小麥和偃麥草的雜交後代;在植物分類學上,偃麥草與小麥不一個「屬」,親緣關係遠,二者雜交就是遠緣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