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2020年春季拍賣會將於8月7日下午至8月10日在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舉槌,8月5日至7日同地舉行預展。
本季西泠春拍中國書畫古董珍玩全門類、三十個專場精品迭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 「風在起時——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特別專題」,包括六件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首任院長林風眠的孤品佳作。六件作品分別為1919年作紙本彩墨《大師圖》,畫於留學前夕;紙本彩墨《思》;1929年作絹本彩墨《集義圖》;1932年作絹本彩墨《群雀》以及兩件1939年作紙本水墨《風景》。
作品來源可靠,出自同一藏家,都創作於對於畫家本人來說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兩件罕見的絹本彩墨《集義圖》與《群雀》,創作時間正是1929、1932 年林風眠在杭州初任校長期間,在畫面上,林校長深情地落下了「西湖」款。這幾件珍貴畫作都是首現拍場,折射出畫家從出國學習前的細緻認真,到擔當大任的渾然天成,再到身處歷史漩渦時的「高山流水」。
林風眠曾說,在杭州時天天到蘇堤散步,飽看了西湖的景色,並深入在腦海裡。所以身在「西湖」邊的作畫,如今看來,是林老一生中最直抒胸臆最愜意的藝術表達。吳冠中在1992年8月為當時即將出版的《林風眠全集》所作的序言中以這樣的文字結尾,可見「西湖」在林風眠一生中的重量。
繪於1919年的《大師圖》,根據款識,可以推測應完成於他出發去法國前,為家族長輩所畫,那時他還名為「鳳鳴」。從畫作中,不難看出林風眠紮實細緻的繪畫基本功和寫形傳神的模仿功力,完美印證了他在學生時代的模範生故事。
從畫風和筆墨風格來看,作品《思》應作於回國後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很像是一幅自畫像。低頭思考的男子被長長的風衣外套包裹著,佇立在樹葉已經落光了的街頭。下筆如刻刀,極簡的筆觸、飛白的效果、黑色的裱邊,頭重腳輕的男子,靠身後的建築來「維持」平衡構圖,中景的樹幹增加了主人公的孤單無助感,畫家似有千言萬語要表達。
現存的林氏作品,大多為上海時期和去香港以後所作。所以2020西泠春拍的這一批畫作,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