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長苦惱老師煩,你在家長微信群裡還淡定嗎?

2020-12-26 每日甘肅網

家長苦惱老師煩,你在家長群裡還淡定嗎?

  如今,幾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建立起家長群。這個群裡不但有家長,更有老師。建立這個群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方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分熱情的家長們不但讓老師為難,也讓家長們為此苦惱不已。對此相關專家解讀為:這其實也是一種病,一種彼此不信任的病症。

  老師發個通知 家長紛紛「領旨謝恩」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孩子剛上一年級的年輕媽媽李倩過得驚心動魄。「周日下午陪姑娘上英語課,我關了手機,到晚飯的時候才想起來開機,結果,女兒所在班級的家長微信群裡,未讀信息像潮水一樣湧了出來。都是家長響應老師的號召,為即將開展的學生活動起名的。」李倩擔心自己沒有參與,給老師留下不積極的印象。

  原來,就在李倩關機的時段,班主任老師通過微信群安排了任務,向家長們徵集學生課外活動主題、口號。李倩看到時,群裡的家長已經爭先恐後貢獻了上百條口號。看到其他家長如此熱情,李倩一下子緊張起來,擔心自己的表現在老師面前失了分,於是急急忙忙全家總動員,到晚上十點多,才提交了幾個主題方案。看到有家長在群裡為自己豎大拇指,李倩多少鬆了口氣。可一直沒有等到老師的回應,李倩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

  「我的『驚心動魄』,在別人看來有點『小題大做』,但如果你也是學生家長,一定能理解我的焦慮。」9月26日,李倩仍在為老師沒有回應自己提交的方案糾結著。

  在微信群裡,幾乎沒有哪個家長能做到不把老師布置的任務當回事。9月26日,孩子上三年級的李浩對此深有感觸。儘管已經經過一年的鍛鍊,自己已淡定多了,但面對老師的號召以及其他家長的熱情,他也時不時為此焦慮。「以前都說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但現在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的,又多了家長。」李浩說。

  李涓的孩子今年也上一年級,開學之初,班主任老師建了一個微信群,主要用來發學校的通知。也就是這個群,讓她苦惱不已,打開提示,提示聲響個不停。關掉,又害怕漏掉重要的信息。「只要老師發一個通知,就有一群家長跟帖說:『老師您辛苦了!』『麻煩老師了!』『謝謝老師』」。李涓說:「我起初不願說這樣的話,覺得太假,但又擔心剛一開學就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只好跟風說謝謝。」

  家長熱情刷屏 老師有點「接不住」

  在家長微信群裡,說老師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一點都不過分。每一個家長對老師的態度都是小心翼翼、畢恭畢敬,生怕在老師跟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按理說,老師享受這個待遇應該感覺不錯,但經過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家長的那一大堆感謝聲,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是敷衍的。而且面對家長們的熱情,我不回應,會以為我有啥想法,我一回應,又讓其他沒跟風的家長為難。就一個簡單的回應,我都是左右為難。」9月26日,提及家長群的煩惱,在城關區某小學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李老師坦言自己也很無奈。

  「之前我沒有擔任班主任,家長微信群,我是能不進就不進。」李老師說。對於家長們在群裡發的感激、恭維之語,她看得很清楚:「都是虛的,我們知道那些並不是家長的真心話,潛臺詞其實是我會不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另一位沒有擔任班主任的曹老師表示,根據她之前的經驗,越是在群裡活躍的家長,越讓老師頭疼。「部分平日比較活躍的家長,有一個潛在的想法:我這麼積極操心,為啥?就是讓老師多關照孩子。一旦這些孩子在學校出點小情況,個別家長就覺得自己的積極不值得,老師沒尊重他們的積極。」

  而另一位馬老師也表示,建家長群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溝通,但結果溝通反而受到影響。甚至受頻頻刷屏影響,部分家長沒看到之前的信息,反而產生誤解。

  「家長們有問題的時候都挺著急,我能理解,儘可能給家長解答。」馬老師說,但有些家長只從自己角度出發,完全不為別人著想。「經常有家長周日下午問作業,其實周五的時候已經發到群裡了。」

  記者了解到,除了班主任外,很多老師開始逃離微信群,有的老師則雖然在群裡,卻選擇長期潛水,不再發言。「以前覺得在群裡發些必要的通知,方便家長們查看,可以節省時間,但結果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無用的周旋上。現在我還是通過校訊通發簡訊布置作業,通知相關事項,或者打電話溝通。」馬老師說。

  大家都苦惱 還是彼此信任不夠

  家長群讓不少老師想逃離,也讓不少家長對家長群有了「二心」。9月26日,孩子在某小學上二年級的齊曼說,「家長群裡,不僅孩子的父母在,就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加入,這些老人白天沒啥事,一點小事就討論來討論去,上班都不得安生。而且家長們覺得有老師在群裡說話不方便,現在,不少班級,其實除了剛開始建立的家長群外,還存在一個沒有老師的家長群。想想都覺得彆扭。」

  針對這種現狀,甘肅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郝樹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微信群就是一個小社會,家長老師在家長群中互來互往,真真假假的關係其實就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只是在這麼一個小圈子裡,將我們日常的生活經歷高度集中了。當然,老師和家長們都不喜歡群裡的客套,但都又擺脫不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現在的老師和家長之間存在著深深的不信任,這也是影響當下教育提升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蘭州晨報記者崔亞明

  記者手記

  別讓家長群變味

  新學年開始了,一個又一個家長群建立起來了,家長們朋友圈的信息提示又開始此起彼伏不斷地響起來了。建立家長群,其目的是為了家長和老師之間更好地溝通,可為什麼發展到了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對家長群頗有怨言的地步呢?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家長,能體味到家長的心思,我們也不妨設想自己是老師,考量一下老師的為難。

  家長群之所以讓家長和老師都如此為難,一個重要的因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彼此面對都因缺失安全感而焦慮。尤其是家長,基於對孩子的關注,尤其在當下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家長無意識地會把所有的競爭心態加載在孩子身上。在這種心態作用下,家長們力求引起老師更多的關注,因為更多的關注也許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同樣,在家長群裡,老師看似眾星捧月,但也得小心翼翼,必須謹慎地保持家長群裡的「生態平衡」。一旦一不小心,引發紛爭,不但會導致家長之間分裂,影響到孩子們,影響到自己的教學工作,甚至會導致家長和老師對立。這意味著老師每天不但要面對班裡五六十個學生,更要面對與之成倍數增長的家長們。

  此外,和以前相比,人們的權利意識更加明顯,尤其在對待孩子教育這一方面,不少家長生怕自己孩子受到不平等待遇。在這種心態作用下,不少人一旦權利受到侵害,會很積極地維權,但是卻甚少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侵犯到他人的權利。家長群也是如此,一方面任由焦慮情緒支配,另一方面又缺乏基於權利觀念的彼此尊重和行為自律。

  要解決這個問題,誠如郝樹聲教授所言,家長和老師要彼此信任,發揮教育合力。同時還是要養成基於權利的彼此尊重,時刻牢記不要影響、侵犯到他人;此外要定好規矩。比如家長群建立之初,就規定只能討論與學校、與班級、與孩子有關的事情,只要有了規矩才能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家長群也是一個小社會,既然是社會就必定得有原則。蘭州晨報記者崔亞明

相關焦點

  • 一線教師大白話:你在「家長群」裡的這4種行為,會讓老師很反感
    老師剛發了視頻,就有的家長立馬不淡定,直接在群裡問老師,為什麼孩子看上去很孤寂,好像興致不高,請老師過關心孩子之類的,但是視頻中孩子分明在很專注地玩玩具,這個家長思路新奇,怎麼在短短十幾秒的視頻中看出孩子孤寂不得而知。
  • 家長直言「煩透了」,微信群裡打卡、小程序太多,一畢業就卸載
    而家長們也不輕鬆,"輔助孩子學習"這種事,無論是上網課還是現實裡開學上課,家長們都要接收家長微信群裡無休止的"騷擾"。吳莉莉是一位34歲的寶媽,這兩天就因為家長群裡的事情,引發了一場"家庭大戰"。硬性指標太多,家長一打開微信就頭疼每次老師在群裡@全體人員的時候,家長們心裡都會"咯噔"一下,想著這次是要收錢還是要捐東西?是要完成互動作業還是要拍視頻?輔導孩子寫作業是讓絕大多數家長最抓狂的一件事,可是老師卻在家長群中給家長們安排了更多的輔助作業。
  • 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火了,還上了白巖松的節目!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現在家長們和老師的主要交流方式是微信群,既方便聯繫,又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家長最怕老師在家長群發布一些自己孩子的批評語言。只要看到微信群裡有自己孩子的違紀情況,作為父母心裡就緊張和害怕。
  • 【記者關注】變味的「家長群」你怎麼看?
    原標題:變味的「家長群」你怎麼看?  實時互動成了「爭相討好」學習交流化作「傷害孩子」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微信、QQ「家長群」極大地便利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家長們能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孩子的「一手信息」。
  • 春節家長在微信群裡發紅包,老師搶到手氣最佳,卻倒吸一口冷氣
    微信現在成了很多人交流溝通的必備工具之一,不管是工作,生活或社交,很多人微信裡有許多群,甚至自己都不記得加了多少微信群了。但是,一到過年,家長微信群,自然也比較熱鬧,有的家長也喜歡在裡面調節一下氣氛,發發紅包,春節過年圖一高興。
  • 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火了,還上了白巖松的節目!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老師」說了一句話,家長紛紛在群裡發紅包!還越發越多!咋回事
    為了方便溝通,現在很多學生家長都有一個班級群,裡面一般都是老師布置一些任務或者通知一些事情。而前兩天,有個家長微信群裡,老師突然對家長提出新的要求。前兩天,五常市一所中學初一的家長微信群裡收到一條信息。
  • 家長在幼兒園班群裡號召給老師買電動車,群裡瞬間安靜了……
    家長在幼兒園班群裡號召給老師買電動車,群裡瞬間安靜了......本來熱熱鬧鬧的群瞬間就安靜了,這位爸爸說的話真是無限的拉仇恨啊,沒有一個人說話了,大家都在想什麼呢?其他家長安靜了,但是網友們卻炸開鍋了:從容:拍馬屁的到處存在,其實老師照顧孩子我們是付過費的,真的沒有必要再去討好,但是有的家長就是賤嗖嗖的,帶的校風不正!朱顏血:之前群裡也是一天到晚號召給老師買這買那,我回了句:現在城市生活壓力大,老師還在租房,我們大家湊一湊給她買套房吧!
  • 在家長群裡,老師不怕「拍馬屁式」家長,而怕「潛水式」家長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現在的很多人,對於微信群都不陌生,而學校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的溝通,都會讓每個班級建立一個家長群,群裡有班主任、各科老師和家長。老師布置作業、通知學校活動、發起各種倡議,都會通過家長群告訴家長。
  • 家長微信群裡「打卡」是對家校合作的「誤讀」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吳維煊(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在班級家長微信群裡「打卡」,是小學生家長一項繁重的工作
  • 班級群,一個讓家長和老師都頭疼的「炸彈」!
    開學伊始,幾乎每個班都建立了微信群,老師有什麼通知,在群裡一說,所有家長馬上就能收到,比傳統的電話或簡訊既高效又省錢。 同樣,班裡有什麼事情,家長和老師們也可以在群裡討論,相當於在網上開家長會,大大提高了家校溝通的效率。
  • 家長把麻將遊戲連結發到家長群 老師發飆家長擔憂
    為方便聯繫、一起娛樂等,每個人微信加入的微信群也越來越多,有工作群、家長群、麻將群等等,群功能各自不同的同時,其聊天的內容也五花八門。但是,當有人搞錯微信群,「串場」了,不僅尷尬,有時候發生的事情更讓人意外。
  • 班級群多回復個謝謝老師,被其他家長說拍馬屁,家長:就你最特殊
    隨著現在網絡時代的到來,很多學校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溝通聯繫,也是要求每班都要有一個班級家長群,這樣一方面確實是方便了學校老師的部署工作和家長溝通。但另一方面因為這家長群的溝通相對公開化,這家長之間有時會引起矛盾。
  • 家長:煩不勝煩 老師:這是新「貪腐」
    本來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因為社會上這樣的微信投票活動真得太多了,多到見怪不怪了,但是,這件事卻因為投票任務被攤派到幼兒園的家長頭上而變了味,獲得廣泛關注、討論。很多家長朋友感慨:幼兒園現在什麼活動都敢布置、什麼任務都讓家長完成,有點煩不勝煩了;於此同時,很多老師也感慨:天下之大,何處能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何時能安安心心教書啊!「以權謀贊」之風為何瞄準學校?
  • 老師不問青紅皂白踢大家出群,好多家長怒了……
    孩子上學前班,開學報名,老師首先讓家長們掃描微信群號,加入班級群。自從微信和QQ有了群功能,也極為方便了教育系統,尤其班級群,方便了老師與家長們、同學們的互相交流與溝通。表揚的、批評的都統統透明化了。只是被批評的同學,家長意見多多,曾經就有家長很不滿老師批評同學竟然讓大家齊站講臺,照個相發群裡。學前班的同學,由於掌握的生字比較有限,他們抄作業的速度和完整正確度都很難達到一定程度,所以老師同時也會把作業發群裡,以供家長參考對照。
  • 如何讓微信家長群成家校溝通的「綠色樂園」?
    期末考試結束,近日,渝中區一位五年級英語老師在班級群裡曬出了全班同學的成績單。這位老師將平時成績折算成30%,書寫成績折算成10%,期末考試成績折算成60%,算出了全班同學這學期獲得的總成績。本想著讓家長一目了然,知道孩子這學期的表現,但沒想到這份成績單在群裡卻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
  • 家長班級群裡問成績被老師罵「有病」 老師道歉後雙方達成諒解
    網帖顯示,在一個家校微信群裡,家長劉女士詢問,「語文第一單元檢測卷,全班人平均分多少,多少人不及格?有些學生在二年級語文經常95分以上的,這次有的59分,有的剛60多一點。成績太低,令一些學生家長憂心忡忡,這才是這學期第一次考試啊!」劉女士還在群裡表示,「希望老師能夠分析一下眾多學生出錯的原因,以便查漏補缺。」
  • 班主任微信群裡留言:請家長們不要發過年紅包給我,你作何感想?
    班主任微信群裡留言:請家長們不要發過年紅包給我,你作何感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回顧一則新聞:這位家長從挖坑到截取證據可為是布局很深,從發紅包到老師點紅包,再到老師退還紅包,家長拒收,可謂是算無遺策。最後截圖取證,抓住了老師的「把柄」,這位張老師就算心中有再多的苦也是說不出來。從挖坑到截取證據,然後家長檢舉揭發,最後老師被教育局通報批評。整個故事的過程仿佛按照家長的思路在發展。張老師哪有時間細想其中的心機,哪有想到一個小小的紅包暗藏如此深的套路。好吧,張老師被處分了。家長勝利了!家長真的勝利了嗎?
  • 平湖家長 微信群裡「假老師」發的這種消息千萬別信!
    @平湖家長 如果老師 在孩子的班級群內發消息「學生體檢」 還套上了,是老師的一則通知,說是為保障學生的健康,近期學校需要給學生做預防疫情的體檢,收取1688元體檢費,直接微信轉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