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泰國行》:18.黃果園的水燈節
2019年11月11日,泰國北部,華人村黃果園。傍晚,學生三五成群,騎摩託車要去過水燈節。
黃果園離縣城猜巴幹只有十公裡,道路平坦。猜巴幹縣政府每年都舉辦水燈節,所以,黃果園村就不再舉辦了。村民、學生都去參加縣城的,更熱鬧。
天黑了,王華老師搭乘本地老師的車,也去湊熱鬧。路上要經過一個泰國人的村子,他們家家戶戶在院子牆頭上都點了許多燈,火苗一閃一閃的。
王老師不禁說道:「燭光中的村子多漂亮呀!」
本地周老師介紹說:「他們點的是油燈,用個礦泉水瓶子做的,亮的時間久,可以亮到天亮。」
來到猜巴幹,水燈節的地點在縣政府大院裡的足球場上。這裡燈火通明,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好容易才找到一個停車位。
王老師跟著大家往人多的地方走去。足球場邊上搭了幾根竹竿,象徵著臨時的會場大門。進了大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排一排整齊的攤位,有幾百個。它們賣各種地道的泰國小吃、冷飲、土特產、水燈、孔明燈等。每個攤位前都圍滿了顧客,生意很興隆。
穿過這些攤位後,王老師看見幾百人圍著一棵竹竿,竹竿有個大湯碗粗,約有四五個人高,頂上有一個風車在轉動。
有人在爬竹竿,但不了兩米就滑下來了。王老師對周老師說:「現在這些年輕人也太缺少鍛鍊了,竹竿也不算高,怎麼換了好幾個人都爬不上去?」
周老師說:「這竹竿很滑,在上面塗了油,叫滑竿,很難有人爬上去。如果爬上去,把頂上的風車取下來,就有獎。」王老師才知道自己錯怪了這些年輕人。
滑竿的旁邊搭了個大舞臺,有專業樂隊演奏樂曲,從各行各業,村村寨寨挑選出來的文藝節目在一個接一個上演。
王老師是舞蹈外行,覺得泰國的民族舞蹈,大都是漂亮的女孩子們穿著色彩豔麗的裙裝,十指套著長長的尖尖的彩色指甲,慢悠悠地在舞臺上轉來轉去。又不知道歌曲唱些什麼,就有點兒犯困。
算好有一個節目,有點中國傣族舞的味道,八九個女孩子拿著些孔雀長羽毛出來跳,王老師才又打起精神。
娛樂場和夜市逛得差不多了,大家就穿過足球場,去河邊放水燈。來到河邊,王老師驚嘆,原來這裡藏著一條大河!
河岸有二三十米寬,還建了個碼頭,不遠處停放這兩三艘空貨船。放水燈的人很多,他們捧著精美的水燈,排著長長的隊,小步小步往前挪,幾個本地老師也在裡面。大家有序地下臺階去到碼頭,放漂自己的水燈,雙手合十,默默許願,然後又跟著隊伍往前走,從碼頭的另外一端上臺階,回到岸上。
放完水燈,大家又去放孔明燈。孔明燈要三五個人一起放。先小心翼翼地打開摺疊的紙,成一個桶狀的紙燈,點燃裡面的蠟燭,等紙燈裡脹滿氣體,就舉高,放手,燈就隨風飄去了。
放燈人仰頭望著燈,它帶著放燈人的美好心願,越飄越高,越飄越遠,匯合在燈的群體中,猶如一條星星點點的長河,最後再也分不清哪一盞是自己放的,才回過頭,還意猶未盡。
不知道夜市要幾點才收場,老師們都累了,就打道回府了。
回村的路上,三五成群的摩託車呼嘯而過,那一定是黃果園的學生,他們也過了一個愉快而充實的水燈節,回家了。
黃果園村,挨著城市,毗鄰奢華。
黃果園的學生,保持著華人的傳統,又多了幾分現代的氣息。水燈節濃鬱的商業氛圍,自小就薰陶著他們,使他們從小就有了做生意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