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流淌在額爾齊斯河畔的援疆力量

2021-01-21 騰訊網

流淌在額爾齊斯河畔的援疆力量

——黑龍江省對口支援十師北屯市工作紀實

重大工程項目落地實施、科技援疆成果豐碩、連隊人居環境全面改善、「包班式」教育援疆成效凸顯、產業援疆帶動就業……冬日的十師北屯市,從城市到連隊,從經濟開發區到設施農業基地,各族群眾其樂融融,盡享援疆成果。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黑龍江省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十師分指揮部聚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對口支援十師北屯市,累計投入援疆資金1.07億元,實施援疆項目12個,選派幹部人才44名,有效放大了黑龍江省援疆綜合效益,讓溫暖有力的援疆力量流淌在額爾齊斯河畔。

產業援疆添動力

2020年12月27日,一八三團新疆神農北味菌業有限公司黑木耳菌包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忙著填料、套袋、封口、殺菌、接種等,為來年的黑木耳種植打下基礎。

「黑木耳基地現代化菌包廠的建成,離不開黑龍江省的大力支持,他們從資金投入、人才服務、人員培訓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一八三團團長徐群英說,黑木耳基地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帶動260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進一步優化團場農業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為職工多元增收開闢新途徑。

2020年12月27日,在新疆神農北味菌業有限公司黑木耳菌包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忙碌。兵團日報記者 陳洋 攝

在一八三團建設設施農業大棚的基礎上,黑龍江省著眼延伸產業鏈條,補齊產業短板,投入援疆資金1200餘萬元,建造玻璃溫室大棚進行水產養殖、蔬菜育苗,打造集果蔬、水產、菌類等為一體的特色種養基地。

這兩天,在一八三團龍疆設施農業基地玻璃溫室大棚裡,一個個孵化盆裡的小龍蝦苗長勢喜人,正待繁育第二代種蝦苗。

「小龍蝦是從事設施農業職工的增收致富蝦。」新疆新江綠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濤說,小龍蝦繁殖力強,投入低,產出高。

2018年,經過市場調研後,劉濤開始培育繁殖小龍蝦。2020年夏季,蝦苗投放到室外池塘進行飼養,獲得成功,成為適應當地水質環境的第一批種蝦。

「完善的設施設備是小龍蝦過冬繁育的必備條件,種蝦的成功培育得益於黑龍江省援建的龍疆設施農業水產養殖基地。」劉濤告訴記者,目前,該基地為公司提供了2500平方米的小龍蝦繁育場地,2021年可繁育蝦苗500萬尾,養殖面積可達1000畝,帶動50餘戶職工參與特色水產養殖。

近年來,黑龍江省共投入援疆資金1億餘元,為一八三團龍疆設施農業基地建成日光溫室和拱棚1200多座,基地年產各類果蔬2000噸以上,育苗300多萬株,實現產值1200多萬元,提供500餘個就業崗位,職工棚均收入2萬元以上。

在優勢產業的帶動下,黑龍江省著眼十師北屯市戰略發展,實現援疆工作從「輸血」向「造血」轉變,援助方和受援方合作實現雙贏。

黑龍江省投入援疆資金5600萬元建設的北屯經濟開發區小企業創業園二期,每年可形成倉單質押量5萬噸,解決生產加工企業季節性資金需求約5億元左右,示範效應顯著;投入援疆資金198.5萬元,實施一八三團蝦類種苗繁育基地設備購置示範項目,利用冬季對團場職工進行技術普及,帶動養殖戶增收;積極推進兩地「一統籌三共享」招商引資機制,藉助黑龍江省舉辦的綠博會、大米節等平臺組織十師北屯市5家企業的12種特色產品「走出去」,籤訂合作意向3項,充分利用展會提升了該師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科技援疆促發展

「馬鈴薯在切塊時應注意塊莖不宜過小,否則會影響幼苗發育……」連日來,黑龍江省6名從事農業、畜牧業的援疆幹部為一八七團職工群眾提供馬鈴薯種植、雜交羊繁育、耕作栽培等方面的技術培訓。

黑龍江省農科院援疆工作隊隊長李偉群告訴記者,2020年,農科院科技援疆工作隊隊員都加入了十師農業科技服務團隊,推動該師市科技培訓工作開展,全年累計完成1300人次科技培訓。

2020年,黑龍江省農科院援疆工作隊與十師科技團隊聯合申請專利7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授權軟體著作權3項,撰寫並刊發科技論文5篇,獲得兵團級科研立項1個;為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增食用菌栽培及油料作物質量檢測2個專業技術研究方向,培養年輕科研人員5名。

援疆工作隊在一八三團開展當地大尾羊品種改良工作,引進適應性強的肉用高產羊黑頭薩福克、特可賽爾和德國肉用美利奴3個品種進行雜交;引進黑龍江省優良蛋肉品種大鵝、鵝種蛋510枚,在一八二團大鵝養殖場進行孵化、馴化及擴繁工作;引進農作物新品種40餘個,其中馬鈴薯品種荷蘭15號畝產達到3.3噸。

「在援疆幹部的全程指導下,2020年我試種了50畝土豆,實現了豐產豐收。」一八八團二連職工吳忠誠採用科技援疆工作隊提供的選種、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模式,畝均增收900餘元,實現增效4.5萬元。

從黑沃土地到戈壁荒灘,從松花江畔到額河岸邊,在黑龍江省農科院援疆專家的精心培育下,科技的種子在十師北屯市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民生援疆結碩果

「每年回家探望父母,都能感受到連隊的變化。連隊的道路變得寬闊乾淨了,家裡的廁所也進行了改造,使用起來很方便。」2020年12月20日,一八八團八連職工子女頡燕告訴記者。

「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實施後,大幅度提升了連隊環境衛生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一八八團八連黨支部書記劉明說。

2020年,黑龍江省投資4445萬元,對十師7個團場的10個連隊進行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改善連隊人居環境,實施生活汙水排放、道路硬化綠化、垃圾收集處理、廁所改造等工程,工程全部竣工後,將惠及2萬餘名職工群眾。

「經過一年的援教,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北屯高級中學援疆教師趙宏宇告訴記者。

趙宏宇是北屯高級中學「包班式」教育援疆工作隊隊長。由6名援疆教師組成的工作隊是黑龍江省向十師北屯市派出援疆教師學科最全、陣容最強大的「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來到十師北屯市後,6名援疆教師制訂了「三段式」援疆教學模式總體規劃,與當地教師組成教學團隊,改進教育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2020年,黑龍江省挖掘優質教育資源,邀請13名教育專家「組團式」開展送教活動36次,舉辦講座17場,指導年輕教師1500餘人次,充分發揮黑龍江教育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助推十師北屯市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航拍黑龍江省援建的十師北屯醫院綜合樓、醫技綜合樓(資料片)。兵團日報記者 陳洋 攝

黑龍江省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劉偉康說:「2020年,黑龍江省牢牢把握新疆工作總目標,依託黑龍江省和十師北屯市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堅持『十師所需、龍江所能』,全面推進教育、醫療、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對口援疆工作,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兵團日報記者 陳洋 通訊員 柴德順)

來源:兵團日報

編輯:張宇帆

責任編輯:夏振忠 陳蘭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嗚~火車來啦!龍泰號消費扶貧貨運專列開通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嗚~火車來啦!隨著張巖的一聲發車號令,帶著全地區農牧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龍泰號消費扶貧貨運專列駛出站臺,駛向充滿希望的明天。阿勒泰地區和黑龍江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將以此次開行專列為契機,大力實施農牧產品市場開拓戰略,充分藉助社會扶貧、援疆扶貧、區內外協作等幫扶力量,繼續做好後續消費扶貧專列的組織運行工作,為建設更加平安美麗幸福的新阿勒泰作出應有的貢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滷水點豆腐,「點」出全家小康夢
    開欄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千百年來承載了中國人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譜寫新時代內蒙古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關鍵之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敢教日月換新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敢教日月換新天 2020-07-03 0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可複製的「莓」好
    9月25日上午9:00,昌平人民廣播電臺將攜手福建永安、北京大興、河北武安、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濱海共同開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脫貧攻堅聯合直播活動,向全國觀眾展現各地脫貧路上溫暖的故事。直播觀看平臺為「北京昌平」APP。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瑞金華屋村「華嬤嬤」:小康生活「泡」出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景德鎮陶溪川:老瓷廠變身「造夢空間」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守望丨幸福海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周《守望》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節目,就要帶大家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縣,跟著那裡的百姓一起去探索他們的綠色發展之道。離開了祁連縣,我們沿著盤山公路「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無論是鄉村旅遊還是生態種植,這裡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裡的村民笑容盡顯;大家都昂首闊步走在小康路上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為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故事,展示各領域各行業的偉大成就,鼓舞決戰決勝鬥志,凝聚團結拼搏力量,激勵全縣上下奮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圓滿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從今日起,本臺將連續播出大型主題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崇明島上的太陽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日走進《崇明島上的太陽村》。2020-08-0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已經退休的瀛東村老支書陸文忠,會經常來到村史館,向遊客講述艱難的創業史。陸文忠:原來是崇明68個窮村之一,農民要發展,關鍵要土地。那時候的主要思想就是帶領老百姓來圍墾,向大海要土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貓街鎮:擴建便民橋 連起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貓街鎮:擴建便民橋 連起致富路​ 2020-10-16 17: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邊境線上的小康路
    小康生活,對龍州百姓而言,曾經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考察工作,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  群山雖然連綿起伏,但擋不住新時代龍州人民拔掉窮根、奮力奔小康的步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湖北宜昌【補齊邊界村短板攜手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2020-08-26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夏溪村:真正讓小康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現在村裡不僅環境越來越好,休閒娛樂配套越來越齊全,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了,村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充實和美好。」胡雄容告訴記者,平日裡除了練習書法,她還喜歡約上朋友到村廣場唱唱歌、跳跳舞。在得知市老年大學教學點在村裡掛牌後,胡雄容和朋友組團報了名。胡雄容的生活是夏溪村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一個縮影。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梅州大埔縣文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風活動走進高陂
    日前,由大埔縣文聯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風活動走進高陂鎮,來自梅州市攝影家協會、市老年攝影家協會、縣攝影家協會等40多名攝影愛好者深入到稼社村、三洲村、銀灘村、黨溪村、騎樓老街、陶瓷工業生產基地等地進行創作採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鄉:「微心願」圓夢超市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鄉:「微心願」圓夢超市 2020-10-03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