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來哄娃娃。」金秋九月,海拔1200米的廟塘鎮木耳村八月瓜種植基地裡,一串串紫色的八月瓜掛滿了枝頭,村民們正穿梭於八月瓜的「海洋」裡,忙著將八月瓜採摘、包裝好,準備裝車。
「這是我們今天新採摘的八月瓜,即將運往江西省。今年9月進入採摘期以來,這是運往江西的第三車了。」八月瓜基地負責人王永康告訴記者。
在王永康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他近百畝的八月瓜種植基地,只見一株株順勢而長的瓜藤間,一串串紫色的八月瓜掛滿枝頭,迎著秋日的微風輕輕擺動,格外惹人喜愛。
今年是王永康種植八月瓜的第四年,也是八月瓜採收的第二年。「今年,基地的產量可達40噸,產值60萬元左右。」王永康介紹道,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然而,一開始,王永康並未選擇種植八月瓜,而是選擇種植獼猴桃。在深入了解後,王永康得知獼猴桃對種植技術要求十分高,病死率也很高,只得作罷。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王永康對八月瓜提起了興趣,「八月瓜在野生的環境都能長得這麼好,市場前景也廣闊,加上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我相信用心種植,一定能見效。」
說幹就幹的王永康和朋友一起,於2016年10月,在廟塘鎮木耳村流轉了30餘畝土地,在海拔1200米的木耳村,種下了上萬株八月瓜苗,也種下了豐收的希望。
為了更好地種植好八月瓜,讓八月瓜真正成為「致富瓜」,王永康在種植之初,便四處「取經」,學習各地八月瓜的種植經驗,並與柯康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該公司提供八月瓜苗和種植技術,並按8元/斤的價格回購。解決了技術和銷路,王永康種植八月瓜的信心倍增。
接下來,王永康陸續投入了40餘萬元發展八月瓜。截至目前,王永康和朋友一起,投入了70餘萬元,流轉了近100畝土地,種植了3種八月瓜。
自己富不算富,種植成功後,王永康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一起種植八月瓜,一起增收致富:「八月瓜種植三年見效,經濟壽命長達20年以上,一次種植多年受益。希望通過我們基地的示範帶動,讓更多的老百姓加入我們的八月瓜產業發展中來,一同增收致富。」
不止於此,木耳村八月瓜種植基地的用工,都是聘用當地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八月瓜種植基地先後帶動就業1000餘人次,人均2800元/月。
「我60多歲了,出去打工也沒企業收,沒曾想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一個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有時候妻子也會過來基地幫忙,再加上自家流轉出去的6畝多土地,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樹坪組的趙福強告訴記者。
「接下來,我會嘗試自主育苗,改良現有八月瓜品種,在正安周邊發展八月瓜種植基地,結合體驗式農業,擴大八月瓜的種植規模和生態效益。同時,擴大八月瓜銷售渠道,讓八月瓜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輻射帶動更多人受益。」王永康介紹道,接下來還將探索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從中獲益。
據悉,自2016年以來,木耳村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花椒、野木瓜、八月瓜等特色產業,為木耳村鋪築一條產業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