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遇害案背後的沙特王儲

2021-02-13 三聯生活周刊

59歲的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走進沙特駐伊斯坦堡領事館的那一天,是2018年10月2日。他此行的目的是要開具一份法律文件,證明他本人目前正處於離異狀態,以便和土耳其籍女友哈蒂絲·森吉茲(Hatice Cengiz)合法地締結新婚約。就在他走進領事館大門的那一刻,森吉茲正在不遠處注視著他。

但那也是卡舒吉存在於世界上的最後一天。當天下午,他再也沒能從領事館中走出。沙特政府隨後發布消息稱,卡舒吉在稍晚時從後門離開了領事館,土耳其警方則證實安裝在館舍周邊的攝像機監控畫面與此聲明不符。卡舒吉的未婚妻和朋友隨即報警稱他已失蹤。之後的兩個星期裡,陸續有土耳其和美國媒體援引匿名消息源的曝料稱:卡舒吉已經遭到殺害。一個由沙特情報機關派出的行動小組在卡舒吉失蹤前夕抵達了伊斯坦堡,在使館內對他進行了刑訊逼供,最終將其殺害並將屍體帶走。該事件引發的風波仍在繼續發酵中。

出生於沙特一個顯貴之家的卡舒吉,家族成員與沙特王室以及中東上流社會有著密切關聯。其祖父曾是沙特開國國王的私人醫生,叔父阿德南·卡舒吉是中東著名軍火商,表兄多迪·法耶茲則是黛安娜王妃的最後一任男友。上世紀90年代,卡舒吉因為在阿富汗、蘇丹等衝突地區擔任國際報導記者而聲名鵲起,並與爭議人物賓·拉登有過密切接觸。進入21世紀以來,他對沙特王室的宗教和公共政策進行了密集的批評,因此被迫於2017年流亡美國。但卡舒吉依舊以他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為陣地,繼續發表對沙特國內外政策的批判性看法,尤其是質疑新王儲穆罕默德的一系列集權措施。他的殺身之禍,被認為與此存在直接關聯。

2018年初,《三聯生活周刊》記者曾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做現場探訪,撰寫了關於這個神秘之國的長篇封面報導。本文節選自該封面報導之一,部分內容有修改。

賈邁勒·卡舒吉(圖片來自wiki.commom)

「那傢伙」,約旦留學生K用右手比成手槍的姿勢,朝牆上的畫像比劃了一下,「可真能折騰啊」!

不必仔細看我也能猜到,牆上掛著的是在2017年6月21日被最終確立為沙特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王儲的畫像。在過去的兩年裡,他是這個石油王國最出風頭的人物,也是極少數能以隻言片語直接影響到普通人生活的人。就在幾分鐘前,K還在向我抱怨他剛剛聽到的一則流言:從2018年9月開始,除去已經確認發放的獎學金外,大學生得到王室隨機發放的朝覲、齋月等特殊節令津貼和國王巡視宣慰金的機會將要大大減少,而這都要歸因於穆罕默德王儲發起的削減政府開支的運動。2016年初,沙特政府宣布下調對成品油、民用電和淡水的長期政府補貼,導致一些城市的生活用水價格在兩個月內上漲了10倍。成千上萬的沙特人登錄到Twitter,用抗議和漫畫表達他們對那位「85後」王儲的不滿。

2017年11月8日,在大規模反腐逮捕行動結束之後4天,沙特國王薩勒曼(左)與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右)交談 (視覺中國供圖)

但也有人讚賞穆罕默德的果敢姿態和行動力。2017年11月4日,包括11位王室成員和近30位前政府要人、富商巨賈在內的政商精英在王儲策劃的反腐敗行動中被捕。對這些昔日權貴的抓捕全程有新聞記者跟隨,國家電視臺的攝像機拍下了身陷囹圄的親王和大臣們呆坐在利雅得麗茲—卡爾頓酒店的大堂裡,面色鐵青、一言不發的鏡頭。此舉隨即贏得了電視和電腦之前的平民階層的歡迎:儘管生活補貼在減少,但王儲正試圖以更開放的改革措施吸引年輕人和自己站到同一陣營。這些措施包括允許開設電影院和音樂廳、解除女性駕駛禁令、限制宗教警察「穆塔瓦」的權力、為創辦小型科技企業提供註冊便利以及開設面向本地青年的職業培訓課程,對腰纏萬貫的王室巨頭們的清查則是其最新步驟。和王儲打過交道的美國參議員林賽·格拉漢姆不禁盛讚:「親王顯然懂得,在沙烏地阿拉伯這樣一個國家裡,讓多數人得到更多的時候已經來臨了。」

考慮到目前在位的薩勒曼國王已是82歲高齡,無論穆罕默德究竟會在哪一年正式繼位,他都將成為沙特王國歷史上登基年齡最小的一位君主。在此之前,這一紀錄屬於第二代國王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他在1953年繼位時年已51歲。而從這位第二代沙特國王開始,整整五代君主都有一個共性:他們全都是開國之君伊本·沙特的兒子,彼此互為兄弟。考慮到伊本·沙特早在1953年就已病逝,他的子女中年紀最小者如今也已經年過古稀,最近幾位沙特君主常常會給人一種形象老邁、體弱多病的感覺。但出生於1985年、身強體健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顯然不會給人這樣的印象,外界對他的評價更多會像K所說的那句「能折騰」。而最微妙之處在於,穆罕默德將是自伊本·沙特以來,第一次出現有第三代男性成員繼承王位的局面。由來已久的「九龍奪嫡」亂象,在他這裡將得到徹底終結。儘管宮廷鬥爭的陰影,至今還未從利雅得上空驅散。

麥加郊外的阿拉法特山,一位穆斯林婦女親吻《聖訓》中記載的穆罕默德曾經站立之處的巖石(李亞楠 攝)

奇特的王儲制

原中國駐沙特王國大使、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將沙特王位繼承問題的混亂歸因於阿拉伯半島由來已久的家族政治傳統:「部落時代留下的一些傳統,至今仍會影響沙特王室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交。比如國王要定期和普通老百姓直接會面,又比如選擇繼承人。因為繼承人的能力會影響到整個王室家族的命運,不能由國王一個人說了算,所以通常會由一個容納了諸多資深成員的王室委員會來決定一位親王是否適合被立為王儲,不行的話還可以更換。至於那些沒當上國王的親王,他們的地位依然是有保證的,而且會在經濟方面得到補償,這就保證了王室內部的穩定。當然,考慮到親王們的母系血統存在差異,還會有一些額外的平衡。」

一代英主伊本·沙特一生都為自己的魁梧身材(身高超過1.95米)和強健體魄而自豪;作為這種自豪感的註腳,他和22位不同的妻子生下了45個兒子,其中有36位活到成年以後,選擇何人入繼大統遂成為一大難題。在奧斯曼帝國晚期,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掌握大權的禁衛軍將領會選擇自己心儀的親王繼承蘇丹之位,並將落選者逐一殺害。但對看重家族利益勝過個人的伊本·沙特來說,他更關心未來的君主能否在亂世之中確保整個王國乃至統治家族的安穩。於是便有了「生前建儲」制度:在位的君主在年富力強之時,便會徵求由10餘位家族長輩組成的王室委員會的意見,提前確定王位的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必要時還可調整。

在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擁有「親王」頭銜的男性貴族總數被認為超過3000人;但倘若細分其血統,其中絕大多數僅是王室遠親,是沙特家族在20世紀之前的男性成員的後裔,與伊本·沙特及其貴胄子孫關係相當疏遠。而伊本·沙特的36個兒子及其男性後代,目前有200餘人在世,其中真正具有顯著政治能量者總數不會超過30人。而在這些親王中,又以「蘇德裡七兄弟」(Sudairi Seven)最廣為人知——內志地區最著名的貝都因部落蘇德裡家族的一位女性成員胡薩·賓特·艾哈邁德在1913年與伊本·沙特結婚,隨後陸續誕下了7個兒子。這7名親王在日後的繼承權之爭中有兩人成為國王,兩人以王儲的身份病逝,可謂尊貴已極。

在1953年病逝前夕,伊本·沙特曾經留下過關於「兄終弟及」的暗示,希望沙特王位能在自己的眾多兒子之間做長期傳承。但僅僅過了10多年,變數就已經出現:伊本·沙特的長子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在繼位之後治國無方,並且圖謀效仿歐洲王室、將最高權力傳給自己的兒子。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實際主政的費薩爾王儲對此大感不滿,於1964年聯合「蘇德裡七兄弟」控制的王室委員會廢黜了哥哥,自己宣布登基。但這位才幹卓越的費薩爾在1975年意外地被一名精神錯亂的侄子刺殺,將王位留給了伊本·沙特的第五個兒子哈利德。待他在1982年病逝後,繼承權逐步轉入「蘇德裡七兄弟」及其盟友之手。七兄弟中的法赫德從1982年起在位長達23年,2015年登基的現任國王薩勒曼則是七兄弟中的老六。在他們之間,不屬於蘇德裡世系的阿卜杜拉國王因為頭腦精明,並且獲得蘇德裡世系中年輕成員的信賴,自2005年起穩定執政了10年。

1985年1月29日,時任沙特王儲阿卜杜拉在巴黎愛麗舍宮向歡迎人群致意。2005年,他登基成為沙特第六代國王(視覺中國供圖)

每位沙特國王登基之初,通常都會任命新產生的王儲兼任副首相、國防大臣等重要職務,以為其將來上臺執政積累經驗。出於王室內部的平衡,已故國王如費薩爾和阿卜杜拉的子嗣也會被安排到關鍵職位上,甚至不允許其擅自辭職。隨著伊本·沙特的兒子輩成員年齡日益老邁,這種安排帶來了嚴重的效率問題和不穩定隱患:從哈利德開始,多位沙特國王在正式即位後不久就開始出現中風、心臟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無法長期有效執政;各種勢力乘機謀求攫取政府實權,宮鬥之聲不絕於耳。因此待同樣身體不佳的薩勒曼國王在2015年登基之後,他最終決定改弦更張,變「兄終弟及」為「父死子繼」,年輕的穆罕默德遂得以成功上位。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年輕的新王儲仍須面對來自王室內部其他派系的質疑和挑戰。出身不俗、與伊本·沙特家族長期具有密切來往的卡舒吉,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和沙特情報機關首腦(也是賓·拉登早期的重要支持者)圖爾基·費薩爾親王過從甚密。當卡舒吉在2003年因為批判瓦哈比派極端教義被迫離開祖國之後,時任沙特駐美國大使的圖爾基親王再度將其延攬至自己的幕府。因此在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眼中,卡舒吉不僅是一名普通政治記者,更可能是王室內部一系列反對力量的公開發言人,他的遇害也便有了邏輯。

上世紀50年代,出訪英國的沙特王儲費薩爾(右)在諾霍特空軍基地受到咖啡款待(視覺中國供圖)

「抽乾沼澤」

在2017年11月4日的24個小時裡,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發生了如下震蕩:11位親王和大批退休政府高官在新王儲發動的反腐敗運動中被捕,其餘王室成員也被暫時禁止出境,超過1200個公私帳戶被凍結。葉門胡塞武裝向利雅得國際機場發射的一枚「火山」H2型彈道飛彈在飛入沙特領空800公裡後,被防空軍的「愛國者」飛彈擊落,王儲隨後譴責向胡塞武裝提供彈道飛彈的伊朗政府正在發動「赤裸裸的軍事入侵」。正在沙特訪問的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裡裡突然宣布,因為存在被暗殺的風險,他將立即辭職(回國後又宣布撤回這一聲明)。這位總理與沙特王室關係素來密切,但在2016年年底重新上臺後不得不對佔據議會多數席位的什葉派勢力(親伊朗)採取妥協態度。有黎巴嫩政治評論員揶揄說,哈裡裡毫無自主權,形同利雅得的人質。

毫無疑問,在反腐運動中栽倒的親王們的名姓,是國外觀察家和新聞媒體最為關注的。最醒目的名字無疑是伊本·沙特之孫、身家近190億美元的「中東巴菲特」瓦利德·本·塔拉勒(Al-Waleed bin Talal)親王。他是上市公司王國控股(KHC)的董事會主席兼CEO,也是全球第一大投資銀行花旗集團的頭號個人股東,在2017年出爐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45位。瓦利德被捕的消息傳出後,王國控股的股價發生暴跌,公司市值在48小時內縮水約13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卡舒吉也曾在瓦利德親王旗下的媒體任職多年。

2016年6月5日,塔伊茲地區受到沙特政府支持的葉門武裝人員與一輛繳獲的胡塞武裝坦克合影。在葉門內戰中,由沙特領導的國際幹涉聯盟支持哈迪總統領導的合法政府(視覺中國供圖)

在交出了總額接近60億美元的資產之後,瓦利德親王在2018年1月27日走出了他被軟禁3個多月的利雅得麗茲—卡爾頓酒店。3月中旬,親王罕見地接受了美國媒體的採訪,並堅定地表示:「這段不愉快只是一場誤會。我是一名沙特國民,同時也是王室成員;國王是我的叔父,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是我的堂弟。維護我們之間的這種關係、並保護它不被破壞,既符合公共利益,也是我的個人選擇。」「我是一位民族主義者,是愛國的。我相信我的國家。我不會讓自己曾經有過的憤怒佔據整個生活,甚至去反對我的國家和人民。」他沒有說出的話是:在沙特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次自下而上、而不是由王室主導的革命或改革。當新王儲以整個沙特家族的政治前途為賭注、發動這場孤注一擲的改革時,任何反對的聲音都將迅速遭到禁絕。

毋庸置疑,這首先依然是一場以鞏固權力為出發點的「大掃除」行動。儘管將穆罕默德立為王儲的決定並未收穫公開的反對之聲,但在過去數十年裡分散於王室不同支系,尤其是先後被廢黜的穆克林、納伊夫兩位前王儲及其家族成員手中的政治和經濟資源,依然會成為這種「有悖祖制」的操作的顯著威脅。薩勒曼國王同父異母的哥哥、「紅色親王」塔拉勒(他正是被捕的瓦利德親王之父)就公開批評稱,薩勒曼傳位給兒子的計劃打破了王室內部由來已久的政治平衡,王室委員會應當集體推翻這一決議。而卡舒吉作為瓦利德曾經的密友和僱員,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源源不斷地發出對政府的批評,則理所當然地被視為反對勢力的「陰謀」。

有鑑於此,薩勒曼父子採取了兩手準備以應對潛在的風險。首先,自2015年春成為副王儲(兩年後「轉正」)以來,穆罕默德便頻頻陪伴父親出訪中、美、俄、日各國,在國際媒體面前高調亮相,並主導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幾輪限產談判。兩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川普都對這位年輕王儲誇獎有加,並公開做出了「希望沙烏地阿拉伯長期保持穩定」的表態,顯然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在2017年初,王儲親自前往美國,為川普上任後的中東之行部署前期安排,並和美國軍工聯合體(MIC)中的要角做深度接觸,最終籤署了總值11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和後續服務進口協議,箇中不無「投名狀」的成分。其次,儘管王儲的政治資歷尚淺,但他從2010年起便作為父親的主要顧問和助手介入國內事務,對利雅得省、國防部、石油部、經濟與規劃部以及國內改革的相關業務領域多有涉獵,也因此與建制派勢力頻繁產生摩擦。2016年5月,他就曾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解僱了過去30年間實際執掌沙特能源政策的石油大臣納伊米,在坊間引發軒然大波。

在麥地那先知寺附近的一處家族墓地,一名去世者的遺體正按照傳統儀式被安葬(李亞楠 攝)

然而事實證明,穆罕默德王儲的賭博成功了。在納伊米黯然出局之後,沙特開始和OPEC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委內瑞拉一起,厲行嚴格的限產政策,在兩年內削減了接近三成的原油出口量,國際油價因此得以回升到每桶56美元以上,大大緩解了外匯儲備急劇縮水的沙特的財政窘境。現在,王儲又開始通過推動反腐行動和插手巨型國企,進一步推動他那躊躇滿志的「願景2030」規劃的實施。如同川普在2016年大選期間的口號「抽乾沼澤」,利雅得核心權力圈中可能威脅到穆罕默德地位的沼澤已被抽乾。而當卡舒吉遇害的消息傳出之後,美國政府始終拒絕做出譴責表態,則證明上千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同樣起到了鞏固雙邊關係的作用。

前途未卜的冒險

回想起來,世事發展的許多軌跡早在一開始就顯現出了端倪。自從2015年4月29日被確定為沙特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以來,穆罕默德親王在出鏡率和影響力上就遠遠超過了他的堂兄、當時的正牌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無論是發動幹涉葉門的「關鍵風暴」作戰,還是大張旗鼓地推出「願景2030」,又或是登上《彭博商業周刊》封面,公開贊成對伊朗採取強硬姿態……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塑造一位個性鮮明的改革強人形象,從而為順理成章地接班其父薩勒曼做好了鋪墊。相比之下,中庸低調、長期掌管內政部的親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親王雖然有「反恐先鋒」的美名,但從一開始起就存在先天不足:他的父親老納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一度有望繼承其兄阿卜杜拉的王位,卻在2012年死於心臟病,將繼承權拱手讓給了現任國王薩勒曼。而82歲高齡的薩勒曼在繼承人問題上顯然更偏愛自己的兒子小穆罕默德。奪嫡之爭塵埃落定之後,納伊夫父子也不幸成為了沙特歷史上唯一一對曾先後被立為王儲、最終卻未能如願接班的龍子龍孫。

33歲的穆罕默德王儲素來是歐美媒體青睞的那種「新人類」。他推崇賈伯斯、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曾公開宣稱「我可以創造像蘋果公司那樣的傳奇,而未必要去當國王的僱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試圖對沙特王室和國家機器之間不分彼此的關係做一種有限度的剝離:這在該國歷史上稱得上石破天驚之舉。

2017年12月31日,沙特政府官員試乘連接麥加、麥地那兩聖城的哈拉曼高速鐵路線的第一趟列車。這條高鐵線路於2018年5月投入運營後,穆斯林信眾僅需3小時便可完成兩聖城之間450公裡的旅程(視覺中國供圖)

長期以來,沙特親王這一群體都以一擲千金和奢侈聞名於世,但這對該國的國民經濟本身並無幫助——親王們的消費目的地並不在缺少豐富娛樂設施的利雅得,而是在美國、西歐和其他海灣國家。他們按照秘而不宣的王室財富分配規則從國家的石油收入中抽成,隨後在紐約、巴黎、倫敦購買豪宅和五星級酒店,既不向本國納稅、對未來的經濟改革也毫無貢獻。而長期被圖爾基·本·阿卜杜拉、圖爾基·本·納賽爾以及蘇爾坦海軍上將把持的軍火採購業,儘管屢屢籤下數百億美元的大單,卻連起碼的保障維護和彈藥補給都無法完成。幾位親王本人更是從訂單中索賄、貪汙甚多。即使是在2014年全球油價逐漸陷入「熊市」、沙特國家財政出現上千億美元的赤字的情況下,親王們的奢侈生活也不曾稍有收斂。當年夏天,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在巴黎街頭遭遇武裝匪徒搶劫,僅現金就丟失33.5萬美元,引發輿論騷動。而沙特本國國民卻在經歷補貼削減。

正是在此背景下,穆罕默德王儲對他的堂兄弟和叔叔們痛下狠手,吸引了全球輿論的關注。這位王儲現在具備了沙特歷史上少有的不容置疑的權威,去推行他的經濟和政治改革計劃;並且從他的年齡看,這一趨勢或許會持續很久。但不確定性依然籠罩在這個「土豪」王國上空——射向利雅得的彈道飛彈,正是對王儲竭力推行的地區內幹涉政策的反應。由於極度忌憚伊朗領導的什葉派陣營在最近10年的影響力上升,王儲力主介入葉門內戰,並配合美國的中東政策、對德黑蘭實施全面對抗。隨之帶來的安全和財政壓力,也須由沙特獨立承受。儘管在2018年初,沙特開始通過和以色列的接近來擴大對抗德黑蘭的同盟,但去年爆出的卡達斷交風波仍顯示:沙特王室長期奉行的以鄰為壑、轉移風險的政策,在當今中東世界裡的效能正在衰減。

2016年12月1日,一名沙特男子在利雅得市中心著名的高層建築費薩爾塔第32層的觀景臺向外張望。遠處依稀可見高度超過300米的國王中心大廈圖(視覺中國供圖)

卡舒吉之死,則暴露了這場改革的另一層陰暗面:在從宏觀政策上限制教士階層以及王室成員個人的影響力、擴大整體社會空間的同時,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正在使整個沙特王國政府圍繞他的個人好惡而運轉,並且容不得任何反對意見。當這種乾綱獨斷的局面和中東世界由來已久的暗殺、陰謀作風結合在一起時,便註定了卡舒吉的悲劇:他的批評之聲並不被視為對沙特社會長遠前途的建設性意見,而被認定是向年輕王儲本人的挑戰。而王儲的應對策略也不是像大部分現代文明國家一樣,僅僅對反對者加以驅逐或消聲,而是要對其施以徹底的肉體消滅。手段越是殘忍,越是容易暴露王儲對自己的改革事業前景的信心不足。距離重構中東政治秩序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馬上就要滿100年,依然由沙特和哈希姆這兩個古老家族統治的地區大國已經只剩下沙特王國和約旦。百年孤獨之後,阿拉伯半島正在邁向前途更未知的未來。

為了不讓好文章被微信改版所湮沒,為了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我們置頂並設為星標吧!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探訪沙烏地阿拉伯」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相關焦點

  • 沙特記者遇害案背後:土耳其把握節奏謀局圖利
    沙特記者卡舒吉本月初在沙特駐伊斯坦堡領館遇害事件持續發酵,連日來各種消息不斷傳出。圍繞事件真相,各方給出了多個故事版本,聽起來相互矛盾。卡舒吉與土耳其有什麼關係?他為什麼要到土耳其來?為何與一位土耳其女子結婚?
  • 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案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開庭審理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3日,土耳其伊斯坦堡第11重刑法院開庭審理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案。卡舒吉未婚妻哈提傑以原告身份出庭,而20名沙特被告則缺席庭審。卡舒吉是中東知名記者,曾為《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因秉持異見,受到沙特政府打壓。
  • 沙特王儲在美國被起訴,涉嫌派人暗殺本國前情報高官
    2018年10月,流亡美國的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進入沙特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後失蹤,後被證實遭到肢解殺害,震驚世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8月6日報導,一位名叫薩阿德·賈布裡(Saad Aljabri)的男子當天向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法院提起訴訟,控訴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意圖在卡舒吉遇害後不久殺害自己。
  • 疑被殘忍肢解,沙特記者遇害背後的真相
    沙特異見分子賈馬爾·卡舒吉失蹤事件,使得沙特國王薩勒曼和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也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薩勒曼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逐漸接管沙特政治大權,先後擔任副王儲和王儲職務,並且通過「2030願景」和介入葉門內戰的軍事行動,事實上掌管了沙特國內經濟和政治大權。穆罕默德王儲自身的權力交接關係,及其所推行的一系列內外政策,使得自己處在了國際輿論批評的中心。 首先,穆罕默德王儲在短時期內「火箭升遷」,讓沙特國內不滿聲音激增。
  • 土耳其第二次開庭審理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案
    戴口罩女子為已故記者卡舒吉的未婚妻。 當地媒體 圖當地時間11月24日,土耳其伊斯坦堡第11重刑法院再次開庭審理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案。根據最新掌握的證據,該案新增6名被告,其中沙特的一名副領事和一名隨員被指控「蓄意謀殺」罪;另外4名沙特公民被指控「銷毀、隱藏或篡改證據」罪。此前,土耳其法院已經指控20名沙特官員涉嫌謀殺卡舒吉,其中包括沙特前情報總局副局長艾哈邁德·阿西裡和前沙特王室顧問蘇歐德·卡赫塔尼。同7月舉行的庭審一樣,所有被告均缺席庭審。此外,明年3月4日還將再次開庭審理此案。
  • 沙特記者消失背後秘密太多 一圖看懂各方人物關係
    (原標題:沙特記者使館內消失,背後秘密太多…(一圖看懂各方人物關係))
  • 外媒:幕後主使用Skype指揮謀殺沙特記者丨外媒說
    近日,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土耳其死亡一案持續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關於卡舒吉遇害的更多細節被挖掘出來。據路透社報導,最新情報來源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的一名高級助手通過Skype指揮了謀殺卡舒吉的過程。
  • 派暗殺隊到加拿大重演「卡舒吉案」?沙特王儲回應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否認了有關他「派遣暗殺小組」,企圖殺害一名流亡的沙特前情報官員的指控。 在向美國法院提交的訴訟中,沙特前情報官員薩阿德·賈布裡(Saad al-Jabri)聲稱,這起暗殺企圖發生在加拿大。
  • 沙特匿名高官爆料卡舒吉案「細節」,沙特官方屢換說法引質疑
    就在兩天前,沙特官方19日首次承認卡舒吉已在沙特駐伊斯坦堡領事館內死亡。至於如何死亡,沙特方面當天通報的版本是,卡舒吉在領館內與沙特官員發生意外爭執後死亡——但59歲專欄作家死於一場打鬥的說法被普遍認為缺乏可信度。
  • 沙特記者屍體未被找到 土耳其總統:這是一起事先策劃好的謀殺!
    土總統就沙特記者失蹤案宣布調查結果23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其執政黨正義發展黨每周的例行集會上,針對沙烏地阿拉伯記者卡舒吉一案宣布土耳其方面的調查結果和介紹案件詳情。在講話中,埃爾多安否認沙特記者卡舒吉的屍體被找到,他表示根據目前的調查證據顯示,沙特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伊斯坦堡領館被殘忍殺害,而且這是一起事先策劃好的謀殺。
  • 沙特外交大臣否認王儲與以色列官員會晤
    新華社利雅得11月23日電(記者塗一帆)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23日否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與以色列官員會晤。費薩爾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說,「有媒體報導稱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沙特期間,王儲與以色列官員舉行了會晤」,「這樣的會晤沒有發生過,在場的僅有美國和沙特官員」。
  • 沙特告訴你,富裕為什麼從來和普通人無關!
    但受到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卡舒吉案的影響,眾多原定於出席活動的西方政商界大佬紛紛爽約,搞得沙特好不尷尬。沙特的「未來投資會議」,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爾曼發起的「沙特夢2030」揚帆起航的一小步,代表了沙特改革開放的決心。
  • 杜拜王妃出逃原因:酋長欲包辦婚姻,讓11歲女兒嫁34歲沙特王儲
    據悉謝赫·馬克圖姆有意和34歲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聯姻,讓女兒賈利拉成為他的妻子,這樣就可以做到「強強聯合」了。謝赫·馬克圖姆和妻子哈雅在去年2月討論過「包辦婚姻」的事情,哈雅為自己的女兒感到擔心,這也是她帶著兒女逃到倫敦,並申請強制婚姻保護令的主要原因。
  • 內塔尼亞胡秘訪沙特見王儲?沙特外長否認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據以色列媒體23日報導,以總理內塔尼亞胡22日晚飛往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及正在那裡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了秘密會晤。但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23日發推特否認了這一會晤。報導稱,如果消息屬實,這是已知的以沙雙方首次高級別會晤。
  • 沙特王儲開黎巴嫩總理玩笑:別說他被綁架了哦
    【文/觀察者網 徐蕾】 沙特記者卡舒吉事件給沙特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蒙上了陰影,與多國政要抵制該峰會不同,黎巴嫩總理哈裡裡(Saad Hariri)不僅出席此會議,還在卡舒吉一事上力挺沙特。 據美國「國會山」新聞網站(The Hill)當地時間10月24日報導,當天,在未來投資倡議大會的一場座談會上,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開起了一旁哈裡裡的玩笑。 「我只想說一件事:哈裡裡總理將在這裡待兩天,所以請不要認為他被綁架了。」 王儲說完,自己笑了起來:
  • 沙特王儲和內塔尼亞胡到底見沒見面?背後還有美國撮合與布局
    當地時間23日,多家外媒報導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2日與以色列情報及特別行動局(摩薩德)局長尤西·科恩一起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並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以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會晤。若消息屬實,這是迄今為止沙以雙方已知的首次高級別會議。
  • 84歲沙特國王老了!力不從心權力被架空,王儲野心早已藏不住
    八十四歲的沙特國王真老了,力不從心丟了實權,王儲野心早已藏不住。根據《太陽報》的報導,整個沙特王室的資產高達十萬億英鎊,足以讓整個世界嘆為觀止。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是沙特王儲,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一手策劃了「大清洗」,將反對派一網打盡。雖然當上王儲才三年的時間,卻早已手握實權說一不二,成為了中東的強權人物。
  • 沙特王儲震動王宮挑動世界油價,還擺了俄羅斯一道
    最近幾天,有關於沙特的幾則消息都很勁爆。而且都與沙特那位80後王儲有關。消息來源於法新社,美國華爾街日報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一),3月6日,年僅35歲的沙特王儲,沙特王國的實際執政者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以下簡稱小薩勒曼)動用皇家衛隊以雷霆手段逮捕了其親叔叔艾哈邁德親王,堂兄弟納伊夫親王(前王儲),納瓦夫親王這三位王室權貴及其追隨者。
  • 沙特王室宮鬥大戲升級!殘暴王儲迫害公主王子,報復美國富商……
    2018年10月,沙特進步主義記者Jamal Khashoggi被發現消失在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沙特領事館。這位記者曾是《華盛頓郵報》的常客,在消失不久前還寫了一篇文章抨擊MBS王儲的改革理念。調查後發現,他在領館中被殘忍殺害並分屍,一說是利用酸性物質溶解,一說分屍後是放在「烤箱」裡被火化。
  • 那個在沙特搞反腐的新王儲到底是什麼來頭?
    這位沙特新王儲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措施引發了國際各界的廣泛關注,那麼他究竟是什麼來頭?未來將會面臨哪些挑戰?到(2017年)6月30日,沙特新王儲走馬上任已有一周,除了冊封新王儲當日王室成員的宣誓效忠,目前王室方面尚無新動作。但是,美國媒體分析說,81歲的老國王改立31歲的新王儲,這不僅僅是權力的更替,還標誌著新舊世代的交替。可以說,這是老國王的新博弈。